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王介甫明妃曲二首》欧阳修: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和王介甫明妃曲
欧阳修(北宋)
其一
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
泉甘草美无常处,鸟惊兽骇争驰逐。
谁将汉女嫁胡儿,风沙无情貌如玉。
身行不遇中国人,马上自作思归曲。
推手为琵却手琶,胡人共听亦咨嗟。
玉颜流落死天涯,琵琶却传来汉家。
汉宫争按新声谱,遗恨已深声更苦。
纤纤女手生洞房,学得琵琶不下堂。
不识黄云出塞路,岂知此声能断肠!
其二
汉宫有佳人,天子初未识,
一朝随汉使,远嫁单于国。
绝色天下无,一失难再得,
虽能杀画工,于事竟何益?
耳目所及尚如此,万里安能制夷狄!
汉计诚已拙,女色难自夸。
明妃去时泪,洒向枝上花。
狂风日暮起,飘泊落谁家。
红颜胜人多薄命,莫怨东风当自嗟。
诗作背景:嘉祐四年(1059年),欧阳修和王安石同在京城为官,王安石作《明妃曲二首》,颇有新意,一时间众人纷纷作诗应和,其中包括欧阳修。
首先要说明,这两首诗属于古诗,和律诗的对字数和押韵都有严格要求不同,古诗受的限制较少,相对自由。因此,我们看到这两首诗每句的字数不等,甚至第一首的开头“胡人以鞍马为家,射猎为俗”纯粹就是散文的写法。
明妃,即王嫱,王昭君,汉元帝时(公元前33年)为与匈奴和亲,嫁给呼韩邪单于。
第一首诗纯粹是对昭君命运的哀叹。第二首借昭君入宫几年不被皇帝所知,指出皇帝的昏庸;又直接说中原没有能力制服夷狄(这里指匈奴),只能牺牲一个女子来求得和平,指斥朝廷的无能。这第二首诗有些借古讽今的意味,因为北宋对契丹和西夏的外交政策是用银钱换和平,和用美女换和平的方式“异曲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