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花钱,决定你会成为富人或者穷人
在我身边,隐形富人的比例要远远高于隐形穷人的,举个大概的数字参照一下,就是100个人当中,起码有60个人是隐形富人,剩下的,不是显性富人就是显性穷人,隐形穷人寥寥无几。
在我上中学的时候,邻居大婶就和我说过一个隐形富人的故事。那个富人是搞运输起家的,名下有十几辆超大型货车的,有一回,他要去深圳谈生意,就直接把一百多万RMB放在麻袋里扎起来,开着自家的货车,直奔深圳。中途,因为车辆违规驾驶,被罚款,当时的交警看到他穿的很不体面,以为是穷人找生活,就罚了一点钱......类似这样的事情,层出不穷,在我们看来有点匪夷所思,但是,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这些隐形富人就是这么刷存在感的!
另外一个隐形富人,住在我家隔壁。他们家解放前去了香港,改革开放后就立即回到中国,先是买了几块地,后来有钱了,就陆续建了几栋房子.......但是他们不张扬,深居简出的,要不是我们那边有熟人在香港,我们根本不知道,他们家在香港买了十几间店面,更别说房子......小时候,我有段时间天天看香港报纸,也是他们家从香港带过来的!
再来说一个很有意思的隐形富人,这个富人是我上班的时候认识的,刚开始的时候,我以为他是普通的上班族(穿的很朴素,用的手机也是旧款),后来,我老板娘私下跟我说,他特别有钱的,附近有几栋别墅都是他名下的产业,我们隔壁有一家店铺(一直空着),也是他的产业。某一天,他心情特别好,找我聊天,就跟我说,他打算在隔壁开一家饼干店,顺便卖点热饮,问我有什么想法?我就很奇怪地问他:为什么不开在市中心呢?他告诉我,他开饼干店最初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附近一些残疾人。这些残疾人没有工作,一直靠救济,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去帮助这些人,就准备开一家店雇佣这些人。之所以不选在市中心,就是觉得太热闹繁华的地方,那些残疾人未必做得来。后来,那家饼干店火了,他又来跟我说:我准备在伦敦开一家分店,这次,我不选残疾人做工了,打算赚多一点,开个慈善基金去帮助残疾儿童......
再说说隐形穷人吧,生活中,这类人比较少,我就举个特别典型的栗子。在英国,曾经认识一个东北女生,全身都是名牌,出入都是有钱人聚集的地方。我刚开始以为她家非常有钱,后来和她的好闺蜜聊天,我才知道,她家境一般,父母是工薪阶层,供她出来读书,几乎花光家里的积蓄。毕业之后,她也没有好好找工作,就去了英国一家超市当收银员,还不是全职的那种。一领到工资,她就立即跑牛津街那一带逛。有一回,她买了一条特别花的丝巾回来跟我们炫耀。当时的我,真心不觉得那个丝巾有什么好看的,但是她就特别兴奋,跟我说,这条丝巾原价300多镑,现在才一百多镑......我当时无语了,天天啃面包,喝矿泉水,省吃俭用,就为了买一条丝巾吗?
这样的栗子举不胜数,有一回,我和她聊天,就试探性地问她:"你买这么多名牌,带不走怎么办?”【我们在英国经常搬家的,总要扔东西的】。她非常耿直:“打包寄回中国啊,我上次就打包一次,寄了不少名牌的鞋子回家。”----但她极少寄钱回家,因为她的钱都花在这些名牌上面!
我想,这就是隐形富人和隐形穷人最大的区别。隐形富人花钱买有价值的东西,而不是花钱买昂贵的东西,而隐形穷人特别喜欢买昂贵的东西,尤其是奢侈品,越贵的东西,越想买,从来不会考虑自己的经济状况,只贪图享受。
要改变隐形穷人的命运,只有一个方法:先存钱,再消费,先保障生活,再来谈享受。
从我的角度看,隐形穷人真的好悲哀
我身边倒是不少
可以看得出来,富真正是心富,穷真正是心穷。
真正富的人,物质丰富,心灵也丰富。
而穷的人,物质穷,心灵贫瘠。
这些都是互为因果的。
马斯洛理论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个现象
因为从小缺乏,所以一旦自己有能力了就想要去买,压抑久了就爆发。
可以理解这种心态,但不能苟同。一时购物欲爆发就够了,后续还是需要觉醒。
我读书时代觉得都是花父母的钱,心中愧疚,所以还比较节俭,而且时间花在学习上,衣服也都是我妈买好给我;工作后自己挣钱了,那一两年就是各种逛商场买新衣服,虽说不算什么奢侈品,但比起学生时代,那种金钱受自己任意支配的感觉太爽了。
后来因为穷得连房租都要父母支援,所以开始觉醒攒钱,现在不追求品牌了,衣服和日用品舒适好穿好用就行~以攒钱为人生最大乐趣哈哈哈~
说得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