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的不是保护罩,而是足够的安全感
很多父母总是打着“我是为你好”的旗号来人为干预孩子的事情。
婴儿时期,总担心孩子磕着碰着,限制着孩子探索世界的范围。
求学时期,怕影响孩子学习成绩,扼杀了孩子的某些看似与学习无关的兴趣发展。
成人时期,操心工作、婚姻、生育,你不乖乖听命那就是不孝。
国情使然,父母们总是忘记孩子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并不归属与他们。
在我看来,为孩子精心制作一副保护罩还不如让孩子拥有足够的安全感。
生活在父母保护罩下面的孩子往往会显得畏手畏脚,怕这怕那,遇到困难就退缩。
而有足够安全感的孩子,则是、会自信心爆棚,勇敢无畏。
什么是安全感?
心理学家把安全感称为人的心理免疫系统,良好的安全感是发展完整人格的基础,我们看到身边性情温和、自信乐观的人,无一例外都是安全感良好的,而从容、自信、乐观也是一个人快乐的源泉。相反,安全感差的人,对周围的人和事常常充满戒备,不能正确评估自身的价值,一生的经历好像都在寻求外在的认同,因而无法获得真正的快乐,也无法投入的享受生活。
安全感怎么来?
首先,家庭和睦,爸爸妈妈相亲相爱,有助于孩子安全感的建立。
其次,要做到“三不要”。
一,不要让孩子离开自己,给予足够的亲密拥抱,以及高质量的陪伴。
在一个家庭角色健全和正常的环境成长是每一个孩子应该享受的权利,能够跟爸妈一起生活,远比我们认为的其他物质方面的东西对孩子更重要,这也是建立孩子安全感的基础。很多父母只管生不管养,孩子一落地起就全盘交给家中老人,吃喝拉撒睡通通不关他的事,纯属甩手掌柜。
二,不要偷偷的离开孩子的视线。
很多父母在需要离开孩子出门办事的时候,总是找机会避开孩子的视线偷溜走掉,事实上这会造成孩子的焦虑心理。孩子不知道你为什么会突然不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次出现,这种不安会严重影响到孩子的情绪,从而导致长时间的哭闹或者心理伤害。事实上,经验表明,一开始就跟孩子打个招呼,说清楚,并不会让孩子产生持续性的焦虑,或许在刚开始他会有些接受不了,但很快就可以接受,至少他不会产生自己被抛弃的感觉,因为他知道什么时候会再次见面。
三,不要对自己的孩子说这些话。
“你再闹妈妈就不要你了”,
“你不如弟弟乖,爸爸要弟弟不要你了”,
“你这样妈妈就不喜欢你了。”
“再不听话就打你了。”
这些话都给孩子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你只爱听话的我而不是全部的我,你对我的爱是有条件的。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