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鸟育儿】你所谓的陪伴,只是一厢情愿
期中考试的时候,一个跟我很熟的女同学给我发微信,说没考好让我不要批评她,接着又把她的诊断书发给我,吓我一跳,又是一个医院诊断的抑郁症,而且还是中期。
这个孩子性格外向,从进入这个班开始,一直表现得主动积极,而且心思很细腻,每次过节都会给我写小纸条,很暖心的话每每让我很感动。
我跟几个女孩子在一起聊天的时候,另一个孩子抱怨妈妈粗暴和喜欢发脾气的时候,这个孩子则总是说自己和妈妈的关系特别好,就是有的时候妈妈太黏她,让她也感受到压力了。
她说了多次之后,我觉得有必要和她妈妈聊下了,征得同意之后我主动加了她妈妈的微信,妈妈也很积极,很快我们就约在学校见面了。
妈妈是个特别好的妈妈,知书达理,性格活泼真诚,家里条件也是非常不错的,爸爸是国企高层。通过聊天我才发现,这个懂事的孩子最大的问题,还是没有安全感。
因为爸爸妈妈都是工程单位的职工,经常会有全国各地工作的要求。妈妈说,孩子1岁多到时候,她就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跟着孩子爸爸一起去外地工作了。孩子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在河南长大、读书,直到初中,他们才决定带着孩子在本地定居。她回家工作来陪孩子,孩子的爸爸依然在外地担任领导职务。
回家后,她就发现想要跟女儿亲热,比如想要去搂着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很抗拒地甩开,觉得妈妈很腻人。这个妈妈是很外向、温柔和主动跟孩子交流的,孩子和她的关系也很融洽,她也觉得孩子和自己相处的不错。但其实,孩子心里最深处的想法还是不愿意跟妈妈说的,她愿意跟我说,妈妈听了这些后,眼泪直流。在妈妈看来,她为了孩子已经做了很多,为她挣钱、又放弃挣钱机会回来专门陪她,每天主动跟她腻在一起,但孩子孩子愿意把心事说给一个不太相关的人。
通过分析,我们都觉得,父母就是错失了孩子最需要安全感的时候,就是1到3岁,或者更长一点的时间,12岁以前,父母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和孩子相处,一方面导致孩子的安全感缺失,这样长大的孩子容易焦虑和患得患失,而且还会特别懂事,心思细腻到超出同龄人,让我这个成年人都汗颜。因为没有安全感,甚至都有讨好型人格,比如她喜欢我,就会无条件地喜欢我的一切,甚至总是主动为我坐很多事,给我写小纸条、我组织的活动特别积极,每节课前课后都喜欢跟我待一起。
另一方面,她会和父母疏远,其实是矛盾的,她既渴望和父母亲近,这是孩子的天性,又害怕和父母过分亲密,因为她已不知道该如何跟父母好好相处。而父母呢?有的是一直都不会意识到孩子需要陪伴,一直在忽略孩子,孩子一直在失望最后绝望。有的是后来意识到了,拼命想补偿,但孩子再也不需要或者已经有更高的需求了,但父母依然停留在她小时候。
我也给妈妈提了几点小建议:
1、在成绩上不要给孩子提要求和压力,她在班上的成绩并不差,而且学习也特别自觉,就是太求上进所以会焦虑和逃避。而且如果心态不好的话,不要说学习,其他各方面都是要受影响的。
2、给予孩子一定的空间,妈妈自己也要有自己的生活和爱好。妈妈最好的样子,就会成为孩子最好的榜样和镜子。她愿意跟父母倾诉,你就好好听着,并且适时给予一些建议,但以孩子的想法为主,她不愿意跟你亲近或者倾诉,那就顺气自然吧。
3、节假日多带她出去走走,多去爸爸工作的地方团聚,孩子永远是喜欢跟父母待在一起的。尽管爸爸工作很忙,但还是建议他能抽点时间来陪陪孩子,跟孩子聊聊,爸爸的位置是谁都取代不了的。钱可以再挣,职位升迁也可以再缓缓,但孩子的心理和身体健康却是不能等不能拖的。
跟孩子妈妈聊完天之后,我就非常庆幸,老公当初能够舍弃外面的高工资毅然决然回家来陪伴女儿和我,也更加坚定自己放弃周末兼职的大好时机,而设立周日为一家三口亲子日的决定和做法,继续坚持下去。
昨天,我们一家在外面浪了一天之后,被朋友临时叫过去吃个晚饭,碰到了在座的两对父母,都为孩子的教育问题头痛。其中一位漂亮但很强势的姐姐,说实话我一进去就感觉到她气场太强,全场都是她在讲。她在那里一直吐槽自己的女儿,如何不听自己的话,如何不愿意跟他们交流之类。而且更加可怕的是她和孩子有矛盾之后,总是会怪爸爸,把所有的气都撒到老公身上,父母不应该是养育孩子的同盟吗?但是在我们身边真的有太多忽略夫妻关系,而紧紧抓住亲子关系方方面面不放的人了。
她说了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为什么我那么爱的孩子,总是不喜欢搭理我呢?为什么总是不听话呢?当然,我跟她不熟,不可能冒昧地去跟她讲什么。只是在心里默默回应:因为你的爱只是一厢情愿地控制和付出,从来没想过孩子需要什么,更不用说把她当个平等的对象去尊重她。
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全心陪伴;在孩子试图独立的时候,得体退出,这才是父母最大的修行吧。而不是在她需要陪伴的时候,我们在拼事业或者打麻将,在她对父母失望已经关上心门的时候,才拼命地要求孩子跟自己亲密无间无话不说,这都是你的一厢情愿。

有太多的人意识不到这一点。
写的太好了,从老师的角度看到了许多父母无法理解的家庭教育问题。点赞打赏!
到初中才真正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孩子能和家长亲才怪了。
最近在听李玫瑾教授的音频,她一直强调0-3岁是与孩子亲密关系建立的最关键时期,这段时间一定要亲自抚养孩子。
在微博上看到两张图,直接把我看哭了,仿佛看到了童年的我。亲情的断裂,也许就在父母不经意的一转身。
我觉得放手比陪伴才更难,我宝宝马上两岁,婆婆想3岁带回老家上幼儿园,我马上就否定了,孩子必须在我身边,我认真想过,我觉得是我离不开孩子,当有一天要放手我觉得对我才更加是考验,但有些是孩子生下来父母为了工作或者自己想偷懒,完全放手老人带,后面想亲近孩子,孩子又不愿意了,养育孩子太考验人了,时间点、平衡度都要掌握好真的不容易
打赏
已赏50
在孩子需要父母的时候,全心陪伴;在孩子试图独立的时候,得体退出,这才是父母最大的修行吧。---原来小时候的陪伴这么重要
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