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有小伙伴说,保险要占收入的20%,说是“20%是保命的钱”-来自于权威说法,我怎么想怎么觉得不对哈~
20%的钱买保险,是不是占比太高了?
于是百度了下。
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把家庭资产分成四个账户,这四个账户作用不同,所以资金的投资渠道也各不相同。只有拥有这四个账户,并且按照固定合理的比例进行分配才能保证家庭资产长期、持续、稳健的增长。
第二个账户是杠杆账户,也就是保命的钱,一般占家庭资产的20%,为的是以小博大。专门解决突发的大额开支。
这个账户保障突发的大额开销,一定要
专款专用,保障在
家庭成员出现意外事故、
重大疾病时,有足够的钱来保命。这个账户主要是
意外伤害和
重疾保险,因为只有保险才能以小搏大,200元换10万,平时不占用太多钱,用时又有大笔的钱。
这个账户平时看不到什么作用,但是到了关键的时刻,只有它才能保障不会为了急用钱卖车卖房,股票低价套现,到处借钱。如果没有这个账户,家庭资产就随时面临风险,所以叫保命的钱。
以上来自百度。
先不说:标准普尔家庭资产象限图这个东西是不是靠谱(我认为很不符合中国大部分家庭现状),就说说这个20%保命的钱,也不是单纯说“买保险啊”,亲!
我觉得应该说是
1.买保险
2.绝对不动用的钱,到时候能取出来应急的钱。
保险只是一个部分吧。
如果说,买保险的钱应该占20%,这个说法,绝对是不靠谱的。
即使是流行的:双十原则。也只是大概的意思,经不起推敲,并不是说:买不够收入10%的保险,保险额度就不够啊!
这完全是误导好吗。
双十原则
1.买保险的钱占收入10%。
2.保额覆盖收入10倍。还是开支10倍。忘了。
比如说一家人年收入30w,那么买保险的钱一年大概是3w,保额能覆盖300w。
˙这样。
其实吧,我觉得也是挺不靠谱的一个原则。这些原则以后能不能更新下,别到处出来吓唬人好吗。
其实都是保险公司自己创造的原则吧。
其实简单来说,哪有什么一定覆盖10倍,这种东西呢。
保险对于普通人来说,无非就是:应急!应急!应急!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生大病了,保险可以用来治病。不用卖房子。
人死了,保险可以用来支撑一段时间,不用卖房子。
给人一定的周转和调整时间罢了。
指望着保险能把你下半辈子,你孩子一生都保障了,这难度还是很大的。
我认为普通家庭(中产及以上除外,保险对他们有传承作用),保险的选择其实并不难。
1.先给工作劳动力买,谁是挣钱主力?就先给谁买。
lg挣钱最多,给lg先买,你们俩都是主力,那2人都要同时买。
2.先买意外险,再买重疾险和寿险。
先买个意外险,100多块能保额50w,出车祸挂了就能有50w。这个最便宜,一定先买着。
重大疾病和寿险,越早买越便宜。结了婚的赶紧配置一个,没结婚的可以先给自己买一个。35岁以后买贵很多。
没那么多钱,先买个20w,30w的,保20年30年的,以后有条件再慢慢添。不用想着一步到位。先有个基础的就行。
3.最后给孩子买
孩子是最后要考虑的,而不是最先,这个很多人都搞混。
给孩子买个重疾就行,孩子的很便宜,1年100多就搞定。
意外也可以买,一样100多。
4.老人50-55岁以下可以买,55岁+不建议买
老人还没到50的话,很多保险可以买,挑个合适的。
55岁以上,基本上都买不了了。
配个意外险就行了。
5.普通家庭,消费险为主,为先。
上来先把消费险买齐了。
以后你中产了,大笔钱不知道怎么花了,再买储蓄性分红型保险也不迟。那时候再慢慢挑吧。
收入10w家庭
应该还年轻,2口之家,配置齐全上述保险,大概3k能搞定。
占收入3%
收入20w家庭
应该也还很年轻,2-3口之家,配置齐全上述保险,大概5k能搞定。
占收入2.5%
年收入50w家庭
有一定积蓄,可能有孩子,配置好上述保险,大概1w能搞定。
占收入2%
年收入100w
收入不错,应该压力也不小,房贷孩子等,除了上述保险以外,大概2w能搞定。还可以继续配置好的理财行保险(香港保险等)
占收入2%
占收入的3%我觉得就是极限了。10%这种实在是很夸张了。
20%的那种,真的是搞笑了。
把收入努力的去投资吧,干嘛都搞保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