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时间当做朋友》心智的力量
身边很多朋友给我推荐过李笑来老师的《把时间当做朋友》这本书,又一次拾起这本书。
Step 1 选摘
1.“每个人所拥有的心智力量各不相同,而心智力量的差异会给每个人的一生带来无法估计的价值差异。”
2.“心智力量的不同,最终会使一个人无论在学习上,工作上,还是生活上与另外一些人相比,甚至可能产生不可逾越的鸿沟。”
3.“所有学习上的成功,都只靠两件事:策略和坚持,而坚持本身就应该是最重要的策略之一。”
Step 2 思考
1. 书中反复强调管理的焦点是自己,不是时间,心智力量的差异会产生完全不一样的结局,这与心理学中认知ABC理论一致,我们常说“知难行易”,重点在于“知”。
在我上大学之前曾有那么一段时间,老妈特别担心我的厨艺,因为我不会做她所谓的“像样的饭菜”,她担心以后我离开家“吃不上饭”,所以买了一本烹饪的书给我,让我在家边学边做,她把菜谱翻到老张最喜欢的一道菜上,开始教我如何做,“书上说要用辣椒,但我总是省去,因为太辣了”,“这儿还说要加盐,但别这样做啊,盐对心脏不好”, 她一直按照自己的方式继续做,几次之后,我终于忍不住打断了她,“如果你只按照自己的想法烹饪,那么菜谱又有什么意义呢?” 老妈反驳道“听你老妈的没错,烹饪书上的指导可以让你做出一份不错的菜肴,但想要享受美食,那你还得是个高质量的厨子”。 后来我遇到了我先生,他是个“高质量的厨子”,而我享受到了很多美食。
慢慢的我意识到老妈话里的意思,所谓的“食谱工具”或者“个人经验”只能给我们提供有限的帮助,要想成为真正的“大厨”不能只靠食材照章办事。在有时间的时候自己也会琢磨着尝试一种菜的新的做法,当然获益的不只有味蕾。
其实不只是烹饪,在生活或是工作上也同样,最“有效的工具”其实是自己,而不是所谓的“工具”,我们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适应,因为生活是一连串通过不断尝试把事情做对的过程,通过微观与宏观上的把握,不同维度上的切割,成为“井底之蛙”的可能性会减小。 每个人的知识是有限的,其实很多时候我们接触到的东西会因为年龄限制或者其他原因,而让我们知道得不够完整,甚至太过片面。但是,如果我们够细心愿意寻着一点好奇去探寻更深入的部分,我们会发现,原来,还可以这样!对待工作,对待生活也是这样。
2.“知难行易”之外还有“知易行难”。
见过很多姑娘为了减肥而美,采取N多措施,在坚持了一段时间之后,最终放弃;见过坚持晨跑的70岁的大爷,十年之间风雨无阻。
有人说他在坚持读书,有人说他在坚持锻炼,有人说她在坚持练瑜伽,有人说他在坚持练习书法,我想如果你坚持做的是一件自己喜欢的事情,那么坚持的意义可能在于自我价值的实现与满足,坚持是为了做出自己想要的结果;如果你坚持做的是一件自己不感兴趣的事情,由于现实的一些原因,迫不得已要坚持做下去或者由于自己没有勇气做出改变,那么坚持的意义可能在于为了生存和生活,但最终的目的可能还是为了有一天能够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曾因为一些事情教育弟弟的时候,他跟我说“每个人都对我说,要找到方向,要想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要有一技之长,但是有的时候,我想要什么,我自己并不知道。既然什么都能做,我就去做”,我告诉他一句话“有勇气做选择,就应该有本事承担后果。”是的,可能有一部分人在一开始就知道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目标明确直奔主题,但另外一部分人却是不知道的, 我们要学会接受多样性,如同接受基因多样性一样,在漫长的人生中,认识到现实的不美好,却毅然坚持初心,如同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还依然热爱生活。”
Step 3 行动
1.管理的焦点不应该是时间,而是我自己。继续自我系统迭代升级,多读书,多思考。
2.相信自己的坚持,做好自己,坚守自己。继续完成晨跑100d计划+100d读书计划,持续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