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梦环游记:死亡的终点不是被遗忘,而是没有好好告别
第一次听到寻梦环游记的时候,我就觉得这个名字好俗气啊,就没有放在心上。后来,朋友圈陆续有人说,在电影院里看这部电影会哭,我就很好奇。直到有个朋友说《Coco》真的很好看,我忍不住问,这又是一部什么电影?朋友说:寻梦环游记啊,英文名字叫做Coco。好吧,这一棵草,我吃定了。
我没有时间去电影院看,就选择在网上观看这部电影。怎么说,我觉得这部电影还是值得去电影院看一次,网上观看的体验,真的会差很多。另外,这部电影的确会催人泪下,只是没有大家说的那么夸张,要带纸巾去看.......
我觉得这部电影会在中国引起这么大的反响,主要是取材特别好,比较符合中国的国情,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影片里的剪纸,照片,万寿菊,白蜡烛......这些仪式也很像中国人祭奠祖先的模式,尤其开头用剪纸说故事,感觉有点像中国早年的剪纸动画片,有没有这种熟悉的感觉?反正我是有的,小时候经常看木偶戏,看剪纸戏,一看到这样的开头,一下子就拉近了距离。
在电影世界里,“死亡”一直是被讨论的话题,很多电影都以“死亡”作为内核来讨论的,而寻梦环游记也是,只不过,它这次拍摄的点在于“什么时候才算真正的死亡?是肉体停止呼吸那一刻?还是亲人彻底忘记的那一刻?又或者是世间血脉完全断绝的时候?”
很多人写影评,都会提到被彻底忘记就是真正死亡这个点,我不太认同,我觉得这个观点只是占了一部分。比如影片的开头就解释过了,被世间的人忘记,阴间的灵魂就会彻底消失,小男孩就说:我见过你,我记得你,你就不会消失了......而亡灵说不行,必须要在世一起相处过的人记着才行......后来,coco死了,她的父亲却没有消失,为什么?因为她父亲的照片被后人供奉在祭坛上了。换句话说,在世相处过的人记住是一个方式,被后人祭奠也是活下去的另外一个方式.......如果这两者都不存在,那么,这个人就会彻底消失了。
中国人曾经很信奉香火这个观点,认为只要有人祭奠,死去的人在阴间就不会受苦受难,和这部电影有异曲同工之妙。每个人都希望被记住,每个人都害怕消失,这是人类最深的恐惧之源,谁也避免不了,谁也逃不开,那么,我们会以什么方式让别人记住我们呢?在影片里有个大反派,盗取别人的创作,成为一个大音乐家,他靠着别人对他的狂热痴迷活在阴间,他不在乎血脉,因为只要他的歌流传下去,他的作品流传下去,那么,他在阴间就永远活着,永远那么风光无限.......
但他没有想到的是,小男孩的到来,打破了这一切的风光,他阴暗的那一面彻底展示在众人面前,失去了众人的热爱。最最奇妙的一点,就是这个大反派的死,也迎合了中国人说的“因果报应”,他活着的时候,是被一口钟砸死了,等他成为亡灵,还是被一口钟砸死(不知道有没有消失,不过,我觉得他消失是迟早的事情)。
这部影片,从开头到结束,都是由coco串联起来的,有人说,小男孩会去阴间,那是因为coco的执念造成的,她想再见到父亲,想要知道父亲是否爱她?想要和父亲达成和解,原谅他当年的抛弃......我在想,也许执念不止是coco心里有,她父亲的心底有,她的母亲心底有,甚至是coco的后代血脉里都有这种执念。每个人都想知道,自己从哪里来,要去哪里,同样地,面对一张没有头部的照片,后人肯定会想,这个人是谁,他长什么样子?为什么要抛妻弃女,离开家族去追逐音乐?为什么没有回来?
一个人的信念,所造成的波动很小,但是一个家族的信念就不同了。所以,小男孩拿到那把琴的时候,就受到了诅咒来到阴间。
这部电影还有一个亮点,就是关于梦想与家庭发生冲突的时候,你会选择哪一个?选择自己的家庭?还是选择勇敢地追逐自己的梦想呢?小男孩要唱歌,要弹吉他,这是触犯了家规,屡次被警告,但是他还是没有放下自己的梦想,甚至对家人说祭坛很愚蠢,他一点都不想要上去......若不是有了阴间之旅,也许,小男孩会和自己的曾曾祖父一样,撇下那个温暖的家,追逐自己的梦想,然后在某一天回头,想要回家的时候,却发现回家的路太漫长了,也许,有一些人注定是回不去的......
是的,回不去,人生总有一些离别,就是趁着团圆时刻去说,去好好珍惜。
男孩应该追求梦想!
看开头的时候,我还以为是借用咱们国家的剪纸回家百度影片资料才知道人家墨西哥也有,呵呵😄,涨知识了!
好电影,好影评。。
我看后的感受就是敬畏那些我曾内心深处不屑的仪式。生活需要仪式感,不仅仅是自己过什么纪念日,也是记住长辈每次纪念先人的仪式,并传承下来。
还没看h h h
看电影的时候就泪奔了,家人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