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平凹《古炉》6月读书笔记
刚好在今日读完了贾平凹先生的代表作《古炉》,趁着记忆深刻,赶紧来写读书笔记。
2015年秋时,去一个朋友家做客,他正好在读《古炉》,我便读了这本作品的冬部篇,当时没太读懂,有很多疑问,本打算回到天津后,买来纸质书籍细细读完。
结果拖到了2017年,在今年制作书单计划时,特意将《古炉》纳入了今年的阅读计划。
这部作品之所以引起我的阅读关注,主要是我一打开文章,看到文章目录,就令我想到了我每年生活的四季,人生的四季……
而《古炉》的文章目录是:
冬部
春部
夏部
秋部
冬部
春部
一共6章,在古炉这个小村庄,故事以冬开始,以春结束。
每一个章节的故事看似独立,实则紧密相连。整部作品的人物名字也取得特别有意思,狗尿苔、秃子金、蚕婆、霸槽、守灯、善人等名字,令我读起来的时候印象深刻,对人物个性具有推测和想象的欲望。
掩卷,印象深刻的人物是善人,这个名字取得也很巧妙,在作品中指智慧之人,他对人世风云、家长里短看得很清楚明白,同时也具有远见。对他的描述,多采用心理活动描写,即他不是用眼而是用心去“看”,去体验,所以,他看到了细微末节之处。但这样智慧之人,却为了一棵树而执扭,而拼命,直到用树作柴焚毁了自己。他的智慧也就显现在不仅懂得坚持,也知道什么时候应该放弃,连同生命一块放弃。文中对他描写的文字,非常耐人寻味,阅读感受是这个人具有神秘性,仿佛运气氤氲包裹在他的周围,迷蒙中隐隐约约的看到他的脸、他的身形,好象一个布道者从人世的苦海中炼狱中走来,又缓缓地离去。
另一个令我印象深刻的人物是霸槽,他的性格与名字太相符了,放浪不羁、任性直率、敢于抗争生活中的逆境,但是他没有读多少书,学识不足,也不可能有“知性”的觉悟,所以他在精神层面上是没有道德的约束,作者将霸槽塑造成一个从生物的“人”正走向社会的“人”的一个动物。物质贫乏,不能满足一个生物的“人”的欲求,客观的环境,又没有提供给他朝“人”的境界迈步的机会。在这两难之中,他只有用“无赖”的手段来回报生活让他承受的一切。
相比之下,正面人物蚕婆和狗尿苔这婆孙两人,是古炉村里最耐人深思的两个人。他们处于乱世而又坚守内心的朴素善良的品质,不为利诱,不去伤人害人,保持了一颗善良朴实之心。
蚕婆的丈夫当过国民党的兵,解放时不知消失在何处,于是村里开会她就只能坐在挨批斗的另类人的位置上,是随时候批斗的听用。狗尿苔是蚕婆捡拾回家的孤儿,因是蚕婆捡拾的,也就沾了蚕婆的“光”,成了被歧视的对象。这婆孙两人被贴上了标签,打入了另册。在解放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氛围中,人人都逃不过这一“阶级”的印鉴烙下的痕迹,好在这一印鉴没有打在脸上,使你不能招摇过市。但在一个村、一个厂、一个单位之中,确确实实地烙在每个人的脑子里。虽如此,蚕婆在古炉村还是受人尊敬的一个老人,家里有事了,有难解决的问题了,人们还是常想到她,请她帮忙解决。她不难为人,总是乐意帮人一把。
“文革”在村里闹腾起来后,她从自己的身份、地位考虑,对矛盾争斗除了躲,还是躲,避开世间的纠纷争斗,不参与到任何一派之中。不仅自己这样,还时时刻刻管束着狗尿苔,不让他做出半点不满的行为和露出不满的神色。“隐和忍”是最能概括蚕婆做人的态度的。长期不分救济粮给她,她忍了,没有怨言;有事没事地陪斗,她也忍了。她既要躲避灾祸,又要向别人施予恩赐之手。在当时的大社会环境之中,这样的真诚善良之人,命运都不太好,所以蚕婆和狗尿苔生活十分艰难。
总结,《古炉》其实是以文革”为背景,描写的人物都是“文革”的受害者,以此来反思“文革”摧残的人物及其心灵的变态扭曲,如果你不喜欢这段历史,建议你就不要阅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