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送》读后感
书名:《目送》
作者:龙应台
主题分类:散文
阅读方法:碎片阅读
阅读时间:3h50min
豆瓣评分:8.7分
阅读难度:★★☆☆☆⭐️
推荐指数:★★★★☆
这本书看起来有点伤感,作者写了儿子对自己慢慢的疏远、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老,总共74篇散文,感人至深。
孩子对父母的离,大致是做父母的都要经历。从我们呱呱落地,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能依赖的只有父母。父母陪伴着我们成长,给我们穿衣喂饭洗漱,教我们行走,教我们识字,教我们明辨是非,教我们认识大自然。我们觉得父母无所不知,简直是个先知,什么都懂。我们开始崇拜父母,缠着父母给我们讲故事,教我们画画,教我们拼读认字。后来,我们上学了,学习了很多课程,视野立马开阔起来,回到家叽叽喳喳的告诉父母在学校学习的有趣知识,以及学校的趣闻。我们开始不满足父母教我们的,和父母有了歧义,懂得表达自己的观点,见不能说服父母,我们甚至顶撞父母。我们长大了,不需要父母时刻的陪伴,过马路逛街不再需要父母牵着手,害怕别人异样的眼光。青春期的我们尤其叛逆,只顾自己的感受,不再理会父母的关爱,我行我素。我们和父母渐渐疏远,隔阂也多了,交流也少了,总觉得父母不够了解我们,不够关心我们,疏不知是我们自己选择了疏远。
就像文中所言:“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关于亲人的逝世我深有体会,那年我12岁,还在读小学。暑假某天我妈红着眼我说爷爷老了,那时我还不太懂。我们爬山涉水地赶回老家,只为看爷爷最后一眼。爷爷穿着新寿衣躺在床上一动不动,眼睛紧闭,全身浮肿,我竟然觉得面生,脸上手上爬满了黑斑。我妈见了情不能自已趴在床边嚎嚎大哭,我盯着爷爷的身体一动不动,第一次体验生离死别,亲人的逝世,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没有人告诉我该说什么该做什么,如果我说爷爷你终于脱离苦海,他们会不会痛打我一顿?伯父姑妈们都没空理我,你叫他他也不应你,大家都沉浸在悲痛中。他的嘴不能言语,他的眼睛不能传神,他的手不能动弹,他的心再也没有跳动,他已经失去了所有能够和我们感应的密码,但是你天打雷劈地肯定:他心中不舍,他心中留恋,他想触摸、想拥抱、想流泪、想爱……
你告诉自己:注视他,注视他,注视他的离去,因为你要记得他此生此世最后的容貌。
而爷爷的离开,是因为他得了绝症,是睾丸癌。爷爷每天疼的痛苦不堪,每天仅仅靠草药敷着病痛处根本无济于事,鉴于当时的贫困和医药水平不够发达,我们根本没有办法减轻爷爷的痛楚。再后来的某天,爷爷趁着大家不注意自己上吊自尽,奶奶发现后一直跺脚捶胸伤心不已。
所有的人到齐后开始办葬礼,葬礼在大堂举行,还请了吹唢呐喇叭的人,伯父姑妈们穿着白色的麻衣,我则因为年龄小,只要在手上绑根白色的麻衣缎子,来告别的人们也是绑同样的。我们直系亲属分坐两边,中间是爷爷的尸身。吹唢呐的人则是早上、中午、晚上三个时段吹一会,我觉得吵死了不会打扰爷爷休息吗?每次前来拜别的人来,我们全都要跪着,哭泣。可是我的眼泪流干了,怎么都哭不起来,索性就不哭了。葬礼的第二天爷爷的尸身拿去火化了,我在厨房的外墙壁上看见一只很大粉白粉白的蝴蝶,我至今还记得,因为它实在是很特别,很大,全身都是厚厚的粉白色,我盯着它看了很久,它也没飞走。难道它是爷爷的灵魂吗?来和我们道别?为什么一直停留呢?是因为心中还有挂念和不舍吗?我想不通它和爷爷什么关联。
守夜的晚上大家都睡不着,一直在聊天,聊爷爷的过往,但我还在想那只蝴蝶,它不知道什么时候飞走了,去天堂了吗?它是不是爷爷变的呢?我不知道,总觉得很神奇。葬礼第三天,我们把爷爷生前的衣服被褥所有的东西都焚烧了,葬礼进行了三天三夜,大家都返程回家。
葬礼结束后我爸对我说:你不要记恨爷爷。我说我没有。爷爷偏爱小妹是众所周知的事情,每周五放学回来他都会兴冲冲急切地问;晨妹回来了吗?晨妹回来了吗?什么好吃的都一股脑塞给她,说我不嫉妒是假的,但我确实不记恨爷爷。每每想起爷爷经历病痛 的折磨我还会流眼泪,他经受的苦实在是太多,没有看见我们和伯父新建的房子,没见到新生的孙子和孙女,没怎么享受清福。
再后来我参加了好几场葬礼,我依旧不懂的如何跟他们告别,我该说什么?生死有命?怕是要拿扫把把我赶出来。我想他们肯定也不懂怎么告别,而我始终学不会怎么告别。我们能做的是珍惜相处的时光,常回家看看,多陪伴老人和父母。
9月笔记打卡
昨天复盘发现今年的阅读目标超额完成,耶耶耶
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