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024年财女阅读/读书笔记打卡

来自财女读书会・5819篇帖子・45339人参与

发帖
雪桐

【雪桐读书/030】《看见》

雪桐
雪桐 雪桐 2018-09-17 15:06 阅读(9546)

       以前对柴静的印象就是一个央视的主持人,直到看了她拍的《穹顶之下》,当时的感觉很震撼,对雾霾也开始重视起来。那时候才知道,她已经离开了央视,微博上大家对她的评价也很极端,喜欢她的说她是这个时代为数不多清醒而勇敢的人,不喜欢她的说她虚伪做作,生个孩子都要跑到美国去。我都没往心里去,离得那么远,谁知道哪个是真相呢。不过发现当时的《穹顶之下》只有优酷能播,虽然过了不久也被禁了,所以有视频我会尽量在优酷上看,这可能是一点执念,那些实锤出轨嫖娼的明星演的电视剧,我绝不会看。

       这本书我看了大概一个周,是我看的最快的一本书,以前的书要看完都得磨磨蹭蹭一个月,这本书有让人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但是看一会就必须要停下来喘口气,因为这本书太让人窒息了,得哭一会发泄出来才能继续看下去。有个人在这本书下面评论:“这本书告诉了你,并不是有人打你一巴掌才会疼,几个汉字组合在了一起,看似无害,却也能让你疼得闭上眼睛。”我深以为然。

       这本书是柴静的自传,从她进央视后发生的事,采访的新闻,和自身因为经历了这些事情心理发生一系列变化的历程。

       刚到央视,是和白岩松搭档节目“时空连线”,那个时候的柴静“以为厉害的记者就是要把别人问得无地自容”,节目里对嘉宾步步紧逼,竟也觉得洋洋得意,被媒体评论:“电视记者语带嘲讽,步步为营”。她的上司对她说:要在采访中忘掉自己。她不理解。

       后来柴静开始做“新闻调查”,正好碰上非典,在隔离区遇到孩子只有一岁的女医生,临走的时候又返回去安慰得了非典的女学生,那时候柴静意识到:当一个人关心别人的时候,才会忘记自己。

       她在做“双城的创伤”时给采访的小男孩擦眼泪,被人教训:什么都不做,理智的还原真相,这才是记者。

       她去采访一个吸毒的女人,被捕后送去戒毒所,但是戒毒所把她卖去卖淫。她出逃后向记者举报,记者向警察举报,之后戒毒所换成精神病院继续开,领导都没换。去采访同性恋,那些因为自己是同性恋,而对自己感到恶心跑去治疗的,那些和同性恋结婚后,以为自己没有吸引力,因为自卑跑去看心理医生的人。

       她做中国音乐学院招生内幕,三个学生遇到不公平对待导致落榜。人性里冷漠,残忍,卑劣,黑暗的一面,社会里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地方,一直都在发生着肮脏的事情。活了三十年,虽然明白这个社会的险恶,出门在外也总能保护好自己,避开危险,可是终究没有真正的经历过,以前书上,网上的那些新闻,总觉得离自己很遥远,可是看着这本书,就好像跟着柴静又重新经历了一遍这样的事情,终于认识到,这些都是真的,都是事实。看清了这一点,有时候真是让人觉得又可怕又心寒。那样的经历过来的柴静,不知道有多少次大哭之后又擦干眼泪,重新建立起对社会的向往,心还能继续怀着善良。

       柴静做的那些有点敏感的新闻,或许挑战了权威,或许触动了某些权力者的利益,或许会被领导认为在夸大其实,制造恐慌。很多片子送审的时候,自己都不敢抱指望。央视审招生内幕片的领导抽了根烟,问:这个节目播了,能不能改变这三个孩子的命运?知道可以后再没多说,在播出单上签了字。

       这位领导要顶住什么样的压力,以及节目播出后可能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他一定一清二楚,可是他还是这么做了。看到这,我又忍不住的哭,总是抱怨这个社会的黑暗,觉得这个社会的顶级资源的掌控者眼里都只有利益,可是不是,其实还有那么多的人,站在高处,做的事也并没有违背良心。他们正在努力,总比我,不能为这个社会的进步做什么,还总是在抱怨他们。

       她去采访那些杀夫的妻子,通常都是被虐打了很多年,也不知道反抗的女人,忍无可忍下杀了自己的丈夫,留下年迈的父母和幼小的孩子,她去采访疯狂英语的李阳,去探索家暴后面的原因,一步一步把真相剥离出来。

       她去采访雾霾里的山西,去农村采访拆迁,在一次又一次的经历中顿悟,思考,沉淀,改变。发现自己的偏见,蒙昧,无知,然后去破除它们。让我们看到一个不停的在经历,不停的在成长的柴静。她没有从一开始就很智慧,说的每一句话都像教科书般正确而得体,她也曾桀骜不驯,也曾被内心的好恶蒙住了看到真相的眼睛。

       她在书中借用了同事说的一句话:“做新闻,就是在和这个时代的疾病打交道,我们都是时代的患者,采访在很大程度是病友之间的相互探问。”

       本书没有一句修饰性的话语,全是冷静的,简单的陈述,显得干练而直率。就是这样的话,却有雷霆之力。她和崔永元就像拔高于这个时代的勇士,不被大多数人理解,却心怀善良,做着对这个社会真正有益的事。可是这样的人也很痛苦吧,因为太清醒了而痛苦。有人骂她不爱国,她在书里提过一句,因为孩子还没出生就被诊断出疾病,所以我想应该是为了给孩子治病才去的美国吧。

       看了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到社会上的新闻,谣言,别那么容易相信和被煽动,“保持对不同论述的警惕,才能保持自己的独立性,以避免成为某种偏见的附庸”。

       还有就是,不要因为走得太远,忘了我们为什么出发。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3)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