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024年财女阅读/读书笔记打卡

来自财女读书会・5819篇帖子・45339人参与

发帖
木小夕

#6月读书笔记#记忆比现实,更值得被人铭记

木小夕
木小夕 木小夕 2018-07-02 13:02 阅读(1686)

最近工作原因,又看了一大批之前从来没有看到过的作者的书,更多的是集中在80后。现在当代文学类的书说实话,真的是缺少了太多以前珍贵的东西,能够在更深层次引起共鸣的越来越少了,技艺越来越纯熟,却缺少了点诚意。这就仿佛是种菜,越来越知道怎么施肥、除害,但是种出来的菜却缺少了点儿味道。


说远了,说回这个月读的书。这个月关注了一个80后作者,常小琥。生于北京,长于北京,年纪不大。但是看的他两本书《收山》和《琴腔》却有种年龄不相符的老道和沧桑,而且他能掌握的住。


《琴腔》写的早些,讲的是梨园。他的老道和沧桑,首先在于所讲故事和他使用的语言。虽然北京与戏曲有着许多割舍不开的关系,但是一个青年人能真正懂琴,懂行业里的规矩和规格的却并不多。一个寡言但是有才的京剧琴师秦学忠在他的笔下立刻生动起来,如何拉琴,如何控制,如何与角儿相互配合,可以看出作者实在是经过了调研,语言准确且专业,仅凭着故事和语言,就已经有了此番底色。其次,还在于他字里行间所传达出来的氛围。这虽然是一个中篇,但是却跨越了两代人近几十年的变迁,这么久的时间足以改变太多的东西,行业由辉煌到没落,人也从昂扬到暮气。在作品中也有体现,虽然在前面章节中有关的乐理和琴技的叙述并不是那么的懂,但是能感觉出来有一股气提着,而在文章后面,多了一些无奈与伤感。


《收山》是一个长篇,讲的是一个老字号饭店的变迁。屠国柱来到万唐居学做菜,刚来的时候,他的师傅就告诉他,“做厨子,最要紧的是要有颗孝心。”后来,他被分配到去学做烤鸭,烤鸭师傅葛清一开始对他爱搭不理,他通过他的踏实和真诚,转变了葛清的态度,不仅学会了做烤鸭,而且还成为了万唐居的经理。但是,逐渐传统餐饮行业受到冲击,他与几个师兄弟之间越走越远,也慢慢觉得之前的时代已经远去。


书中有一段描写,以前的餐饮老字号,说是做京菜,就绝不做川菜,他们会觉得这样会被同行笑掉大牙,他们要往深里钻往细里研究,宫保鸡丁里的鸡肉切成多大用多少量,用什么样的油温炒,就连最后收锅时的芡汁儿都有讲究。在屠国柱学果木烤鸭时还讲到这段:那个时候做烤鸭,鸭子是要烤鸭师傅自己养,这样膘肥可以控制,出的品会更香;那个时候是用真的一种特殊果木,它燃烧后的清香可以传递到鸭子身上,而且与烤鸭所需要的火力相匹配。


但是回到身边,为了市场,越来越多的菜馆儿有了越来越多菜系的融合。像烤鸭,虽然也有很多打着果木烤鸭的招牌,但是都是统一的流程,更方便也更快捷,但是却往往没有了更迷人更留念的味道。


这是一种挺令人难受的进步,你明知道时代必须要求这样,却也知道有些东西正在远去。在读完书以后,我突然觉得做厨子的孝心,不仅仅是那个年代里徒弟对师傅的孝,更是手艺人对于手艺的孝。当时葛清对于要不要烤鸭的手艺传给屠国柱的时候很犹豫,后来屠国柱才明白,葛清曾受到以前徒弟的背叛,在徒弟有了技艺之后师傅不再有了价值,所以他才会那么纠结,但是后来葛清还是告诉了他,因为这门手艺不能从他这里断掉。


实际上这种传统或风气在时代前进过程中不可挽留的逝去,在以前的文学作品中,有过很多的传统。沈从文的湘西、老舍的断魂枪,再到近几年比较火的木心的从前慢。这是一种必然,还是拿烤鸭的例子来看,人们对于卫生、品质的追求,在饭馆儿养鸭并不太现实,客流的需求量大,对于树木的保护,一人一炉一鸭的操作也不可能,更不用说果木作为燃料了。


但是我想,我们能做的也有很多,有些东西可以在我们控制下永远不会消失。比如厨业里对于菜品精益求精的追求,比如一个民族传统技艺的保留,再比如我们国人性格里质朴与纯真的东西。最近我也常在想,整个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达,或许真的会替代掉许多以前没有想到的岗位和职业,但与一切人的心灵有关的工作都不会被替代掉,比如教师、编辑、作家等等,因为只要有人的存在,我们一生都在与自我做着斗争。而像那些美好、质朴的东西,也永远不会消失,在记忆中远比在现实中让人们记忆的更长久。

 

最近事太多,拖到这个月初才写上个月的,希望自己下个月更加勤勉。人啊,真的是跟各种贪念作斗争。

 

刚刚发错了地方,放到话题下啦

查看全部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