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门出贵子?未必
寒门是否能出贵子这个论题其实前几年已经论证过了,结论是:寒门难再出贵子!
近几年,每年高考像清华、北大、复旦等名校在招生时都有专门对贫困地区和农村户口的考生倾斜的政策,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农村考生考入顶尖高校的人数越来越少。而且通过观察,在我们每一届高三毕业生中,那些成绩优异的孩子大多是全面发展的孩子,这样优秀的孩子不是一天养成的,除了自身的禀赋之外,其实最重要的是成长的环境。但是现如今所谓的寒门有这样的环境吗?
首先,家庭环境最重要。我们对优秀孩子的定义应该更为宽泛,不仅是成绩好,智商高,其实都知道情商高更重要。纪录片《镜子》中所提到的问题孩子,有一个共同的现象:那就是父母关系不好,没有形成养育孩子的共同价值观和信仰,没出问题的时候还好,一出问题互相埋怨,互相指责。父母关系不好,必然就会影响孩子好性格和好习惯的养成,而孩子成绩好靠什么呢?不是靠智商,孩子智商都差不多;也不是靠老师,老师管不过来;更不是靠补课,在我看来补课是一种临阵磨枪反而破坏了孩子养成坚持学习的习惯。
作为一名高中老师,我们深深感到,孩子成绩好,靠的是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坚持不懈的努力思考和练习。但是,寒门家庭就意味着经济上的拮据,就会像我的父母一样拼命去挣钱而无暇顾及儿女任期自然生长;而且更重要的是父母可能受教育程度不高,那么对教育的重视程度必然就不够,就算重视也未必会利用科学的方法有效养育,这应该是寒门父母最大的问题。
其次,是良好先进的教育环境。我们以前读书的时候,感觉城乡差距真的不大,因为那时候没有现在这么多的校外教育机构,也没有很明显的所谓“尖子班”和“差班”的区别,大部分的孩子升学靠的就是学校老师教和学生自己努力苦读,最后考上大学。相对而言,那时候的教育环境要单纯得多,只要通过努力很多人是可以改变命运的。但现在,就完全不一样了,城乡教育差距越来越大,网上不是经常会有外地上北京的大学比北京本地上名校的分数要高出几百分的争论和帖子吗?但是,有什么用呢?这种不公平是永远都会存在的。就在在同一个环境中,要想都好书,成人成才不仅需要父母的培养,还要砸钱和靠人脉去各种培训和提高。在我们身边,课外补习已经成了一种风气,就连前几名的优生也一样。
我有时候也通过纵向横向比较分析,发现不同地区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方法真是天壤之别,比如内地相比江浙沪沿海一带教育理念和资源要差不止一点点,省城又要好一些,市里比县里好一点,乡镇学校很多都难以为继:资源少、设备落后、生源也不好,优秀教师也不多。所以,在这样教育资源严重不平衡的情况下,城里尤其是大城市的孩子一出生就拥有太多太好的教育资源,而那些寒门的孩子要么就是没有资源,即便是资源有了,父母也不见得有想法和条件送去学习和培训。
最后,就是更加开放复杂的社会环境。社会越来越开放了,尤其是网络的普及,我们的生活更为方便了,孩子们接触的各种诱惑也越来越多了:比如网游、网络聊天……我以前生活在农村,小的时候连电视都没有,父母也是等到我和弟弟寄宿去了才买第一台电视,更不用说别的电子产品了。现在不一样了,各种各样的电子产品到处都是,而且孩子从小耳濡目染在这样的环境中,就有很多孩子因为沉迷游戏、网络等而耽误学习,不愿和家人交流,不仅成绩不好,对于性格的养成也有很多问题。
在这样的环境里,有些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因为父母疏于管理和关心不够,更容易在虚拟世界中寻找寄托,那么读书都不好了,就匆匆告别校园走上社会,从而缺乏良好和一贯的教育体系,文化不高,技术没有,那么收入肯定就不会太高,他们从某种程度上还是要走上和父辈一样的老路。所以,社会阶层和收入分化越来越严重,也渐渐固化了。换言之,寒门中要出贵子应该是越来越难了。
所以,我一直都在努力学习和研究各种教育理论和实践,就是因为自己身在五线小城市,尽管在这里女儿的教育资源还是可以,但是我不能坐井观天,尽可能为她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吧。首先就是父母的教育理念和方法,这个可以通过网络和书本学习来缩小和大城市的差距的;其次是努力工作、开源和攒钱,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不是问题,只要孩子肯学习肯上进。
最近,弟弟也一直在考虑孩子未来的读书问题,我就一直鼓励和建议他创造条件带孩子去深圳读书、考试,哪怕自己苦点、房子也可以暂时不买,但是①能和孩子在一起,不让一双儿女做留守儿童,本身就是对孩子的一种责任;②深圳肯定比老家小县城的教育资源和理念要好得多,尽可能创造好的环境,孩子的未来就会走完全不一样的人生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