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财女读书会 58555姐妹  22050帖子
发帖
碧水白露

《守藏》:国耻尚不能忘,历史又如何能忘?

碧水白露
碧水白露   碧水白露 2018-09-03 09:30 阅读(1800)

【《周礼·夏官·司弓矢》:“司弓矢掌六弓、四弩、八矢之法,辨其名物,而掌其守藏与其出入。”】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初,晋侯之竖头须,守藏者也。其出也,窃藏以逃,尽用以求纳之。”】


古时的博物馆和藏书室,被称为守藏室。


而负责守藏室的官吏,被称为守藏吏,身负守护宝藏之责。


相传,老子便是诸多守藏吏中之一。


不管在什么年代,都有那么一群人,自称为守藏吏。


<抗日战争期间,13427箱故宫文物的精华被迫运离北平,先至南京,后至西南,分南、中、北三路辗转流离,跨越两万里、14年光阴、1场战争。重返故都时再次清点,几乎无一损毁、遗失。


这在旁人看来是个奇迹,其实,不过是那时候的故宫人把文物看得比命重,他们觉得文物神圣。”>


《守藏》讲述的,就是在那个危机四伏、人人自危的时代下,这样一个带有一丝丝神秘色彩、无尽沧桑的民国故事。


四名身份不同、目的不同,却又身怀绝技的人物因为国宝南迁而汇聚在了一起。他们对国宝的态度或珍惜、或蔑视,但是,都倾尽自己所能,保护国宝。


国宝南迁时,时局混乱。内有军阀混战、国共对立,外有强敌环伺。国宝南迁,几乎被所有人认为是不可能完成的事。不单国内有许多人虎视眈眈,国外也有许多人暗中觊觎。


在文中,有人认为国宝不过是一些器皿,不值得大费周章派去军队去保护它们,还不如卖了换飞机大炮打退敌人。事实证明,在那个时代,有学生游行抗议南迁、也有记者用言辞激烈的话语批判政府名义上想要保护国宝,实际上中饱私囊的行为。


而在文中主角之一质问为何要守护这些脆弱的器皿时,另外一位主角的回答很触动人心:“历史需要证据,而古董就是证据。古董可以真实地还原历史。”“这些古董,都是老祖宗们留下的财富,怎么能在自己手中被摧毁?”


是的。无论是一件瓷器,还是一件铜器,甚或是一枚货币,都灌注了制作人的心血。它们身上每一处的雕琢,每一处的裂痕,都代表了一大段的历史。


守护古董,守护国宝,就如同守护自己国家、自己民族存在的历史。我们现在说,“勿忘国耻”。国耻尚不能忘,历史又如何能忘?


现今我们在博物馆中看见的每一个南迁的古董文物,它们的存在都是由许许多多的人的鲜血换回来的。


作为英雄存在的,不止是抗战时期上战场杀敌、抵御外敌的战士,还有这些手无寸铁、却用自己的生命来保护国宝、保护历史文明的学者。


像那些为了信仰为了后世的先辈们,致敬。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13)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