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属于“便便”的专属字典
娃出生以后,观察她的便便就成了每日例行功课。如果今天的便便是金黄、成形的,那必然是要欢喜的。如果今天的便便不成形,或者发绿、有血丝,那就要胆颤心惊上好几日,一直到恢复黄金色的正常便便,一颗心才落袋为安。从嫌弃便便,再到将便便视为孩子身体健康的晴雨表,这种转折是从了解便便的生产流程开始的。
荷兰的玛利亚·巴赛勒、安娜玛丽·范登布林克和嘉尔科·范德波尔将人体的消化过程画成了一本绘本,这就是《便便工厂》。这个主题想得甚为巧妙,毕竟把便便当成工厂生产的产品,这个点子可以说是非常有趣了。而这本绘本可供两类小朋友阅读:一类是不爱吃蔬菜的小朋友,另一类是需要了解便便从哪里来,又要去往哪里的好奇小朋友。
故事的梗概是这样的:皮姆和波莉的爸爸是个博士,在一家名叫“便便工厂”的地方上班。这家便便工厂有一天让博士爸爸愁眉不展,因为工厂要倒闭了——有什么东西被堵住了,工厂无法正常运转,便便排不出去,到处都是堵塞又是洪涝的。皮姆和波莉两个可人儿,决定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帮助工厂恢复运转,一场奇妙的便便工厂之旅开始了……接下来的剧情是两位小朋友参观了整个便便工厂,了解了每一个环节,看到了一片混乱的景象,最终找到了问题所在,迅速解决了这个问题。
带着疑问看这本绘本才是正确姿势,普通绘本一般会按照总分总的顺序来介绍人体消化过程,最后的成品是便便,但是这本《便便工厂》却别出心裁,从一个问题入手,像密室逃脱,又像“揭秘”栏目,一环扣一环,带着你往下阅读,寻找答案。
你看形态各异的便便,这是作者放在环衬里的第一张图,将便便拟人化以后,原本有些‘’恶心“的话题,也变得饶有趣味起来。给本的读者是孩子,所以绘本的作者想象力非常重要,要想让孩子学到科普绘本里的知识,一定要在一开始就勾起孩子的兴趣。
作者为了怕孩子无聊和不够细心,在第二页便画了这样一幅画,全书里每一页都能找到这几个形象,所以看一本书就变成了寻宝游戏,这些形象散落在绘本插图的任意一个地方。这也算是作者的一点小心机吧。但是很显然,这样的小心机深得孩子的喜欢。在每一页里细细地寻找形象在哪里,也就把绘本的每一个角落都看了个遍。这样又何愁学不到知识呢?
作为一本科普绘本,《便便工厂》自然是要担当起科普的重任。于是它在每一页都写了一点知识点。比如”有关食物消化的公式:食物+消化=把吃的东西弄碎“。再在下面把食物消化的具体过程写出来。再比如”你知道吗?每个成年人每年能把1000千克的食物细细地研磨成便便。“而配上这句话的插图,就是一个人形的便便工厂。儿童成长过程中,理解能力还不够,无法顺利地理解枯燥无味地文字,或者只是单纯的图案,因此更好的学习模式就是图案+文字,两种不同的信息模式会让孩子顺利地记忆这些信息。
作者很细心,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人们很容易在刚记住的时候便遗忘掉自己所学的知识。所以每一个知识提出以后,都配上了一个问题,或是引导孩子继续阅读,或是引导孩子去回忆刚刚所阅读的内容。比如说在刚刚这一页里,有一个问题就是”便便究竟是什么?“在下一页里,又提出了“你希望有什么形状的便便?”的问题,再引导孩子们思考:”为什么有时候便便也不是那么顺利呢?“甚至有一些问题是我们从没思考过的:“你吃的食物有各种各样的颜色,为什么便便总是棕色的呢?”
在皮姆和波莉帮助爸爸开了一个便便工厂游乐园以后,作者又给了我们一份便便档案。里面详细记载了刚刚所提出的这些问题的答案。
你看,如果父母面对这些问题也找不到答案的时候,可以和孩子一起翻到最后面的这几页,一同来学习关于便便的知识。对于人类来说,要想顺利地排出漂亮的便便,一定要努力保护好肠道健康,要细细咀嚼食物,要多吃蔬菜,要多运动。这些话平时我们也会对孩子说,但孩子不一定愿意接受。可是如果有这样一本绘本送给孩子,下次孩子再拒绝吃蔬菜的时候,我们就可以说,“宝贝,如果不吃蔬菜的话,便便工厂就要停业了哦!你想不想让便便工厂每天都能顺利地运转呢?”相信孩子一定面对蔬菜的态度会有所改观。当然,对于想要了解便便的前世今生的小朋友,这本绘本也非常适合,看完整本绘本就能认识便便,下次孩子再提出类似的问题,就可以翻开便便字典查阅一下啦!
有意思
挺好看的
我家宝宝有时候自己也会观察,说我看一下,然后说马桶把它冲走。
哈哈,其实这本便便工厂适合上幼儿园的宝宝,稍微懂一点了,又很好奇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