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024年财女阅读/读书笔记打卡

来自财女读书会・5819篇帖子・45339人参与

发帖
萍踪侠影

读《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萍踪侠影
萍踪侠影 萍踪侠影 2018-06-29 10:12 阅读(3211)

于晓波是我近来阅读其作品比较多的作家,在读的还有《大败局》、《激荡三十年》;这本已经读完的《把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是篇章之间没有什么连接性的散文作品。虽然咋一看名字以为是鸡汤文,其实阅读之后发现有比鸡汤高出很多段位的体会世间冷暖的文章之外;还有深刻揭露社会各种弊病,让人了解了社会的现实仍然心怀美好,按照自己的步调生活的正能量篇章。


在这本书中,幽默而不失犀利的笔调和笔尖生花的文采充分展现了作者厚实的文学功底;而关于社会现实、财富管理等的论述方面又让作者财经这方面的写作才能大放异彩。正如人们所说:会讲故事的人没有作者懂财经,懂财经的人没有作者会讲故事。

 

以下分别从分享如何完成美好的事物、揭露社会现实以及财经这三方面谈谈我感受比较深的观点。


一、      如何完成美好的事物:


索尼创始人盛田昭夫说过的那句话:“所有我们完成的美好事物,没有一件是可以迅速做成的——因为这些事物都太难,太复杂。” 年轻的时候,我们总想一夜成名,张爱玲说过的“出名要趁早,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这句话,真的耽误了很多年轻人。其实,你如果把人生当成一次马拉松长跑的话,在前1000米是否跑在第一真是一件那么重要的事情吗?

每一件与众不同的绝世好东西,其实都是以无比寂寞的勤奋为前提的,要么是血,要么是汗,要么是大把大把的曼妙青春好时光。而急功近利有时候会披着“高效率”的外衣出现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拿工作来说,在企业里工作,有时候深深体会到那种为了KPI为了业绩、有些人像疯了似的不折手段;而高层对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打擦边球违法也在所不惜。我认为这样的企业根本不值得为之卖命,因为实在太不“美好”;还是要有底线,失去了底线失去了坚守;人和动物还有何区别?在这样的企业工作如何开心得起来,唯有离开重新选择才能安放好自己的心;兢兢业业、本本分分地做;遵守自己的价值观和底线;这样的工作才能称作是美好。



二、      关于社会现实:


作者如此描述:一个可恶也很可怕的现象是,一场“洗脑运动”正席卷中国商业界。“不问任何理由地执行”、“只关注自己岗位的细节”、“像狼一样地为公司攫取利益”,对这些理念的推崇,正让中国公司陷入空前的功利误区,在很多著名企业的公司文化中,充斥着伪善、轻浮和言不由衷。可以说,自2000年以来,一种奴役式、麻痹式的洗脑文化正笼罩着中国公司,企业家们更希望用这种文化来改造所有的员工。 很多领导者容不得一星半点的意见讨论,有些明明是错误的决定,下面很多中层领导都表达了自己的意见,但依然要不问缘由地执行,等花费了许多力气、浪费了许多时间之后才发现那是错误的决定;那简直就是蔑视集体的劳动和智商。而这样还美其名曰:执行力强,狼性文化;依我看来这是奴性文化。

另外,关于农产品造假科技:给陈大米抛光涂上工业油,能卖个新米的好价钱;荔枝要保持看上去新鲜,可以用硫酸泡一泡;往油条里掺入洗衣粉,可以少用面粉而使油条炸得肥大好看又好卖;猪饲料里掺上瘦肉精,猪可以长得快而且瘦肉多;在质次的沤黄米米粉中掺入有毒的甲醛次硫酸钠,可以做成洁白晶亮的“上等”米粉;用工业酒精兑上水,当白酒卖,简便又赚钱;在面粉里掺上廉价的滑石粉,既增加了分量,又使面粉雪白好看又好卖;给猕猴桃施“膨大剂”使其增大,价格翻番;用硫黄可以把陈年的白木耳熏得更白;用化学添加剂可以把劣质茶叶炒出顶级毛峰的效果来,经济效益陡增十几倍;撒泡尿把桃、杏泡上,个沉又漂亮,价钱自然就上去了……


以上这些都是我们面临的社会现实,这么残酷;我们该如何保持美好呢?还是要看我们自己的心,当然要分辨是非真伪;先练就一身本事;然后才能做更多的选择。



三、   关于财经:(这些可能对我们来说很有借鉴意义)


1、有很幽默又确切的一个点:屌丝的标配与他从事的职业其实没有关系,而在于两个指标:第一,屌丝只有职务性收入,甚少财产性收入;第二,屌丝的银行负债率为零。所以咬着牙维持一定的家庭负债是必须的。在作者看来,50%~70%的负债率是安全的。“既无外债也无内债”,是一种“家庭犯罪”。你看古人造这个“债”字,便是“一个人的责任”,在商业社会中,一个敢于负债的人,其实是一个敢于对未来负责的人。当货币的杠杆效应被激活之后,一个人的财产性收入在家庭收入中的比例就会逐渐提高,而这一比例正是告别屌丝、从工薪阶层向中产阶层递进的台阶。如果一个家庭的财产性收入与职务性收入各占一半之时,财务自由的曙光便可能出现了。


2、还有一个给我思维冲击相当大的点:按照我的惯性思维,以下案例,我的处理肯定是让养牛的赔偿种麦的;而作者从商业财经的角度分析了这一事件并给出了堪称完美的处理典范,且看:

两块相连的土地,二者地主不同,一块用作养牛,另一块用作种麦。因为牛群常常跑到麦地去吃麦,给麦地的主人造成了损害。应该如何解决这个纠纷呢?

    稍稍熟悉经济学的人都知道,这个故事的提出者是美国经济学家罗纳德·科斯,他由此推导出著名的科斯定律(又称“不变定律”,Invariance Therorem)。科斯经过一系列的推导,得出的结论是:只要养牛地主和种麦地主的权利有清楚的界定,那么,他们之间就可以根据市场收益来确定是让牛吃麦,还是保护麦场少养牛,然后协商利益分配。

    科斯据此提出“权利的界定是市场交易必要的先决条件”,他因这一发现而获得了1991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现在我们换一个角度来提出问题:如果科斯所描述的情况发生在传统中国,儒家将怎样解决这个纠纷?

儒家绝对不会采取科斯的做法,因为在儒家看来,你养的牛跑到别人的麦田里去吃麦,显然是没有道德的事情,所以,能约束住牛的地主就是有道德的人,反之他就有道德上的瑕疵。要解决这个纠纷,唯一的办法是道德约束,“井水不犯河水”。在如此的教化下,养牛地主和种麦地主将各自约束,划疆相处,他们的道德因此得到升华,可是既定资源下的产出潜力则被完全地压制了。换而言之,儒家的做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科斯的做法是“己所欲,施于人”。 前者思考的起点是“有序前提下的道德约束”,后者则是“规范前提下的效益产生”。



读书获新知,而且真的是要输出才行;不然看过之后犹如水过鸭背,忘得一干二净;读书笔记是对阅读过的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相当于把让自己印象深刻的点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花些时间做这件事,还是值得并有意义的。

来自她理财 iOS 客户端
查看全部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