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什么?你会爱吗?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在和爱人或者孩子相处的时候,我们经常会以各种各样的语言或者行动来表达心中的爱,可是,你知道爱是什么吗?你会正确地去爱他人和自己吗?
我经常会剖析自己的性格,觉得自己尽管大部分时候很乐观,但有时候也会有一种宿命式的悲观,偶尔在难过的时候也会自怨自艾,觉得好像得不到大家的爱;而且很多时候都没什么安全感,自卑且敏感。
后来通过阅读一些心理方面的书籍,意识到这中性格的形成可能是来自于自己的成长经历,简单来说是缺乏父母尤其是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和正确的爱,以至于养成我这样矛盾的性格,其实我和妈妈之间的关系一直都没有一般母女那样的亲密无间,虽然我一直都想依赖她、靠近她。
反思我自己,曾经肯定有过不满和怨恨,怪我的妈妈为什么那么不关心我、理解我,甚至不爱我。但是,慢慢地当我了解到她的成长经历:他们这个年代的人,都吃了很多苦,她出生于一个有5个女儿一直想要儿子的大家庭,自己排行老二,妈妈自己总是在回忆的时候说小时候自己的奶奶最疼她,而我的外婆也就是她的妈妈最疼的当然是最小的舅舅,然后就是大姨和最小的姨妈,年轻时候对她总喜欢打骂……所以,我就会想,她也是个可怜的人,从小也没得到妈妈太多的爱和关注,所以以至于自己长大了也不知道该如何去爱。
最近的一件事更是让我看清了缘由:看我帖子的财蜜可能知道,9月的时候,我婆婆突然生病导致我女儿差点没人带,当我和老公焦头烂额找人帮忙带的时候,我的妈妈竟然问都没问一声,更不用说来安慰我了。所以当时的我真的很难过和失望,甚至一度怀疑自己不是亲生的。最近,她终于来了,匆匆忙忙地来看我的女儿,自己一个人带着很多她种的蔬菜,还尽自己能力拿了一点钱给我婆婆和女儿。其实我心里知道促使她过来看我们很有可能是弟弟和弟媳妇劝告的结果,但不必深究,起码她愿意来看看我们,就说明她还是有爱的,只不过不知道如何去爱而已。
虽然她还是有点重男轻女,还是挺自私的,但我已经决定彻底谅解和接受这样的妈妈了,放下心中本不该有的怨恨和责怪。因为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她不懂得如何去爱儿女,也不会去表达爱。就像我弟弟说的那样,她只是不会做人,爱还是存在的。所以,我觉得自己不能再去过度要求她要如何如何了,毕竟我依然爱她,也不能再去埋怨了,她也是一个没有得到多少爱的人,又怎能给我更多更好的爱呢?我想,在我心中,也是因为爱的力量让我愿意去接受妈妈和自己的不完美,与自己的执念和解。
但是,我不想做这样的妈妈,我想把我的爱正确顺利地传达给我的孩子,让她获得更多的爱和力量。那么,就要深思:爱是什么?应该如何去爱?
我最近看到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第二章就有详细的阐述: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自律是人们心灵进化最重要的手段和工具,爱是人们自律的原动力。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首先,爱与非爱最显著的区别之一,就在于当事人意识和潜意识中的目标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就不是真正的爱;
其次,爱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爱,意味着心灵的不断成长和心智的不断成熟,我们付出的爱,不仅能让他人的心智成熟,同样也能使自己获益;
第三,真正意义的爱,既是爱自己,也是爱他人。不爱自己的人,绝不可能去爱别人。父母缺少自律,心灵不能成长,就不可能让孩子学会自律,获得心灵成长。
第四,爱需要努力付出。爱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而要付诸行动;爱不能坐享其成,而要真诚付出;
最后,爱是一种意愿。真正的爱是行动,是一种由意愿而产生的行动。
坠入情网的激情往往只是一种主观的欲望而已,不是爱。
坠入情网唯一的作用就是消除寂寞,而不是有目的地促进心灵的成长。永远活在自我界限中,只会给人带来孤独。只有真正的爱,才能让自我界限得到扩展,让心灵得到成长和完善,而且不再恢复原状,这是坠入情网无法实现的结果。
依赖不是爱,对爱还有一种最常见的误解,就是将依赖当成了爱,真正的爱是自由的选择。
所谓消极性依赖性,是指患者只在乎别人能为他们做什么,却从不考虑自己能为对方付出多少。他们所谓的“爱”,只不过是彼此之间过分的依赖,并不存在多少自由的独立的成分。
导致消极性依赖的根源时缺乏真正的爱。患者由于在童年时期没有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终日与孤独和空虚为伴,所以,他们就会觉得自己没有资格得到别人的爱。
真正的爱与自我约束相辅相成。过于强烈的依赖性,可能使我们强烈地亲近某个人,表面上我们与对方彼此深爱,但实际上却只是依赖对方而已。这种依赖性多来源于童年时期,由于患者的父母缺乏爱的能力,孩子在孤独和冷漠中长大,多疑就会产生过度的依赖心理。只想获取却不愿付出,心智就会永远停留在不成熟的状态,这只会对人生构成限制和束缚,给人际关系造成破坏,让别人跟着遭殃,而不是促进别人的心灵成长。
精神贯注:过分依赖的人只关心自己的滋养,只在乎自己的感受,只想自己过得丰富而充实。他们渴望快乐和享受,不能忍受成长的痛苦、孤独和寂寞。他们既不关心自己心智的成熟,也不关心别人心智的成熟,哪怕时他们依赖的对象。他们只关心别人是否能永远满足他们的需要。
不是所有的“精神贯注”都是爱,那些与心智成熟无关,不能给心灵带来任何滋养的的“精神贯注”,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爱。培养某种爱好,是自我滋养的有效手段。要学会自尊自爱,就需要自我滋养。合理而健康的爱好,时培养自尊自爱的必要手段。
我们爱的真正对象应该是人。真正的爱的滋养,远比一般意义的阜阳复杂的多。引导孩子心灵成长和心智成熟的过程,与出自生物本能的养鱼过程完全不同。其实,真正的爱,不是单纯地给予,还包括适当的拒绝、及时地赞美、得体的批评、恰当的争论、必要的鼓励、温柔的安慰和有效的敦促。父母应该成为值得尊敬的领导者和指挥官,告诉孩子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要进行理性地判断,而不能仅凭直觉,必须认真思考和周密计划,甚至时做出令人痛苦的决定。
自我牺牲不是爱:爱是一种极为复杂的行为,不仅需要用心,更需要用脑。过分的爱还不如不爱,该拒绝时却一味给予,不是仁慈,而是伤害。受虐狂有一种错误的观念:他们一厢情愿,把自我牺牲当成时真正的爱。
其实,我们真心去爱某个人,是因为我们自己需要去爱别人;我们生儿育女,是因我们自己想要孩子;我们爱自己的孩子,是因为我们渴望自己成为充满爱心的父母。真正的爱能够使人发生改变,在本质上是一种自我扩展,而非纯粹的自我牺牲。
爱,不是感觉:爱是实际行动,是真正的付出。真正的爱,需要投入和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唯有真正的投入和奉献,才是实现爱的有效方式。真正有爱的人,不可能单凭爱的感觉行事。真正的爱,其价值在于始终如一的行动,这远远大于转瞬即逝的感觉或者精神贯注。真正的爱出自自我意愿,只能依靠实际行动来证明。
爱,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就是关注。体现关注最常见、最重要的方式,就是努力倾听。父母和孩子都可以从爱的互惠种,感受到成长和进步的力量。子女需要倾听,这一点永远都不会过时。真正的倾听,意味着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这是爱的具体表现形式。倾听者吧注意力放在对方的话语上,完全接纳了对方,那么,说话者就会在被完全接纳的气氛下,变得更加坦诚和开放,更愿意把心灵全部敞开,而不是有所保留和隐瞒。
倾听是表达关注最主要的形式之一,而其他形式的关注同样重要,尤其是对于孩子而言。给孩子读书,指导他们做功课,都是关怀的形式。各种关注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必须在孩子身上花足够多的时间。对于孩子而言,父母的关注意味着陪伴和注意力的付出,注意力越多,关注的质量就越高。经常和孩子共同活动,父母可以教给孩子更多的生活技巧,帮助他们培养自尊自爱的品质。在活动中随时观察和教诲,有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
失落的风险:有些时候,我们宁可拒绝改变,也不愿忍受改变带来的痛苦,此时我们最需要的就是勇气。勇气,并不意味着永不恐惧,而是面对恐惧时能够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在某种意义上,心智的成熟(即爱的实质)需要勇气,也需要冒险。
独立的风险:人生是一场冒险。你投入的爱越多,经受的风险也就越大。心智的成熟,除了爱和自我完善,除了突破自我界限,还需要什么条件呢?自尊自爱。因为,首先,敢于追求独立自主,本身就是自尊自爱的体现;其次,自尊自爱不仅是接受挑战的动力,也是勇气的来源。没有这种自尊自爱的建立,我就没有勇气自主选择前途,就会漠视需要,抹杀个性,一味被动地接受别人安排的生活模式。一个人必须大踏步前进,实现完整的自我,获得心灵的独立。尊重自我的个性和愿望,敢于冒险进入未知领域,才能够活得自由自在,使心智不断成熟,体验到爱的至高境界。
投入的风险:充分投入,是真爱的基石之一。对于以爱为基础的情感关系,全身心地付出,是不可或缺的前提条件。只有持久的情感关系,才能使心智不断成熟,而承诺能够使情感关系更加牢固稳定。充分投入,并作出承诺可以给别人带来安全感。
如果童年没有从父母那里得到爱,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就会产生极大的不安全感,到了成年时,就会出现一种特殊的心理疾病——他们总是先发制人地“抛弃”对方,即采取“在你抛弃我之前,我得先抛弃你”模式。家长的角色和心理医生相似。聆听子女的心声,满足他们的需要,而不是盲目坚守权威,颐指气使,才有助于家长拓展自我,实现自身的完善。因此,只有恰如其分地做出改变,使人格和心灵不断完善,才能担负起做父母的职责。实际上,父母的收获可能远远大于子女。如果父母进行自我调整,适应子女的变化,就不会与时代脱节,对其晚年人生也大有益处。
冲突的风险:爱的最大风险之一,是发生冲突时的指责和假谦虚,即我们常常以爱的名义去指责所爱的人。批评他人很容易,不仅父母和配偶,人人都可能把批评当成家常便饭,可是,大多数批评只是处于一时的冲动、不满和愤怒,不但没有启发和教育意义,反而会使局面更加混乱。
真正有爱的人,绝不会随意指责爱的对象,或与对方发生冲突。真心爱一个人,就会承认对方是与自己不同的、完全独立的个体。如果你具有爱心,而且想帮助对方,首先必须进行自我反省,确认自己的观点是否有价值。
诚实和谦虚,意味着由自知之明。善于自我反省的人,才会表现得诚实和谦虚。
适当地提出建议,恰当地运用赏罚,适时地提出质疑,果断地予以拒绝,这些都可以有效地缓解冲突或批评的副作用。想让别人听你的话,就要采用对方能理解的语言;想让别人满足你的要求,要求内容就不能超过对方承受的限度;想让对方有所进步,首先就要进行自我完善,这样才能找到沟通的最佳契机和方式。
爱与自律:自律的原动力来自于爱,而爱的本质是一种意愿。自律是将爱转化为实际行动的具体方法。所有的爱,都离不开自律;真正懂得爱的人,必然懂得自我约束,并会以此促进双方心智的成熟。
古语说:“浅水喧闹,深潭无波。”真正掌握和控制情感的人,不仅不会缺乏激情和活力,而且能使情感更为深刻和成熟。恰当处理好自己的感情,需要丰富而复杂的平衡技巧,需要自我剖析和自我调整。
想通了这些之后,我心里顿时轻松多了,没有了对妈妈过分的要求和期望之后,我终于能以一种平和的心态来和她好好相处了!最后,希望所有人都获得爱,并且都具有能爱人和正确爱人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