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末叶阅读打卡-《正面管教》

来自财女读书会・6篇帖子・28人参与

发帖
末叶

打卡4--几个基本概念 之 “自尊”

末叶
末叶   末叶 2018-10-31 14:50 阅读(748)

        比较习惯于从基本概念入手学习,所以这一章虽然排在后面,但浏览目录后,首先打开了这一章所在的页面来读。希望能够达成“在知道怎么做”之前,先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目的。

       以下就是顺手记的摘要:

1.因为不了解人类行为的一些基本概念,而使用那些没有长期有效结果的管教方法;

2.理解孩子为什么会有不良行为;

3. 阿德勒心理学及其本人相关:阿德勒是一个超越其时代的人,远在“平等”流行起来以前,他就在大力提倡人类平等,包括种族、妇女、儿童的平等。

4. 推行阿德勒心理学理论的鲁道夫.德雷克斯。他写了大量著作,帮助家长们了解阿德勒理论在实际中的应用,以改善亲子关系。但由于对一些基本概念的不理解、或理解不到位,会导致曲解很多方法。这些方法不是用来“赢”孩子的,而是要“赢得”孩子。

5. 所谓“赢了”孩子,是指大人用控制、惩罚的手段占胜孩子;而“赢得”孩子则是指大人维护孩子的尊严,以尊重孩子的态度对待孩子(和善而坚定),相信孩子有能力与大人合作并贡献他们的一份力量。这需要大人给予孩子大量的鼓励,并花时间训练孩子的基本生活技能。

6. “赢了”孩子,使孩子处于失败地位,而失败通常会导致孩子反叛或盲目顺从。这两种个性都非我们所乐见。而“赢得”孩子则意味着获得孩子心甘情愿的合作。 

e.g. 直接粘一下书籍里的文字:

 接下来,概念之一“自尊”

1. “ 给孩子自尊”的运动,至今延续不息,内容包括:赞扬、快乐小贴纸、笑脸以及让孩子做“今天最重要的人”; 这些好玩儿而无害,前提是: 孩子不认为自已的自尊取决于外在的、他人的评价。如果孩子从中学到的是观察别人的反应来判断自已行为的对错,总是寻求别人的认可,或是变成讨好者,而不是学会自我评价与内省。就要警惕了,是否为过度鼓励?过度鼓励教育培养出来的是“他尊”,而不是自尊。

2. 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情,是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允许孩子经历失败,把犯错当成学习的大好时机,从而能够在问题出现时学会怎样去自已解决。

3. 让孩子学会适应,将使他们受益无穷,使他们知道如何应付生活中的跌宕起伏。

4. 让孩子有大量机会在家里、学校和社区做出有意义的贡献,孩子会受益良多。归属感和自我价值感是关键。

5. 自尊的错觉。你有没有过这种体验: 昨天你可能还觉得自已很伟大,然后,犯了个错误,开始自责或者听到了别人对你的批评-----突然之间,你的自尊便烟消云散了?所以能够为孩子做的,是培养他们不仅拥有强烈的自尊,并且有能力处理“自尊”的错觉。

     ----让孩子具有书中第1章里“7项重要的感知力和技能”的优点。

6. 大人可以通过“赢得”孩子,来创造一种积极的学习环境。

        可以说,每一句,每一段落都挺让人深思和反省的,现在的孩子从幼儿园起,就被老师施以赞扬教育、鼓励教育,鼓励和赞扬自有它的正面作用和正面意义在,但我也发现,孩子在做一件事情时,开始索要夸奖、认可,他没有形成一种必须要做某些事情的概念和意识,没有内驱力,不知道别的家长有没有这种感受,至少我是有的,现在的孩子经不起批评、脆弱,为什么呀,因为他的认知里,我不管做点什么,随便我走个路、冲你笑一下,你都说我是棒的呀,你现在不但说我不棒了,还批评我,我没有了动力呀,我不要再做了。可见泛滥的鼓励,并不能培养出从努力做事中获得的成就感来。鼓励、表扬是必要的,但一定不要鼓励泛滥。要鼓励我们认可的有价值行为,而不是让你真棒、你最棒成为口头语、不再具有激励价值。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6)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