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读书也是一门技术
读书,看来很简单,以前觉得这一本书我看过了那不就是读了吗;后来看了好多书发现,一本书也有属于它自己的价值,如果读了没有吸收里面的内容,读完就忘记了那等于没读;再后来,又慢慢的发现即使吸收了书中的知识如果没有转化成自己的知识体系,不能学而用之那也不算读书。
这些个想法也只是自己想想,参加了这一期的主题阅读:如何有效的去阅读,如何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让我更系统的认知了读书的意义和如何去读书,如何高效的读书。
一:读书的目的和意义(为什么要读书)
我们读书总会有一些目的在里面的,有的是为了扩大自己的知识体系,增长自己的眼界;有的是为了享受一下自己独处的时光和读书的乐趣(冬天闲暇时坐在窗边一边晒太阳一边听音乐一边读书,旁边再有一杯水那更好了);还有就是为了锻炼自己,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读书(可以在书海中天马行空的想象,这是电影电视剧无法带给我们的效果。)
当我们知道自己的需求后就可根据需求选书了。
二:怎样读书
1. 读作者一个系列的书,当我们读了一个作者的大部分书时,就会了解作者这个人的生平和他的写作风格。更有利于我们去分类和记忆。
2. 读风格相同的书。这个是我读小说读出来的经验,一段时间专门读仙侠类的,玄幻类的,武侠类的,还有穿越啊,后宫啊等等,等把一类风格的读读完后就会发现每类书都有它固定的大纲,或者说情节走势。
3. 按时间段读书,每个时间段的书都会反映那个时期的历史政治文化宗教,而对那个时间段的了解也可以促进对作品的理解。托马斯·福斯特在《如何阅读一本文学书》中有这样一句话说:对作家创作时的社会和政治环境多少了解点儿只会有助于理解作品,不是因为环境控制作家的思想而是因为作家写作时正身处于这样的世界中。
4. 主题阅读。像我们这一期的如何高效阅读的主题阅读,读同一主题的书,可以提炼出一个关于这个主题的全新概论,形成自己的知识框架和知识网
5.听书。有些自己看不下去的书就可以用听得方法把它听完,听书可以在上下班的路上,散布途中,早上洗漱吃饭期间,干家务的时候等等,利用一天中的碎片化时间化零为整。
三.如何选书找书
线上
1. 通过搜索引擎搜索关键字找书或者找有关图书的网站。国内有百度,国外有google,这两大搜索引擎简直是万能的,国内不是流传一句话叫:有事找度娘嘛。
可以找到各种读书的网站,里面收录的书也很多,不过大多是电子书。也可以找到各种你想读的书。
2. 各大网上书店,当当,amazon,京东,淘宝书店等等,可以在有活动的时候买书,既便宜又实惠。
3. 各大书评网站,如知乎,豆瓣,这两个网站是我常用的,当我想了解一本书时总会去这两个网站去看看其他人对这本书的评价,进一步了解书的内容并决定是否读它。
4. 各种读书APP。目前用的最多的就是微信读书,百度读书,kindle,还有一些小说的读书软件。
线下
1. 朋友之间借书或者换书,当朋友之间正好有对方没有却又想看的书,可以相互借阅。
2. 图书馆。图书馆简直就是书的海洋,里面藏书都比较齐全,而且图书馆的读书气氛也好,进入图书馆总会不自觉的被里面的读书气氛感染,大大提高读书的浓厚兴趣。而且图书馆还可以借书,借书有一定的时间限制,这样的话就会有时间紧迫感,大大提高读书效率。
3. 书店。当我们迫切的想要一本书而网上书店寄过来又慢的时候,这时候书店就是最好的选择了,
四.读完一本书最好写个读书笔记或者做个思维导图
读完一本书后我们可能会有很多的想法,如果这些想法不写来过段时间就会忘记了,但是如果我们把它写下来,不仅可以加深记忆还可以扩展我们的思维,建立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
读书笔记是一种升华工具,它不仅是人与书的一场思想交流,更是自己与自己的一场思维碰撞,碰撞的多了,就会擦出更多更绚丽的思想火花来。
读书笔记如果不写的话总觉得自己怎么都写不出来,可以摘抄书中喜欢的、对自己触动很深的句子,慢慢的坚持写了之后就会写成了书评、写自己的见解和想法感悟,你会发现写读书笔记越来越流畅,越来越容易,对这本书的感受也越来越深。
阅读时一种想象活动,而这种想象不只是作家一个人的事,我们越是可以听到文本之间的对话,对两个作品的理解就会越丰富、深刻。而这种对话就是读书笔记。
在读书时也可以边读边做思维导图,这样等一本书读完后,这本书的体系框架也就出来了,即使多年以后看到了这本书,不用翻开,就可以知道书中的大致纲要了,而不是已经想不起来自己是否读了这本书和这本书的主要内容。
结束语:人类的思想早已达到及其深入的程度,犹如地层深处流淌着的纯净的水。我们平日面对的各种烦恼,不过是河流表层的浊水罢了。浊水喝着很苦,但只要向下深潜,就能找到清流。关键在于,我们首先知道地下存在清流,然后还须具备“深潜力”。而读书,就能教会我们掌握这种“深潜力”。
——斋藤孝《深阅读:信息爆炸时代我们如何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