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这样年轻,一切都在开始 ——评里尔克《给青年诗人的信》
有没有人在年少时不曾迷茫,有没有人在青春时已确定了前进的方向,有没有人在前进的路上一路披荆斩棘勇往直前?我想大概是有的,但是我不是其中的一个。大概这样的人也是极少数的存在。就像电影里说的那样,我们知道许多的道理,但是仍然过不好这一生。自律、坚韧、勇敢、行动,这一切正能量的词语,说出来只不过一两秒,却需要我们一生的时间来实践。但也不用太过悲观,正因为在不断的与自我的惰性、脆弱、拖沓作斗争,自我才不断地成长。偶尔累了、困了、乏了,我们需要休息,看一些投喂鸡汤的书,并没有那么不屑,准备好了,我们可以继续在路上。西西弗永远向前,不曾退缩。
我就是在身心特别疲惫的时候,看到这本冯至翻译的里尔克的《给青年诗人的信》。冯至是译者,里尔克是作者,对于他们我并不是那么的熟悉。只简单的知道冯至是中国现代有名的译者、诗人、作家,他的《十四行诗》仿照西方的韵律格式,一经问世随即便蜚声文坛,他是里尔克的拥趸。而有关里尔克,我最熟悉的便是那句“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这是我在学习期间最困难时的精神支柱。
翻开这个小书,读到序言,就被惊住了。文字的流畅与诗意,韵律和节奏的把握,完全不输于当代任何一个散文大家,看到最后的落款,1937年。不由得感慨,在那样的年代里,真正的知识分子,受过良好的国学和外国文学教育和熏陶的人,那种对于文字和感情的调动是真正浸在骨子里的,一波一伏皆有心生。看看周作人、梁遇春、穆旦等人的文字就知道了。
根据序言的提醒,这本小书是里尔克在三十岁左右的时候写给一个青年诗人的十封信的集合。青年在信中向里尔克询问心中时常起伏的问题,里尔克一一作答,彼此之间浑然天成,无形中自有首尾。
书很薄,大概不要两天的时间就能读完。但是读后却久久不能平息,为了其中所问问题之寻常,为了其中里尔克作答之精炼与感动。再回想序中所言,青年诗人彼时才二十左右,而里尔克也仅有三十。但已处在里尔克年纪的我却时常仍有青年诗人的困惑,却没有里尔克的觉知和洞察。这不仅仅是因为时世的变迁,更是与当代每个个体体验上的匮乏有关。拿我举例,我们按照既有的约束轨道前行,真正会遇到困惑时候是踏出校园之后,是在社会真正接轨的时候。如何在繁杂的环境中守住来时的那方净土,如何不让无所谓的人与事扰乱本不易平静下来的内心?这些都变成了比学习更为重要的任务。
而这,或者从里尔克的信中,能得到启发。每个人来到这世上,都是艰难而孤单的,像一棵棵大树,枝叶呼应,根部盘结,都沉静而孤单的生长。虽说是给一位诗人的信,所问的问题中也涉及到了有关诗作技艺的问题,但是里尔克真正详细地叙说技艺的部分很少。这与他自己的诗体风格有关,他认为诗作应该更多的是一个人个人感悟的体现,通过形而上的理性思考呈现出诗体韵律的节奏,哲思是根,所以技艺反而并没有那么的重要。因此,对于青年诗人,他认为重要的也是有关自我体验的内藏,在一定程度内有节制的发挥。所以,这十封一来一往的书信,更多有了普世的价值,对于每一个在自我体验和生活中有困惑的年轻人。那么这本小书,便也有了常读常新、越读越厚的重要价值。
下面摘录几段,以供享读:
一切都是时至才能产生。让每个印象与一种情感的萌芽在自身里、在暗中、在不能言说、不知不觉、个人理解所不能达到的地方完成。以深深的谦虚与忍耐去期待一个新的豁然贯通的时刻:这才是艺术地生活,无论是理解或是创造,都一样。
像树木似地成熟,不勉强挤它的汁液,满怀信心地立在春日的暴风雨中,也不担心后边没有夏天来到。夏天终归是会来的。但它只向着忍耐的人们走来;他们在这里,好像永恒总在他们面前,无忧无虑地寂静而广大。
真实的命运比起这些暂时的忧郁使人更多地担受痛苦,但也给人以更多的机会走向伟大,更多的勇气向着永恒。
你是这样年轻,一切都在开始。
其实一切严肃的事都是艰难的,而一切又是严肃的。
你最内心的事物值得你全心全意地去爱,你必须为它多方工作;并且不要浪费许多时间和精力去解释你对于人们的态度。
通过上面的几段文字,能感受出里尔克的清醒和独立。其中许多的文字在现在于我有了更深的体悟,我想如果我能早点读到它,这样我就不至于在黑暗中感动恐慌,面对恶龙时多了几分胆量,但我又庆幸现在能读到它,因为我必将仍有在黑暗中行走、凝视恶龙的时刻。
你是这样年轻,一切都在开始。
开头非常有道理 很好有人能一开始就知道自己的目标 都是经历过生活磨练的
谢谢。因为我自己就不行啊
种草了,写得好棒,我很喜欢这类书籍。
你是这样年轻,一切都才开始。
想起年轻岁月里,一切都是刚刚好!
哪有什么胜利可言,挺住意味着一切---让我想起了我们的定投基金,必须挺住啊
哈哈,谢谢~这本不错哦,值得一看,虽然有点小鸡汤,但是还是很需要的哦。
恩,年轻意味着有万千种可能,愿我们都能一切刚刚好
是的,这句话被我在各种时期拿来当座右铭。
哈哈,大家都喜欢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