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宝藏》系列之“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
《国家宝藏》第六期是湖南省博物馆。
湖南,因大部分区域处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又因省内最大河流湘江流贯全境而简称“湘”。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时就有“秋风万里芙蓉国”之说,因此又称“芙蓉国”,毛泽东更是用“芙蓉国里尽朝晖”赞美湖南。
湖南省博物馆,十八万件馆藏,跨越五十万年,道尽了湖湘文明万古传奇。谁说历史兴衰荣辱,到头只剩史书泛黄?这座传承湖湘文化的基因宝库,是我们民族如何存在的最好证据。
湖南省博物馆推出的第一件国宝是: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
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这是一只来自唐朝的酒壶。通高十九厘米,壶口外翻,粗颈短流。背部装有一执手,瓜棱形腹,平底,壶腹有褐彩题写诗歌一首“春水春池满,春时春草生。春人饮春酒,春鸟哢春声。”可以说,从这只酒壶,就能看出当时的唐朝人诗书酒茶的自在潇洒。
用诗文装饰是长沙窑最大的特征,这些诗文和瓷器相映成趣,珠联璧合。在历经了风雨之后,好像在和我们诉说着长沙窑千年来的兴盛和荣耀。
这个酒壶在外形上有一个非常精致的壶嘴,中国的酒壶一直到了诗酒纵横的唐代,才真正长出壶嘴,称为“注子”,也成了今天酒器的初始模样。长沙窑首创了釉下多彩,打破了当时以青、白釉色为主的生产格局,也形成了南青、北白、长沙彩的鼎立之势。而且,经由海上丝路远销海外占领全球。在一千两百年前,这些中国制造早就输出了我们现今一直梦寐以求的文化标签。
长沙窑烧制的这些生活器皿,上面除了有民间艺人创作的诗文,比如:“一别行千里,来时未有期。月中三十日,无夜不相思。”还有带有商品广告形式的广告宣传,例如在韩国国立中央博物馆收藏的两件长沙窑三耳壶,壶上写的是“郑家小孔,天下有名”,这可能就是在中晚唐时期人们这种商品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不仅是韩国,长沙窑沿着海上丝绸之路,销往了朝鲜半岛、日本、泰国、印度尼西亚、新加坡、菲律宾、越南、斯里兰卡、印度、巴基斯坦、伊朗、阿曼、卡塔尔、巴林、沙特、伊拉克和埃及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长沙窑可以说是一个文化使者,它把大唐的文化,将中国制造的标签传向了世界各地。这也跟长沙的地理位置也有关系,因为有湘江码头,所以它得天独厚。长沙窑就是沿着这条海上的丝绸之路扬帆起航。
长沙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伟大的瓷器的品类,虽然它的名气听上去可能不像景德镇,包括后来的钧窑那么的响亮。但是事实上,它才是真正的这个外销瓷大规模的开始。等于是给我们后世的瓷器走向世界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1998年,在印度尼西亚勿里洞岛海域附近打捞起了一艘唐代的阿拉伯商人沉船,我们叫它“黑石号”,在这个“黑石号”上发现了六万七千多件中国的瓷器。其中有一件瓷器上面写着:湖南道草市石渚盂子有明樊家记。这里面提到的石渚就是现在长沙望城的石渚湖,也就是长沙窑的窑址。同类的瓷器在这个“黑石号”上发现了五万六千多件,它们都是来自长沙窑。“黑石号”的沉船证实了唐代的长沙窑与世界多个国家存在着贸易交往,也进一步印证了唐朝时期长沙窑在世界上的影响力。
长沙窑孕育了海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关系和需求关系,它也是第一次世界制瓷史上把中国的绘画艺术来装饰瓷器,为丝绸之路的沿线国家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长沙窑青釉褐彩诗文执壶,跨越千年与我们相见,千年前唐朝人们热爱和享受生活情趣的人生态度扑面而来。文物之所以称作是文物,就是因为它身上铭记了我们老祖宗的历史。它是一种信仰,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