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读《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时,我读到了什么
最近参加一个线下书友活动,“挑战一天阅读一本书”,我阅读了村上春树的作品《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三个多小时的密集阅读,让我的大脑有些头昏眼花,差点当机。但是,大师毕竟是大师,他的作品能给人很深刻的体验和感悟。
这本书讲述的是村上自己的故事。这位29岁才改行当小说家的大师,有一项长达二十多年的爱好——长跑。在长达四分之一个世纪里,村上几乎日日坚持跑步,从夏威夷的考爱岛到马萨诸塞的剑桥,从日本村上市参加铁人三项赛,到踏上希腊马拉松长跑古道,他,永远在奔跑,他也是那个希望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着“村上春树 作家(兼跑者) 1949-20×× 他至少是跑到了最后”的那个人。
当一个人长年累月地奔跑时,他脑海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他有些什么样的思绪在涌动?有时候,他什么都没想,脑海里一片空空。有时候,他在观察马路上的有缘人,或许是另一个默契的奔跑者,或者是一个拥有奇特爱好,每天的衣服从不重样的妇人。有时候,他就跟常人一样,也会在生出倦怠和懒惰,“今天觉得身体好沉啊,不想跑步啦”,或者在跑马拉松时生起“我再也不跑啦”的念头,却也在跑完超级马拉松后觉得仿佛所有的东西都从躯体最深处挤榨了出来,一种类似自暴自弃的爽快感油然而生,产生极大的喜悦,催生出相应的自信。
这是一个有血有肉,生机勃勃的奔跑者,有兴奋,有坚持,有沮丧,有斗志,但是无论何种心态,他都是那个一直在坚持跑步的人。
那么,村上谈跑步时,他谈了些什么呢?
一、对学校的感悟
村上有一段时间在马萨诸塞的剑桥跑步,不可避免的,他会见到各种各样的剑桥学生,便思考起学校和教育来。他说,“学校这东西,是一个人进入里边学习些什么,然后再走出去的地方。”他还说,“学校就是这样一种地方:我们在学校里学到的最重要的东西,就是‘最重要的东西我们在学校里学不到’这个真理”。
现在我走出了校园,进入了工作岗位,发现村上这两句话确实是颠簸不破的真理。学校是一个教育的场所,我们的目的是从中学到知识,培养能力,最终用我们学到的东西服务我们的人生。可是,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也好,能力也好,在我们真正进入社会时,却往往不够用。谢耳朵口中所讲的“社会大学”,这才是我们真正学到重要东西的地方,例如学会去爱,学会交流,学会合作,学会妥协,学会成长,等等等等。
二、对才华的感悟
村上是在29岁,餐饮事业走上正轨的时候,突然决定写小说的。对于自己的这个选择,他很坚决,也很果断,他彻底关掉为之付出良多,开始欣欣向荣的餐馆,举家搬迁,专心专意开始写小说,并未给自己留有后路。
他认为,“才华之外,如果再列举小说家的重要资质,我将毫不犹豫地列举出集中力来。这是将自己有限的才能汇聚起来,倾注在最为需要之处的能力。没有它便不足以做成任何大事。好好使用这种力量,就能弥补才华的不足和偏颇。”就像科比,他知道凌晨四点的洛杉矶是什么样的,村上春树每天早晨都会集中工作三四个小时。超于常人的收获的背后,必定是超于常人的付出。
“继集中力之后,必需的是耐力。”每天集中精力写作,坚持半载,一载乃至两载,小说家必须具有这种耐力。以跑步中的呼吸做比,假如说集中力是屏住呼吸,耐力就是一面屏气,一面学会安静徐缓地呼吸。两者有机结合,才能有所突破。
跑步如此,写作如此,其他又何不是一样呢?没有专注力,没有耐力,一个人很难取得成就。毕竟,天纵奇才的人总是不多。
三、对活着的感悟
活着的方式有很多种。余华笔下的“福贵”和老牛日复一日地耕地,也是活着。彭于晏式的自律、突破自己的极限,也是活着;你我平凡地上班下班工作生活,也是活着。“同样是十年,与其稀里糊涂地活,目的明确,生气勃勃地活当然更令人满意。”
跑步对一个人的挑战是相当大的,尤其是长年累月地坚持长跑,不仅考验着身体素质,更考验着意志力。毕竟这并不是一个多么有意思好玩有趣的事情。可是村上却能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原因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才不会觉得累啊。突然有一天,他出于喜欢开始写小说。又有一天,他出于喜欢开始在马路上跑步。那么你呢?你喜欢做什么事?坚持了多久?对你有什么样的影响?“不管有无效能,是否好看,对我们至关重要的东西几乎都是肉眼无法看见,然而用心灵可以感受到的。而且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往往通过效率甚低的营生方才获得”。读书如此,写作如此,跑步如此,工作如此。不拘什么,按照喜欢的方式做喜欢的事,常年如一日地坚持着,这就是村上春树活着的方式。如此恣意地活着。如此生机勃勃地活着。
活着就意味着必须做点什么,让我们一起好好努力。
准备去看下这本书。
同样心动
挺不错的
好的,我尽快找找看看。
爱上跑步,坚持跑步,坚持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