【17前行 牛牛的读书笔记】重读经典之乌合之众14/60
乌合之众这本书总的来说,褒贬不一,诚然,在我这次看这本书的时候,也有一些内容,我并不认同他的观点的,但大体来说,我还是很崇拜作者勒庞的,这本书对于人的习性的总结性,让我着迷不已。这是第二次来读这本书,上次笔记写了两篇,链接如下
首先,总结下乌合之众的形成过程,在文明诞生之初,一群四面八方的人涌来汇集在一起,他们暂时团结起来,慢慢变成种族,这些人中,既有英雄主义又有种种弱点,在时间的融合下,他们慢慢变成整体。再获得理想之后,形成民族,然后时间为其添加活力,逐渐变得辉煌。然后时间加速,群体内部开始搞破坏导致文明止步不前、然后民族逐渐衰落,然后人民再次发挥乌合之众的摧毁、破坏力推翻统治,然后整个民族又回到乌合之众的初始状态。然后再次集合,这是一个民族的生命循环过程;
按照我们各个朝代的走势,我们也能看出这样的规律。蒙昧初期,人类为了自保,纷纷选择群居,慢慢形成种族,形成部落,由于世界观尚未形成,知识结构不准确,他们喜欢传奇色彩浓厚的东西,对于各种神话故事,比如皇帝自称是神龙的儿子。状元是文曲星下凡之类的故事接受能力比较强,每个起义的人都会构造出一个关于自己的神秘身世,让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相信自己才是天命所归,让他们跟着自己起义。然后建立新的王朝。然后王朝渐渐腐朽,然后再次发生起义,周而复始。
在这个过程中,群体的一般特征暴露无疑;群体的第一个特征是他们会形成一种无意识、低智力的心理。最近人民的名义特别火,这些官员都曾经是大学中的精英,智商和学识当属一流,但当他们毕业之后,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聚在一起,每每讨论的不是关于民生经济发展。而是政治平衡、贪污、受贿、官官相护、结党营私,每当需要官员表态的时候,大家纷纷玩起了打太极,官话一大串,就是不表态,生怕被枪打出头,或者是担上风险,影响前途,想想,这是没有发挥他们的高智商作用,变成了无作为。
群体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当他们形成集体的个人会感觉到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使他敢于发泄出自本能的欲望。比如以前的文革、前几年的抗日游行打砸抢。最近的反韩活动,国外的当属法国大革命,分属于各个不同群体的人,通过这样一个大的事件,获得一个心理群体特征,形成一个普遍现象。然后他们形成一种势不可挡的趋势,去发泄自己的欲望,去冲到街上。打砸抢掠。甚至杀人都成了一种荣耀,这点我也曾经写过详细的笔记;
同时,当他们形成群体时,他们特别容易受到易受暗示和轻信,而且单个个人,也会受到群体的误导,而质疑自己是否正确。我在知乎上看到这样一个真实故事,大概就能作证我的观点。
大意就说作者她初中时候,有一次上数学课睡着了,结果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她听见邻桌告诉她,答案是三分之一,她照这个同学的提示回答了,说是三分之一,但这个答案是错误的,然后老师冷笑,然后问其他同学,有谁同意她的答案么?这时候,某男同学举手了,他说,我同意,老师问,你同意?你同意的答案是多少?他说 我同意答案是三。 老师说,那你还同意她的答案?某男同学说,她说的不就是三么。结果周围群众开始纷纷声援这位男同学,都为女生作证说她的答案就是三。结果,老师就说,那是我听错了,可能是我年纪大了。还对这位女同学说,下次回答问题大声点,老师听不见。同学们。这就是群体发挥的作用。指鹿为马。让正确的人士,不得不听从他们的意见,以为是自己记错了。
群体的特点就是害怕承担风险,其实我觉得人民的名义中的各个官员的案例同样适合这个说法,最著名的实验就是假如你在街头想求助,向大家求助,反而没有人帮助你,所以这个实验告诉大家,求助时,要记住紧盯住一个人,向具体的某一个人求救,不要向大家求助。因为你向大家求助,就等于说向没有人求助,大家这个词,太过于宽泛,每个人都会产生“你不是再向我求助”的念头,从而逃避“想要帮助你,又害怕有风险”的心理压力;
再有群体能接受不清晰的、负担小的方式,这样避免群体心理接受不了,比如,同样拿出30万欠款,让你一次性拿出30w和连续30年每年拿1w,大家普遍对于第二种的接受能力较高,这也是因为群体的心理;
有朋友跟我辩驳,这样是不是太低估群体的作用,那如果按照这个说法,那我们怎么做出成绩,在我看来群体是否能取得成功的关键在于,周围的环境是不是支持他。如果周围也是正面的。那么他将会变得更好。一个群体会有积极向上的人,有浑水摸鱼的人,也会有左右摇摆不定的人。所以当一个积极向上的人想要促成某件事,左右摇摆不定的人会选择跟随积极的人前进,带动浑水摸鱼的人去完成这件事,但如果期间发生打击事件,积极向上的人受挫,摇摆不定的人开始唱反调,那么这件事情,就会做不成功。
过去,由于舆论还有媒体传播的单一性,导致观念的形成需要一个长期且漫长的过程。但当它们形成之后 则会扎根深厚,不可撼动。想要拔除它们也是难上加难,就好像当初的布鲁诺,挑战上帝权威,提出日心说,然后被火烧死一样,但当下的新媒体对于事件传播的速度太过迅猛,远在泰国发生的白百何“一指禅”事件,就在12点见之后,被全国数家媒体同步报道,然后各个版本的关于他们夫妇的小道消息纷至沓来,让我等吃瓜群众看得晕头转向,在当下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早已没有观念慢慢形成的条件了。
同时,群众对于一万件小罪恶不会理睬,但有一件深刻的大事则会让他们议论纷纷比如最近的辱母案 比如特大杀人事件。在比如白百何出轨事件,都在一瞬间在群体中产生爆炸效果;
群体一旦产生了理想,会为他们的理想产生狂暴的情绪,一旦厌恶产生,即可会变成仇恨。比如反韩事件,再比如穆斯林极端组织教徒,为理想、为信仰而杀害同胞,在前几日的英国那些事中,就提到孟加拉国的raudha是一名模特,在医学院中离奇死亡,脖子上有掐痕,而警察却说raudha是自杀,原来raudha是一名模特,平时还喜欢穿牛仔裤和裙子,穆斯林觉得她丢尽了穆斯林的脸面,所以要痛下杀手,当然,这些都是raudha家人的推测,但个人却觉得非常符合逻辑。再比如,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书中,主人公阿雷克斯为黑人辩护。镇上曾经的好人就开始组成暴徒 用言语及行动伤害阿雷克斯;
群体观点和信念的决定因素包括蓄积因素和即时因素。蓄积因素的基础是教育。最首要的危险。是认为智力可以通过一心学好教科书来提升。它使服从它的人强烈厌恶自己的生活状态。并且极力摆脱。比如自身。农民 想去当白领。中产阶级想让子女吃公家饭。作者倡导废除教科书及考试。90%的人将生命浪费在无用的考试及取得文凭上。不再通过考试之后 就将知识忘记。落入生活的俗套。封闭在狭隘的职业中。循规蹈矩过一生。传统教育有弊端。在生活中取得成功的条件是判断力。经验。开拓精神和个性。要让青年人回归自然环境中。这点上次笔记中有详细讨论,就不再展开。
这本书,在200年前就预测到人类的劣根性,在当下的社会中仍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当然,可能由于我的认知和局限性,对于这本书并没有完全读透,但我还是会继续阅读,每次阅读都会带来不一样的感悟吧。
又来一遍 大赞! 好书值得反复读
嗯嗯 杀死知更鸟 已经读完了 但感觉读的不够深,在读一遍再输出。
今年特别认真啊 不过好书值得多读
哈哈哈。主要今年进群啦。群里的姐妹都这么努力。我也要加油呢
去年也进群了呀 不过姐妹们读书热情 确实很高 互相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