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些理赔不再是难事儿~
很多财蜜一聊到保险,脑海里想到的第一件事都是能不能及时理赔~
先跟大家阐述一件事:“能不能理赔”和“理赔服务”是两个概念,我们买的保险说到底是一纸合同,条款里说明能赔的不会因为公司小就不给你赔,也不会因为公司大就把不在合同范围内的责任赔给你。所以不同险企不影响理赔的最终结果。大家可以参考:买"大"保险公司的产品真的比"小"保险公司更有保障?
而“理赔服务”这个就说起来复杂了,个人觉得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买保险的时候吧,私以为保障为重吧,还是要买性价比高的,其余的钱享受人生不好吗。
曾有幸跟精算师一起吃过几次午餐,终于有机会问了一个我一直以来都非常感兴趣的问题,精算师会给自己买什么保险?原本以为他们会吧啦吧啦说出一大堆自己购买的保险,我记得其中有位精算师说自己到目前为止只买了一年期的消费型意外和消费型重疾,重疾只保障了30年(也就是到60岁),为什么精明的精算师们都不买自己设计出来的返还型保险?我想聪明的投资者应该都清楚缘由吧~ 当然这只是我遇到的2位精算师不能代表所有精算师的需求。。。
言归正传,一般情况下,保险公司不理赔的原因有哪些?
1、不在合同规定范围内的保险责任
保险保障的范围,在保险合同上都是全部载明的。有的投保人投的是意外险,但是不幸患上重大疾病,这时候如果拿着意外险的保险合同去理赔,一定会被拒绝的。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买了双袜子,却想跟老板换一双鞋子,老板要是答应你那就该破产了。再说责任免除,这一项同样是保险合同中已经载明的。
再举个例子,如医疗险的除外责任里写的很清楚,既往病史导致的医疗费用不在理赔范围内,在买保险之前就得了胃炎,投保的时候不如实告知,等去看病完了之后拿着出院小结找保险公司报销,当保险公司是社会福利院吗?
2、对保险产品有着不切实际的期望
产生这个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两点:
一方面是保险合同是一份专业的材料,有着专业的术语和专业的内容规定,普通消费者缺乏基本的法律、保险知识,对于他们来说,许多保险条款很是复杂,导致很多客户对条款的理解与保险公司所表达的意思其实是有偏差的。
另外一方面就是大家都知道的,保险代理人解读保险产品时存在一定的误导,可能在销售过程中讲解保险合同有以偏概全、避重就轻的想法,给消费者营造出一种所售产品非常完美的假象,当然,关于这点,保监会一直在努力整改中了,10月1号开始卖保险的都要现场录像,不知道会不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代理人的言行。
例如意外险,许多客户都认为只要是意外就能获得理赔,其实是有非常多的除外责任的。比如意外怀孕导致的医疗费用。
大家觉得保险公司宽进严出,担心保险公司故意不理赔,其实,从保险公司角度来讲,是最不惧怕的就是理赔。
保险公司是愿意给消费者理赔的,一方面是理赔率高的保险公司会受到更多消费者的欢迎和认可,口碑的传播对未来业务也是有影响的。
另一方面,所有风险事故的发生概率,在产品设计之初就已经被精算师们计算好了,责任准备金都提取到保监会了,还有啥理由为难消费者呢?
-
柚子茶的独白柚子茶的独白引用 @ 晓范范 @ 晓范范 的话:意外险如果在有效期内理赔一次了,如果再发生意外,还能不能理赔呢?还是说第一次理赔结束,合同就终止了?我买的意外险是君龙人寿的一款,名字忘了,
需要看赔付的是什么责任,比如意外医疗,只有累计的额度赔付完了保障责任才会终止,但主险意外身故/伤残是继续有效的。如果是先赔付主险的责任,那么合同就终止了,到时候再买一份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