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世界,成为更强大的孩子!
今天想说一说留学的话题。先把我读书时,被同寝室学霸碾压的“委屈”倒一倒。
在重庆读研的一个室友,毕业准备奔赴工作岗位时,唯独她却上了国家公派留学生。同一个宿舍不同床位的同学,人家起点和我们差不多,也就是谈谈恋爱、发发论文、学学外语,天天有空没空刷刷学校的研究生网站。
看似有点漫不经心,现在回头一想,其实别人早有准备。我们以为的不可能,别人却在用努力、用方法、用每天一点的小进步,去缩小与不可能之间的差异。在想要和得到之间,还必须有一个做到!
上周在腾讯视频发现一个超赞的纪录片《世界的孩子:我在美国读高中》,记录了一群正在美国读高中的中国留学生。
与学校、中介、机构拍摄的宣传片完全不同,《世》更贴近普通家长为孩子考察学校的需求,呈现了去美国留学的方方面面。色调、画风什么的超级赞!目前我已看到第4集,追剧中。
美国教育理念的发源地——波士顿,大多数中国留学生的首选地,也是美国高校的聚居地。有超过100所的美国高校集中在这里,其中包括哈佛、麻省理工等。
中国父母之所以会选择送孩子去美国读书,是因为美国的大学体系是全世界财力最富足的大学体系(之一),那里有最负盛名的常春藤大学、最前沿的学术研究、有最知名的Professor。
如果能在美国读高中的话,既可以避开中国“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也可以让孩子更早、更好地适应美国的文化、学习和生活,最终考上常青藤名校的几率就更大一些。
中国父母给孩子选择学校有“三板斧”:留学中介、朋友推荐和看学校排名。但是代理哪个国家的哪所学校,这跟中介的实力和能力有很大关系。其次,外国学校都按照一定的比例返点,哪个学校的返点越高,中介推介自然更卖力。
因家庭而异、因个体而异,朋友的推荐也并不一定适合你的孩子和家庭。泰伯高中的“招生办主任”告诉迷茫的中国父母,最好的择校办法就是,第一看这个学校的SAT分数好不好;第二看学校的学生都被哪些大学录取了;第三还要看学校有多少捐款。
我对《世》中,印象深刻的是一个叫泰伯的高中。学校坐落在郊区,校区风景优美,学生数量不多,教育资源丰富,教育方式灵活多样且独特。
泰伯高中为樊登(节目主持人,不知道有没有人听过他的《樊登读书会》)提供了一个“影子同学”,就是由高年级学生带着新生去体验学校的方方面面,以便让他做出正确的选择。美国高中早上通常上语文、数学、历史等常规课,而下午基本都是以体育、音乐等为主的课外活动和选修课。
上午樊登去上了一堂历史课。历史老师要求学生分析,假如你生活在1788年,希望有一个什么样的政府来服务大众。
其中有个插曲。美国的私立高中都有一流的教育资源和检索系统。老师让大家查找资料,樊登告诉老师他用手机google,学生们爆笑,老师让旁边的一个女生告诉樊登原因,在学术上他们都不用google,因为google上的词条每个人都可以为它增加释义,而学术更需要的是专业、严谨。这让我想到国内的“随意”,“凡事不决问度娘”,甚至连高校写论文大多靠百度。
下午樊登又去体验了一堂科学课。要求学生划船出海采集记录样本,然后测海水的温度,含盐量和含氧量。我们从中,看到了美国课程的特色和开放性以及多种可能性,可以看到课程对于学生的塑造力。
最后还要说一下美国人重视的体育课。美国人普遍认为,体育是最好社交方式,他们特别重视培养孩子的领导力。体育可以帮助孩子强身健体、与他人交往以及建立领导力。在难肯特男子高中,男孩们就被要求参加多种体育运动,如冰球、长跑、网球等等,甚至是木工课程,释放他们旺盛的精力,同时激发内在的力量。
当然,送孩子去美国留学,并不都是快乐的。陪读妈妈的牺牲与烦恼,寄宿和走读的酸甜苦辣以及如何在美国课堂上获得成功等等,都带给我前所未有的思考。
看完《世》我有一个深深的感受,那就是出国留学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拓宽世界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透过世界,去更加了解自己、完善自己。
用《世》中的一句旁白来结尾:看过世界,成为更强大的孩子(自己)!
很棒,准备看
准备看看,多谢分享
太棒啦,应该大部分人都认识樊登吧?好像很多大咖都会入樊登读书会的会员,我没入,我听我公司一个同事说的。国外的教育都是以亲身体验为主,国内的教育就是死记硬背,唉,这就是差距。
看世界是要钱堆起来的。父母能做的就是让孩子健康成长。
其实,我觉得如果是先接受国内的教育,跨度过去适应起来还是要点时间的。风格太不一样了。还要先过语言关!
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哈哈。我发现送加拿大的比送美国的多。
各人的家庭情况不一样,有些家庭具备了这个条件,未尝不可呢。
觉得加拿大更安全吧。
小孩子学语言会比较快,尤其在那个环境里面,适应起来也比较容易。像我们这样三十多的,真是适应不了,所以我不想跟男票移民美国,希望还是能留在国内生活。
呵呵,旅游,短住,常驻都可以。移民可能我也不愿意。
棒棒的
如果父母没有在当地报税的话,是没法享受免费教育的。所以哪里生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