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读书笔记06—《最好的告别》
人终有一死,如何向死而生。“全球十大思想家”、美国著名外科医生阿图·葛文德划时代之作。这是一本关于衰老和死亡的书,关于衰老和死亡,你必须知道一些常识。Being mortal,直译过来是“做凡人”的意思,而凡人就必须要面对衰老和死亡这两件事,衰老和死亡都是自然的事,也就是说终究都是要去面对,任何人都逃避不了,但死亡往往与疾病联系紧密,“medicine and what matters in the end”,面对末期病人,医生和病人都不惜借助医学来延长生命,哪怕换来的是痛苦不堪。而本书恰教给我们如何去面对衰老和死亡,如何去看待医生的大肆救助,从而告诉我们“在人生最后的阶段,我们可以有更好的生活,也将有最好的告别”。“即使生命的巅峰已过,也要自主、尊严、快乐的活到终点”。对于衰老和死亡,本书给出了很好的启示作用,而这两件事都值得我们去重新思考。
内容简介:
当独立、自助的生活不能再维持时,我们该怎么办?在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刻,我们该和医生谈些什么?应该如何优雅地跨越生命的终点?对于这些问题,大多数人缺少清晰的观念,而只是把命运交由医学、技术和陌生人来掌控。影响世界的医生阿图.葛文德结合其多年的外科医生经验与流畅的文笔,讲述了一个个伤感而发人深省的故事,对在21世纪变老意味着什么进行了清醒、深入的探索。本书富有洞见、感人至深,并为我们提供了实用的路线图,告诉我们为了使生命的岁月有意义,我们可以做什么、应该做什么。
作者选择了常人往往不愿面对的话题——衰老与死亡,梳理了美国社会养老的方方面面和发展历程,以及医学界对末期病人的不当处置。书中不只讲述了死亡和医药的局限,也揭示了如何自主、快乐、拥有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书中对“善终服务”“辅助生活”“生前预嘱”等一系列作者推崇的理念,都穿插在故事中作出了详尽的说明,相信会给老龄化日益加剧的中国社会以启迪。
总会听家里人说“xx家老人省心,一点也没让子女费心”,说的一个事实是某个老人临死前没有生啥让子女为难的病,或者说没有直接瘫床上而需要子女照顾过,那样的话老人和子女都不会受啥罪,但很多因病不能自理的,他们的生活又怎么样呢?现在社会逐渐进入老龄化,如今老年人面对的境况已与过去大不一样了,子女担负的养老责任重了太多;而我们这一代人,将来面对的情形又将如何,我时常开玩笑说“我要存钱养老”,却总会被嘲笑,其实我说的是严肃话。
我亲身经历过身边的一位老人的离世是在前年。我称她二姥,当年离婚后一直留在原来的婆家,老人无儿无女,衰老似乎是突然间发生到她身上,整个人消瘦了下来,眼睛深陷,眼神变得空洞;听说老人快不行了,也是突然间的,衰老将一个人彻底击垮了,老人躺床上两个多月后去世了,那两个月里,“不知了羞耻”(别人说的),整个人慢慢在失去意识,我不知道那段时间里老人在想些什么,到最后,人连话也讲不出来了,见她的最后一面,我知道她还是认出了我们所有人,但想表达些什么的努力徒劳了,而我们对她的所有终究也全然不知。不过,终究她还算没经历什么痛苦地离开了,尽管临终前她是有多么孤独。这也是我离死亡最近的一次,就那么看着一个人没了。
再看看我姥姥老两口,都是近90岁高龄了,他们对死亡害怕极了(没人不怕吧),但目前来说他们的生活还算体面,几乎还是独立生活。其实他们的心理是最正常不过了,几乎没有人可以保证自己准备好了;生病时,会非常惊恐,这只是个一种求生本能罢了。我现在倒能理解他们了,虽说衰老和死亡是自然之事,那么人们做过的徒然努力还少吗?
观察身边老人的经历,思考未来面对这两件事该采取什么行动,我想“自主、快乐、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尊严地活到生命的终点”是一个很重要的议题,而这其中种种的心理历程非一日可以形成的,也许现在去思考那些有关衰老和死亡的事情也不早。
有的时候真不明白 中文翻译寓意何在 最后的告别 being mortal 感觉完全两回事 意思都不一样
我也看了
我看了以后,也是觉得中文书名不恰当
是"最好的告别"哦。
嗯 没看书 只看名字 还是觉得怪 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