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前行 牛牛的读书笔记】孤儿列车 20/60
这本书,我看小她里面很多财蜜都写过,具体内容不想表达,因为大家都说的差不多了。
故事的起点在1929年,地点在纽约,不由得让我想到了《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在时间上,与《了不起的盖茨比》一书背景形成呼应。
如果要讲《孤儿列车》这本书,我想先讲讲这本书的大前提背景。从哪里说起呢,恐怕要从1920年之前讲起,自美国参与一战获胜之后,迅速扩大自身地位,一跃成为世界第三位国家,赢得了大量的土地和财富,整个国家一片形式大好,成为了全球向往的淘金胜地,就这样,妮芙的父母也跟随着一片呼声,来到了美国,也许是时机不对,也许是因为他的父母不具有开拓、冒险精神,也承受不来屈辱和妥协,甚至不自律。也许是因为没有朋友。总之,他们失败了。父母死后,妮芙和很多孩子不得不一同搭乘孤儿列车,在沿途任人挑选,命运被设定为随机模式;
特别为这些孤儿叫苦,小小年纪,本是应该享乐的时候,却任人宰割,如似羔羊。就像妮芙说的一样,我失去了全部家人,却没人为我抱憾,我们中谁没有伤心过往,大家都觉得,往事不要再提,遗忘最好。孤儿就应该像白纸一样,把昔日抛在脑后,如果老天爷垂帘,还可以脱胎换骨。
妮芙还算是幸运的,来到了第一户寄养家庭伯恩家,虽然没能去上学,却可以凭自己的手艺过活,但好景不长,1929年之后,美国经济大萧条,由于股市崩盘,伯恩夫妇家,经济全盘瓦解,不得不将她送给别人家。
孤儿哪有什么人权?今天我选你,可能明天就不要你了。就这样,改名为“多萝西”的妮芙,辗转来到第二户家庭,好处就是可以继续去上学,坏处却是不得不每天照顾很多孩子,最后还要受到男主人的骚扰。哎,看我的难过不已,妮芙才只有10岁而已。还是个孩子啊。在领略了不该知道的苦楚之后,妮芙的天真被上天无情剥走;再也不会像个孩子一样烂漫,无邪。
幸而,在此后,在拉森小姐、墨菲夫人等人的帮助下,妮芙的生活有了新转折,她来到了尼尔森夫妇身边,孤儿惯会审时度势,尽管对尼尔森夫妇并不存在亲人之间的爱,也觉得跟他们并不是一类人,但觉得和他们生活会很好,能过上正常的生活,所以选择了尼尔森夫妇,继承了他们女儿的名字,成为了“薇薇安”。
每一个孤儿,或者是每一个父爱母爱不完整的人,心里都很怯懦,却不得不给自己披上厚厚的硬壳,内心充满坚韧与毅力;每个孤儿也都知道被人摆布的苦楚,压抑自己,迎合别人,逐渐没有了自己;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朋友,从小父母离异,饱受亲友的冷嘲热讽,看惯人性的恶,懂得越多,越学会伪装。学会装模作样;虽然我不太喜欢他,但还是有些心疼,同情他,毕竟,谁愿意真正的长大呢?
就像妮芙说的一样——我懂的事太多,见过人们最卑劣、最绝望、最自私的一面,而这一切让我变得小心翼翼。于是我学着伪装,学着微笑点头,学着在毫无触动时佯装感同身受。我学习装模作样,装作与众人一般无二,即使心中早已支离破碎。
时隔80年之后,已经改名为薇薇安的孤女妮芙遇到了做社区服务的孤女茉莉,开始进行碰撞。
薇薇安那一代人的思维就是“逆来顺受”,就像老舍茶馆里的王顺发,“一辈子都是个顺民”,顺应命运的安排,被动接受自己的生活。而茉莉不是这样的。她会为了抵抗命运,变成刺猬,变成所谓的哥特风,变得不求上进,只是为了让别人把她撵出去。
在书中,曾提及,过去的瓦班纳基人搬家的时候,都会随身携带他们的独木舟和其他所有家当,所以他们不得不谨慎做出取舍,该带什么,不带什么。他们从此轻装上阵。
茉莉是会轻装上阵的典型,只要有她的项链,她的信仰,那么就足矣。
薇薇安则是负重前行的典型,在她的家里面,堆积这所有的过往,她不舍得丢弃,却也不想想起,所以她把他们深藏在阁楼上,她觉得自己的过往太丢人,难以解释,也难以置信,那么多孩子像垃圾一样从纽约大街小巷搜来,带上列车送往中西部。她也不想和谁分享这段经历,就那么深藏就好。
那个时候很多欧洲人 都是逃难过去的
曾经也是被歧视的一批人
你说大家互相歧视 干吗呀。。。
歧视链咯。觉得现在生活太幸福了。那时候真的。人都不是人
可不是嘛
不过每个时代都有自己的烦恼
有时间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