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打卡4 这就是断舍离的工作机制
想要在未来重新找回健康的居住空间,最开始就不得不扔掉大量的东西。
断舍离分别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进行”物品的断舍离“和”观念的断舍离“。只有两者同步,家务清理工作顺利进行,思维方式也逐步更新,才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后,在物品数量减少到最适量时,再转移到”收纳“作业上。
观念上的断舍离
1、认识现状
断舍离将从三个阶段检查住所的现状。
收纳空间的物品量合理,没有过度过量,偶尔出现”凌乱“情况
收纳空间已经满载,甚至出现物品”溢出、过剩“情况
东西已经好多年没有整理过,出现了”堆积“情况
首先确认物品的”量“,接下来再判断居住空间的”质“处于什么水平。
2、停止自我否定
我们现在身处的正是物质和信息极为丰富甚至过剩的社会。在这样的社会中,假如没有一个明确指出”如何与物质和信息打交道“的方向标,我们可能很快就会被物质和信息的洪流吞噬。
因此,你要告诉自己,造成这种局面并不全是因为你自己。
3、描绘家的具体构想
实际上,我们真正想要的是”健康舒适的居住空间“。搞清楚这个目的后,显而易见,”收拾东西“仅仅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手段而已。
杂物上的断舍离
1、拿出杂物,俯瞰
把握自己现在的居所物品过剩、无法收纳的现状后,把杂物全部摆出来,放在地板上、桌上等水平面的位置。然后从高处对杂物总量进行俯瞰。
首先是”出“。
断舍离将家里大量的杂物,通过三层”筛子“进行选择取舍。
2、扔掉“怎么看都是垃圾•废品”的东西
碰见让我们犹豫的”还能用“的东西时,不用烦恼,可以自问自答——确实还能用,不过它是不是仍在”心里的保质期内“。
也就是说,它对自己来说是不是”美味的““有吸引力的”。那些答案是否定的东西尽管放弃就好,不需要留恋再三。明白这一点后,处理杂物的速度一定会明显提升。
3、以自我•时间为判断基准,考虑自身与物品的”关联度“,再进行取舍
在处理掉垃圾•废品之后,有意识地按照自我轴和时间轴进行杂物的取舍,就能在大量杂物之中锁定那些对“现在”的“自己”必要的东西。
以“自我轴”为基准进行取舍时,只需要考虑“这个东西我想不想用”。
“时间轴”就是指“现在”。
物品与自己的关联度会随着时间而变化。
4、以”必要•合适•愉快“为标准进行取舍
不需要的东西 东西使用起来很便利,虽然没有坏,但是丢了也不发愁。
不合适的东西 以前很重要,但是对现在的我不合适。
不愉快的东西 长时间使用,但会有莫名的违和感和不快情绪。
5、收纳在杂物最适化之后进行
“收拾”就是对庞大的杂物量进行压缩和收纳的作业
“整理•分类”+“扫除”,总称为“打扫”
收纳指南
1、三分法
把自己想分类的杂物按“大中小”分为三类,然后再重复三遍。小分类部分完成才正式进入“收纳”阶段。
2、”7•5•1“法
“看不见的收纳空间”占7成
“看得见的收纳空间”占5成
“展示性的收纳空间”占1成
3、1out1in法
遵守“处理一个,收纳一个”的原则
“先出”的概念与新陈代谢或呼吸运动也是相通的。有意识地“先出后进”,才能唤起良性循环。
4、one touch 法
杂物拿出放入的动作就是:
“打开门→拿出来(放进去)”
5、自立•自由•自在法
在收纳杂物时要有“立”意识。
这里的自由是指”选择自由“。
衣服类等无法”自立“收纳时使用的方法。
今日作业
1、到今天为止,你都舍弃了什么东西?
旧纸箱,包装袋,收拾前竟然没注意到攒了这么多,还有一些旧衣服。
2、按照本章节所讲的方法去收拾对应的空间(执行,哪怕一天只收拾一个角落,不要想着一天完成,慢慢的来。)
每天进步一点点,日积月累,肯定越变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