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之路,且行且努力——读《少有人走的路》
作为一名高中老师,见过形形色色的学生,大部分都是可爱、善良和上进的孩子,当然也不乏一些情商或者性格特别出格的。谈论的时候,比较了解内情的班主任或者其他老师往往都会说:这个孩子的家庭好像有点问题。要么是父母感情不和,要么是家长期望太高,要么是父母放任不管。总之,在我们看来性格、情商或者成绩较好的孩子大都有一个正常甚至温馨的家庭氛围和优秀的父母,而那些在我们看来有些问题的孩子的家庭或者父母则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最近正在看《少有人走的路》第一、二、三部,在阅读的过程中,第一本还比较通俗易懂,第二本我也能感兴趣地读完,第三本则完全偏向了心理学的很多理论了,所以内容不仅散而且对于一个心理学的门外汉来说,有点晦涩难懂,所以读到最后几十页的时候,我甚至暂时放弃了,准备过两天再说。但,无论是哪一本,作者都会花很多篇幅或者案例来说明:家庭、父母、成长的经历,都决定着我们性格、心理和意识的形成,派克直接指出:孩子是一面镜子,反映着父母的心灵,是父母的问题,才导致了孩子的问题。这让我又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个纪录片——《镜子》,我还写过观后感的。
书中主要是从自律中如何推迟满足感、安全感、具有责任感和如何正确地自爱和他人这几个方面来阐述家庭、父母对于孩子成长的作用和影响。
经常在学校放假刚刚归来的那个晚上或者白天,在我的或者其他人的课堂上发现学生特别安静,为什么?因为都在奋笔疾书补作业!那么放假前夕有没有看到这样的情形呢?相反很少,反而很躁动,因为要放假了,心里的那根弦放松了,也没有心思做作业了,哪怕是老师专门给时间做作业,避免假期没有时间来玩耍,他们依然不会做,假期当让也不会做,就只有等到收假了再匆匆忙忙地赶作业和抄作业。我们自己是不是也经常这样呢?明明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慢慢完成某个任务,但是非要等到最后期限的时候才亚历山大地完成呢?这就是自律的问题,只有推迟满足感才能解决,我曾经直到现在也经常会受到这个问题的困扰,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原来这种推至满足感的自律也可以通过儿时的锻炼来养成的。《少有人走的路—心智成熟的旅程》中这样写:
早在童年时期,从5岁开始,孩子就可以学习这个自律的原则:先承受痛苦,在享受快乐,避免眼前安逸带来的不利。让上了小学的孩子正确对待家庭作业,是培养“先苦后甜”原则的最佳时机。当孩子满12岁时,应该已经无需父母敦促,就可以先做完功课,再去看电视。
家庭教育很重要,父母自己不遵守自律的原则,就不可能成为孩子的榜样,只会成为反面教材。在稚嫩的孩子心中,父母就是他们的上帝,神圣而威严。孩子缺乏其他的模仿对象,自然会把父母处理问题的方式全盘接受下来。如果父母懂得自律、自制和自尊,生活井然有序,孩子就会把这样的生活视为理所当然。而如果父母的生活混乱不堪,一塌糊涂,孩子也会照单全收。
父母的关爱也至关重要。培养孩子学会自律,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如果不把经历用在孩子身上,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就无法深入了解他们的需要,并找到教育他们的方式。
孩子在童年时期能得到父母的爱和照顾,长大后内心就会拥有安全感。要让孩子养成推迟满足感的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学会自律。要让他们学会自律,对安全感产生信任,不仅需要父母真心投入,还需要父母表里如一的爱和持之以恒的照顾,这是父母送给子女最好的礼物。
现在学校大都流行按照学生的成绩来分成不同层次的班,虽然也有人反对过,但依然盛行不止,什么原因呢?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不同层次班的学生的确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大不相同,分成不同的层次既有利于因材施教,也更容易管理了。
我在不同层次的班级上课,往往那个成绩不太好的层次的班级一般都要更累,倒不是要讲更多的知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真不如学习成绩较好的班级那么强烈,为什么累呢?就是平时花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关注纪律和习惯等方面,并不是这些孩子不够聪明,甚至有很多都很机灵,但是为什么分数不高的原因除了对学习的热情不高之外,最主要的就是自律性不强。 他们并不是都不爱学习的人,也不是没有理想和目标,但往往就是三分钟热情,不能够坚持,总是忘了自己该做什么,而是控制不住自己的嘴巴喜欢聊天、吃零食,还有就是控制不住地去玩和放松,那么到最后学习的效率和效果肯定不高啊。我经常在班上提醒那些可爱的孩子们,无奈效果不好,当时他们都很认同,但是事后就会忘到脑后,该玩玩、该吃吃、改聊聊,就是忘了系统性地学习和思考。所以,最后学习就成了他们不怎么擅长的那一项,就更没有热情和信心了,所以最后分数当然不会高啊。其实,暂时的分数高低到真的不是太大的问题,也不能完全以分数论英雄,未来的路还长着呢,但最大的问题就是担心这些孩子没有学习的能力和自主性。
所以,我在想,如果我不想以后像现在很多家长苦恼的那样:孩子拖拉、磨蹭,不爱学习,学习效率低等,我可以按照书中说的那样从童年开始培养她推迟满足感、以身作则、积极关注和给予更多的爱和照顾,从而让她具有较强的自律能力,这样不仅我不用太为她的学习担心,而且自己也会变得更好吧。
父母当然是爱孩子的,也只有父母足够的爱,才能让孩子具有安全感,具有了安全感,才能够自尊自爱和爱他人,并且也有了自律和幸福的能力。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爱,真的很重要,但是正确健康的爱更加重要吧。
可以断言,父母的爱,决定着家庭教育的优劣。充满爱的家庭教育带来幸运,缺乏爱的教育只能导致不幸。富有爱心的家长,善于审视孩子的需要,并作出理性的判断。当孩子面临痛苦的抉择时,他们会真心实意与孩子一块儿去经受痛苦和折磨,而孩子也能领受父母的这片苦心。他们未必立刻流露出感激之情,却可以领悟到痛苦的内涵和真谛。这就是自律的起点。
父母付出的努力越多,孩子就越会意识到自己在父母心中的价值。父母的珍视会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懂得选择进步而不是落后,懂的追求幸福而不是自暴自弃。他们讲自尊自爱作为人生起点,这有着比黄金还要宝贵的价值。
“我是个有价值的人“——像这样对自我价值的认可,是心理健康的基本前提,也是培养自律的根基。对自我价值的人可是自律的基础,因为当一个人觉得自己很有价值时,就会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来照顾自己。自律时自我照顾、自我珍惜,而不是自暴自弃。
作为父母,我们应该给予孩子真正的爱,缺乏了爱,孩子无法承受内心的孤独、寂寞、恐惧和痛苦,就会选择用谎言来逃避。你想逃避痛苦,你就会更痛苦。一旦你敢于拒绝谎言,不再逃避,你就一定会在承受心灵痛苦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心智,挣脱妄念的束缚。
我常常发现自己是一个缺乏安全感的人,究其原因真的是父母爱我的方式,尤其是妈妈爱的方式让我经常怀疑他们的真爱。以前不知道的时候,有时候也会自暴自弃、自怨自艾以及不自信,后来我了解到了这个原因之后慢慢开始接纳自己和父母的不足,才逐渐的自己的内心变得越来越强大了,心灵获得了更多的自由和快乐。但是,孩子是不懂的啊,她只是看到或者感觉的到,所以我希望女儿能够感知到父母的深情,那么就需要我们正确地去爱和表达爱、利用爱。如果你有同感的话,就看看书中的话吧:
缺乏爱的家庭是产生邪恶的温床。如果父母不称职,他们漠视婴儿的情感需求,甚至虐待婴儿,婴儿就会恐惧不安,缺乏安全感。一位正常的母亲对自己的孩子所付出的爱是无条件的,她爱这个婴儿,只是因为这是她的孩子,而婴儿也不需要做出任何努力,便能够赢的母爱,所以母爱是一种出于天性的爱。这份爱本身就是充满肯定的声明:“孩子,你是我的无价之宝,你的存在就是最大的价值。”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爱的最终目的,是自我完善。在父母和孩子的关系中,父母给予孩子爱,是为了让孩子成长为独立自主的人,而不是依赖父母的人。爱是一种关心,而不是控制。
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孩子,父母最应该给予的是爱。爱的目的,是要帮助孩子确立独立的人格,而不是让他的人格依附于父母;是要让孩子勇敢地去追求独立的人格,而不是让孩子替父母圆梦;是要让孩子自己去体验生活,而不是父母替代孩子生活。真正爱孩子的父母都明白,爱孩子,就要尊重孩子,尊重他们的意愿和感受,尊重他们有做决定的权利;爱的最终目标,不是要成为孩子生活得中心,而是要从孩子生命的重心中逐渐抽离出来,让孩子去走自己的路。这样的爱不仅能促进孩子的心灵成长,同样也能促进父母的心灵成长。不管父母口口声声说自己多么爱孩子,只要他们不接受孩子的独立性,压制孩子的思想和情感,这都不是爱,而是恶。
其实,父母培养孩子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的过程。当父母给孩子付出爱的时候,爱不仅能让孩子的心灵获得成长,父母自己的心灵也能获得成长。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为了华子的成长而改变自己,他们会放弃自己错误的观念,改正自己的缺点,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孩子会受益,父母同样会受益。
孩子是一面镜子,反映着父母的心灵,是父母的问题,才导致了孩子的问题。
伪善的恶人最大的问题,在于他们不承认自己不善。拒绝承认不善,人就会走向恶;承认自己不善,人就会变善。伪善的父母与孩子发生分歧时,永远不会承认自己有错,他们会把一切错误归咎于孩子,给孩子造成极大的压力。父母永远正确,孩子的压力就会无边。在无边的压力下,孩子怎能体会到生命的快乐呢?孩子体会不到生的快乐,选择死便容易理解了。不在压抑中死亡,就在压抑中疯狂。
是的,要想正确的爱孩子,首先就要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爱。我们生孩子,是为了什么呢?可能有些人很迷茫,我是很清楚的,因为跟很多人不一样,我的怀孕过程并没有那么容易和突如其来,所以在怀孕之前我就有了很多考虑的机会和时间,我很明确是想要一个孩子的,是单纯的要一个孩子,而且当时也和老公商量好既然决定要孩子,如果孩子来了,就要负责任,因为对于我们来说,孩子的到来给了我们太多的希望和快乐,而且也让我们尝到了真正的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所以,我们始终都认为要感谢孩子,因为是孩子让我们尝到了幸福的味道,在养育孩子的路上我们也在一路成长,变成了更好地自己,所以,爱别人爱孩子不光是付出,同时更多的是收获。
你想想,在成长的过程中,是不是很讨厌父母以爱的名义来干涉我们的人生呢?虽然他们真的是爱子女的。是不是很反感,父母经常在我们面前念叨着要儿女报恩呢?因为那份养育之恩,虽然很多时候只是开玩笑。所以,在我们小时候讨厌父母所说的那些话和做的哪些事,我们是不是需要尽量避免,不要再重蹈覆撤来伤害我们最深爱的孩子呢?
经常在学校看到很多絮絮叨叨孩子各种缺点和不足的家长,看起来他们对于孩子的问题忧心忡忡,这的确是爱,但无济于事,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孩子的问题恰好就是家庭和父母有问题的反映。很多时候,我都想让他们好好反思下自己和家庭的问题再来看待孩子的问题,但是又有多少父母能真正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呢?真的很少,所以,从这个方面来说,要养成阅读和反思的习惯,只有在不断反思中,才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只有父母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找到解决孩子问题的关键。
我的孩子快两岁了,有了一定的自主性,而且也进入了秩序敏感期。所以,很多事情都要亲自动手,比如走楼梯,她要自己走,不过很慢,而且经常会停下来看看这里、摸摸那里,看到邻居了还要热情地打招呼,她爸爸总是嫌弃她慢,常常会不顾她大喊大叫抗议抱着她迅速冲回家。我是反对这样做的,因为孩子有了自己的想法,就要尊重她,给她机会去尝试去体验,我们不能为了自己的方便和想法来剥夺她成长的机会啊。我想得到尊重的孩子长大后也会有更多的责任感和自信吧。
在读这套书的过程中,经常会有很多的思考,总之感觉做父母真的是一门学问,以后的路还很长,需要学习和思考的也很多呢,且行且努力吧!
相关文章:孩子是家庭的镜子
很赞!
谢谢鼓励
很好,我也去读读
加油!
不错的一套书。
谢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