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灵捕手》:孩子,这不是你的错
我羡慕所有在坦然的爱里长大的小孩。
像我这种从小到大自己跌倒自己爬起来自己哭完自己擦眼泪的人,别人给得多一点就会惶恐不安,为了想要多一点点爱,又要去飞蛾扑火。
我很感谢父母让我成长为独立自由的人格,但同时也会觉得可惜。
我知道自己错过了人与人之间很重要的东西:表达和接受爱的能力。
清晨刷微博,偶然看到一位优秀无比的博主抒写这么一段话,内心五味杂陈。
关于“被爱”这个话题,永远都携裹着悲伤的气息,得到的有恃无恐,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
电影《心灵捕手》里威尔就是这般在爱与不爱的边缘忐忑不安,踌躇不前。
即便自身拥有甚于常人的数学天赋,超乎常人的知识积累,却将这些美好的东西变身厚厚的壁垒,一遍又一遍在心底添砖加瓦,越砌越厚。
以一种自甘堕落、沉迷于酒吧、泡妞、打架、恶作剧等行动来抵抗世界的规则,更确切的说,是抵抗懦弱,想要改变却无能为力的自己。
世界以痛为我,我何必报之以歌。
直到在大学胜任清洁工的威尔暗地里解开了大学里少数人才能解开的数学题时,蓝勃教授在第二次发现后,追至身后呵责:“谁让你在黑板上乱写乱划的?”
威尔似落汤鸡般逃跑:“混蛋。”
蓝勃教授大怒:“你站住?你是谁?”
威尔还是一副桀骜不驯的模样,背对教授:“混蛋,混蛋。”
待威尔走远,消失在楼道里,蓝勃教授转身回去查看数学题,助手说:“他竟然全部解对了。”
蓝勃教授愕然,陷入深思。
威尔此处的行为语气,就好像现实中的大多数人。明明很想要得到认可,很想要告诉世人自己的兴趣爱好,甚至很想要与同好者一争高下,可是,心底那个无助的,没有任何力量的小孩在哭泣,他在害怕,害怕被看穿,害怕自己毫无保留的展示在外人面前,别人不在爱他关心他。
所以,他只能够以一副玩世不恭,颓靡不振的模样,抵抗外来的入侵,把那些想要窥探自己的苗头,一根根熄灭,碾碎毁灭。
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也是一种痛不欲生的意识,只有自己一个人在黑暗里徘徊不前,没有人帮助,只能自己一边疼痛一边拭泪,循环反复。
初三时,班主任为了公平起见,一星期一轮流换座位。
也就是几乎所有同学可以坐在最前排,也会轮流到最后排。
我与同桌轮流坐到最后倒数第二排时,我后面一位在老师眼中的“差生”张同学总是一副对班级同学,对任课老师抵抗的模样,不是在课上睡觉,就是在课上打牌,胡乱调侃。
任课老师无数遍的与班主任反映该同学的所作所为,班主任无可奈何,一遍又一遍的请家长劝说。
次日,总能隐约看到张同学的脖子或是脸上含有淤青的印记。直到一次偶然听到张同学与同桌聊天,才知道大概情节。
班主任每次找到张同学的爸爸,但是张爸爸对待孩子非常严厉,直接用脚踹或是用皮带抽。时间长了,张同学生无可恋的对自己爸爸说:“随便打,想怎么打就怎么打。”
说这话时,我没有勇气回头看一眼张同学的神情,从语气里,我听出了悲伤。
许多人都说这是青春期的叛逆行为,必须得狠狠地教训,让他知道什么叫做害怕,才会明白要好好读书。
可是为什么?一次又一次被狠狠鞭打之后,反而愈发的抵触,愈发的捣蛋,愈发的蔑视学习?
直到我上高三时,我们班级里有一位男同学临近高考不到百日,母亲突然病逝。一向我行我素的男同学在冬季十点多的晚自习里,跑出了校园。
五十多岁的女班主任,气喘吁吁的跑到教室询问男同学的去处。一番咨询后,与男同学几名要好的伙伴跑出了教室。
后来,这名平日里一向与老师唱反调的男同学,奇迹般的“改邪归正”,从此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从同学们嘴里若隐若现的知道一些细节,那日,瘦弱的女班主任在寒风刺骨的操场上找到他,温婉耐心的不断开导他,最终在众多同学的安抚下,回归教室。
我恍然间明白,我初三与高三遇见的两位状况相似的同学,为何转折点如此之大。
因为爱啊。
走过那段兵慌马乱的青春期,我才后知后觉,所有的叛逆所有的蔑视不过都是在寻求关注,希望被别人看见,被关爱,才能抚慰在原生家庭里受过的伤。
只是,人生际遇不同,结果大相径庭。
威尔面对喜欢的女友时,一遍又一遍在退与进之间艰难盘旋,女友想要进一步了解自己男朋友的信息,可是威尔一直不敢叙说真实的自己,他说:“我有十二个兄弟。”
知道女友说要回加州的那刻,他们之间的战争一触即发。
“我没有十二个兄弟,我他妈是个孤儿,我身上的伤是被烟头烫伤的,要是去了加州,你一定不会喜欢我。”威尔大声嘶吼着。
“不不,你只是害怕。”女友眼含泪水。
“害怕,我他妈害怕什么?”
“你害怕我不爱你。”女友的眼泪宛若瀑布。
最终,威尔留下一句“我不爱你”凄然的离去,威尔的心筑起了高高的壁垒,刀枪不入,无人能够击破。只有他自己知道,被看穿,那种落荒而逃的恐惧感仍无法抵抗美好的爱情。
不是不爱,是不会,不能爱啊。
壁垒里面的威尔就像是一个血迹斑斑的小孩,惊恐而无助。明明知道自己需要被拯救,知道自己要走出来,要面对人群,可是从小没被好好对待过得人生,怎么经得起世事的摧残?
影片播放到的那一刻,我突然泪流满面。
我想,所有小时候没被好好对待过的人,都会理解这其中的酸甜苦辣吧。
只是,幸好,心理学教授西恩决不放弃的对威尔缓缓治疗。
岁月静好,微风轻拂,长亭上的两人侧身而坐。
西恩缓缓道来:“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么。
所以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琪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与教皇相交莫逆,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
但你连西斯汀教堂的气味也不知道吧?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肯定未见过吧?
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
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朗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
但你从未亲临战争,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
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只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试过。
你从未试过对她的深情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在所不惜,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
西恩的话语,宛若一缕湖边轻轻飘拂的柳絮,沁人心脾。
威尔在最后一次接受治疗时,西恩看着威尔的眼睛,全神贯注:“这不是你的错。”
威尔依旧防御的状态:“我知道。”
西恩起身走到威尔面前:“这不是你的错。”
“我知道,我知道。”威尔有些不屑。
“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西恩语气中肯,目视威尔的眼神。
“我知道。”威尔的语气有些忐忑不安,摇摇欲坠。
“这不是你的错。”西恩趁此追击,目光坚定有力。
威尔扑倒在西恩身上,泪流满面。
像个受伤的孩子,将自己的脆弱全盘托出。也许此刻,威尔看到了年幼时父亲醉酒后一次又一次狠狠鞭打自己,用皮带,用扳手,用锤子,那道道伤痕随着时间的流逝越来越淡薄,可是心底的印记愈发深刻,一刀刀刻画在心底,血迹斑斑。
从小不被爱的孩子,总是要使出全身的力气,才能成长为一个平常的普通人。
只是,那道深入骨髓的伤痛,却在每一个无声的黑夜,一遍遍偷跑出来啃食着早已疲惫不堪的自己。
要有多少勇气,才能够彻底走出来?
许多心理学书籍都说,你从小匮乏的东西,长大就会拼命索取。
越是缺什么,越是想要得到什么。你所选择的伴侣,不过是因为自身的缺陷。
伍绮诗在《无声告白》一书所写: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威尔是如此,我们亦如此。
就算是阅读再多的书籍,听过再多的劝诫,得到再多的慰问。年少时受过的伤,永远都不会自动瓦解,那道道伤痕,在时光的流逝下仍在隐隐作痛,一不小心,便会泪流满面。
只是,回顾往昔,人生真的只能如此吗?
我们不是天才少年威尔,遇不到蓝勃教授,得不到西恩孜孜不倦的教导,我们大多只是平凡的普通人。如若走不出,便会在疼痛中周而复始的折磨自己。
万一,万一要是走出了呢?
即便历经寒冷黑夜,我仍然期待春暖花开。
因为人呐,总该做做什么。
正如西恩对威尔说得那样,
“孩子,这不是你的错,这不是你的错!”
我想去看这部电影了,你写的真好!
写的好!
好推荐,好电影
想去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