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太太育儿】21|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法
文/熊熊家的太太
该原创文章,属于授权她理财独家刊载,如需转载,请与作者本人联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现在家庭中大多数孩子都是爹妈的心头肉,掌中宝,我们发现,孩子现在年纪小,认知有限的情况下,外界信息干扰少,反而少记忆力和吸收能力最强的阶段。尤其语言相关的学习,因为在语言敏感期,小时候的学习投入,有事半功倍的成效!
这样的情况不是特例,大多数孩子都是这样。 出于那种想把自己能力内最好的一切都给孩子的“护犊”本能,很想找到最合适的方式帮助孩子更加高效学习~~
于是,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是最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成了熊太太这两年关注较多的领域。
对于“适合孩子的学习方式”熊太太认为至少得具备以下两个特点:
1.学习过程轻松愉快:孩子可以开开心心的学。
2.学习成效是显著的: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支持孩子童年阶段得保持童真的多玩,其实作为大人,我们也爱玩的,玩是许可的,但如果只是打发时间的疯玩,没有具体的成效,只能算玩,不能算是好的学习方法。
事实上,学习能力是个技能,未来的路很长,孩子一生会碰到无数的需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情景,但她掌握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可以很快的学会自己当下需要的技能,能更好的生活,对未知也会更有信心,这是能产生良性的循环的,所以,熊太太认为,帮宝贝掌握“最适合的学习方法”是让孩子受益一生的重要技能。
--------- 我是喘口气,探索“学什么”的分割线 ---------
三月第一个周末去听了场幼儿园组织的家长学习课。前两个小时可以说是满满干货。我小结了自己的三点收获:
1.13岁之前是孩子重要的基础品德培养阶段 --- 所以爸爸妈妈再忙都要注意关注孩子成长,错过了关键时期,花更大代价都未必能弥补这几年的缺失。
2.国学经典和传统文化课程中精华潜移默化中对孩子好性格和好习惯的培养很有帮助。---- 用国学经典来教育孩子,胜过父母枯燥说教,更有说服力,也避免破坏亲子关系,
3.应试教育中,语文分提高了30分,而且都是古诗词,可见传统文化越来越受重视。----这点我跟名校高中的老师好友也求证过,体制内的考试的确是这样,而且我们从这两年综艺节目中,多了很多《中国诗词大会》这类的活动也可以感受到,国家政策和舆论导向都是越来越重视传统文化和国学的学习了。
所以即便不是为了长久的,没法确定的孩子品德培养的目的,就算是急功近利的未来孩子的升学考试,在宝贝们记性最好的这个阶段,进行国学的学习和记忆也是很有必要的。
专家老师在课上推荐的一大堆国学经典著作。于是,这个阶段语文部分“学什么”就有了清晰的选择啦。
---------我是喘口气,探索“怎么学”的分割线---------
专家推荐“听”是孩子很好学习方式,而且是“无意识的听”!
佛洛依德是很权威的心理学家,他的潜意识研究证明:耳朵听过150遍~200遍的内容不仅会背!而且会进入潜意识,很难遗忘。
所谓的“无意识的听”就是孩子在玩游戏、吃饭、洗澡、看书、搭积木…等各种玩耍中,把音频当背景音乐,让他在无意识中进行信息输入。
这份理论我们家有实践过的,估计很多同学家都有火火兔,小海马……这个阶段。我们也是从小是经常让宝宝听歌、听故事……可是即便接受过大量的语音教学输入,小时候语言表达能力有限,输出不多,我们很难验证这个方法成效如何。
回忆2周半后熊宝宝通过“无意识听”能获得的正面反馈:
1.两周七,睡前给她听《乱乱亲子故事会》的《小狗钱钱》,原计划听一遍全文,做个泛读就够了,结果她要求只听第一集,我每次选这个故事,她都要求从第一集开始听,这样“被迫”让她累计听了20几次后,日常聊天,她给我讲故事,居然模仿着乱乱主播的语音语调,几乎完整的讲完第一集里的故事,我和爸爸都惊呆了~爸爸提醒我,赶紧给她听国学,别浪费了那么好记忆力的时候
2. 三周三,有一周安排学《笠翁对韵》《七虞》那一节(我自己也不会,看起来蛮难的),我每天设置下午一小时在家里反复播放这一节,无意识的听一周后,再和她坐一起指读1-2遍,第二天指读时候,
发现大多数讲上一句,她能接下一句,第三天我说第一个字,她能完整背下全文。对大人来说非常省事和省力,我不用“河东狮吼”的逼她学习;宝贝自己的成就感也很强,她以为自己过目不忘,读2遍就会了,其实已经听一周了,可见听一周并没有影响到她日常的玩耍,她学习的过程的愉悦又有成效
3. 三周七,声乐课的暑期班,还没上幼儿园,配合度很低,几乎没有一节课能完成的在位置上上完,一度让我们怀疑是不是有多动症0.0 结束暑假班课程时有个小演出,我在家里播放器里设置了新歌的循环播放,也是用“无意识听”的方式听了三天。只在前一个晚上,和她一字字纠正发音,看她完整的自己做完动作,感慨她上课是有跟老师学配套动作的。最后她在汇报表演当天就给了我们很大惊喜。完成度和准确度都很高。奶奶感慨她那么“聪明”,学一次就会了,结果回家我查了播放记录,这首音频她听了160+遍。
总之,我们家不仅实践过“无意识的听”,还是从中获益过的,“无意识的听”符合我对“最合适的学习方法”的2个要求
1.学习过程轻松愉悦;2.有显著的学习成效;
对这种方式很有信心和兴趣。
---------我是准备开始装逼求“加分”的分割线---------
回家整理听课笔记的时候,熊太太思考:“无意识的听”是不是唯一的适合熊宝宝的学习方式?
这个方法适合我们家的宝贝,是不是也是每位宝贝们最好的方法呢?
在各方搜索和了解,做了新功课后,认识了个概念:感觉偏好 ٩(❛ัᴗ❛ั⁎)
人是靠五官来感知世界的,每个人是不同的独立个体,个体差异不仅发生在孩子身上,在大人身上也同样存在。于是感觉偏好决定来学习偏好。
听觉偏好的人:通过听课可以高效学习的人,而且擅长听的人,语言表达能力也更强,特别喜欢通过说发表自己的看法。
视觉偏好的人:他靠自己看书!大学里我们常看到有些同学平时都没听老师上过课的,考试时候,他把自己关小黑屋猛读两天,一样可以学很好,这就是视觉型的。
触觉偏好的人:通过自己试验做手工这类实践,可以更快的掌握知识点,或者背单词背课文时候得拿纸笔,这类孩子你会发现他思考时候动来动去,或者喜欢边吃东西边做题,或者手上摸个橡皮不断揉搓……但提问问题或者做作业,他都会,证明老师教的,他虽然不安分坐着,但重点都吸收了。
*每个学习偏好对应学习能力,而且单方面能力是用得越多,提升越多。
比如视觉偏好对应阅读能力,书看得越多的孩子,看书速度越来越快,吸收能力也越来越强……
*感觉偏好不是一成不变,从出生跟随到终身的。每个阶段身体发育情况和外界刺激的引导会影响感觉偏好。
比如暑假班算是触觉偏好多些(没有规矩上课却能掌握老师上课时候的大部分内容),但入学幼儿园学了上课规矩,我们又加强听力训练后,她现在在听觉偏好上就更多些。
*三个偏好都需要训练,不能只用擅长的一项。
当今社会对信息的获取途径的多元的,多渠道的,未来孩子需要的信息或者只在某个渠道能有最权威的获取,所以这3个方面的能力都应该适当的获得锻炼。
【知道以上理论,怎么用?】
1.父母应该多观察孩子各个阶段的感觉偏好,为孩子争取和安排相关的资源,辅助他们实现“事半功倍”的学习,可以帮助孩子建立学习的热情和信心;
2.有意识的锻炼孩子各方面的偏好,比如:对于非听觉型偏好的孩子,反复听的效果会比听觉型孩子差些,可以把“听”作为辅助的学习方式
---------我是第二次装逼求“加分”的分割线---------
可能很多人疑惑“小时候我也背过,记过很多古诗词,可是现在都忘光了啊,现在给孩子背诵那么多东西,长大还不是一样忘记?”
熊太太查阅相关资料后得知个残酷的事实:
忘记是一种本能,背过会忘掉是正常的(掩面大哭一顿~~擦干眼泪继续看下文)
可是“忘记”是有规律的,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遗忘的规律是:
先快后慢,最后趋于稳定。
于是聪明的人类学者找到了应对“本能”的记忆方式:
记忆曲线:1次学习,7次复习,在指定的时间内进行复习,可以获得长久的记忆~ 注意,并不是一天背诵7遍就算复习哦,得在指定时间点安排复习。
【知道以上理论,怎么用?】
重要的内容(英文单词、句式、唐诗宋词、四书、五经等国学经典)根据记忆曲线的规矩,为孩子安排复习计划,有意识的反复记忆过,就很难忘记。
网上很多表格可以自己打印下载了做笔记记录,其实有些播放器已经具备这个功能(比如牛听听,哈哈哈),我们家长做一次设置就可以很省事的自动播放的,很容易实现。
---------我是最后一次装逼求“加分”的分割线---------
在搜索海外学习资料的时候,熊太太认识了个新的概念:学习金字塔。
我们学习的过程一般是经历
1.看书预习+上课听讲 -- 这部分的学习效果大概10%
2.优秀的老师提供视频,音频,为娃做演示 -- 做到这些丰富教学,学习效果最多大概30%
以上都是被动学习:老师们教授,孩子们被动的接受
3.更加优秀的学校,课后布置孩子作业后,回学校组织孩子讨论 -- 这是敦促孩子自主思考的方式,经过讨论,最多可以达到50%的学习成效
4.更好的学校组织孩子做实验等社会实践,比如熊宝宝上学期的“静电”实验,这么抽象的概念,3岁半的孩子通过做实验,能理解并且在生活中能用起来 -- 做到这步,对知识点的掌握已经能达到75%!
5.大家发现更加优秀的同学,优秀的原因是他除了自己理解了知识点,她乐于教授其他同学 -- 教学相长,经历过教授,对知识点的掌握高达90%!
以上最后的3步都是主动学习,可见主动学习的成效远远的大于被动学习!!!
【知道以上理论,怎么用?】
1.为孩子选择优秀的学校,交给学校为其做多元化的被动学习;
2.回来与孩子聊天讨论,激发起独立思考,给予回忆知识点的机会;
3.难点和抽象概念与孩子共同做实验和实践,训练“触觉”偏好的同时,提高学习成效;
4.鼓励孩子做“小老师”教授家长,还可以轮着教不同的家长,每次教授都是复习的机会,更是夯实基础概念的机会。
以上事情都是日常,每天和宝贝沟通时候就可以完成的部分,只是更有意识的引导而已,不会增加陪伴者太多工作量,还能让亲子时光更加高效,大家觉得呢?
总之,育儿之路很长,和西天取经一般, 一路降妖除魔,同时跟着宝贝们一起打怪升级,这期间共同经历的苦乐让彼此的人生都更丰富有趣。
Anyway,今天能有耐心看到这里的你,关于探寻“最适合孩子学习方式”的理论大都了解了,一起在实践中探寻更多乐趣可好?\(^o^)/~
熊太太育儿系列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