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亏空4亿,最后还欠保险公司钱,香港保险你到底怎么了?
最近香港保险爆出来一个“大雷”:
来自内地,新加坡等地的投保人通过不同的中介公司投保了香港安盛发行的EvolutionHKIF产品。买完就碰上了“每到申购日,净值就大幅上升,每到赎回日,净值就大幅下跌”这样的邪门事儿,然后在2018年年中,净值一夜之间暴跌95%以上。
尽管如此,保险公司还在继续扣除账户建档费、管理费等费用,最后投保人发现自己的投进去的钱不但一分都没了,还欠保险公司钱。
而安盛第一时间也作出了回应:
l EvolutionHKIF是投连险,投资有风险
l 通过中介公司买的,安盛没有直接给用户投资建议
l 该产品由中介公司管理,安盛没有参与
……
目前该事件还在争议阶段,我不做过多评价,谁知道互联网世界又会有哪些反转呢,静等吃瓜。
但是近两年来,香港保险确实炒得火热,
我的观点是:内地保险与香港保险综合性价比相差越来越小,如果没有特殊高保额要求,没有必要费尽周折买香港保险。具体原因听我细说。
1. 香港保险保费没有你想的那么便宜
香港人的寿命(平均85岁)要比内地(平均76岁)长,重疾发病率是内地的70%,所以同等年龄,香港保费会低。
同时香港保险利用自身的地域以及制度优势,有着更多的投资渠道,这样就会实现比内地更高的投资回报率。
但是香港保险会区分吸烟人群与不吸烟人群,吸烟人群保费要贵至少20%。
人们常听说的香港保费便宜,也有一部分经纪人简单拿几款产品做对比就下结论的原因。内地人们保险意识不断增强,保险产品也不断完善,有很多高性价比产品不输香港保险。
从这个角度来说,香港保险保费比内地便宜,我觉得不公平。
2. 内地保险保障范围不输香港保险
不得不说,香港保险挺“先进”的。前两年内地重疾险只保障几十种疾病的时候,香港重疾保险可以保到100多种。
但反观现在,内地重疾险保障100种重疾,50种轻症这都是最基本的,从疾病发病率以及保障的广度来说,内地呈现出要反超的趋势。
但是还是那句话,保监会规定必须涵盖的25种重疾已经覆盖95%以上高发重疾,所以25种还是100种,保障效果差别不大。
3. 香港保险健康告知接近“无限告知”
内地保险涉及健康告知方面,属于有限告知:不问的不答,默认可以承保。
同时为了保障被保险人的权益,内地保险公司会规定像“你是否有其他影响保费厘定的因素”这种概括性问题,我不知道,保险公司以后也不能因为这个拒赔我。
而香港保险则采用“无限告知”,对于健康问卷中不确定的,自己想办法通过各种途径了解确定并证实。就算你当时不确定没告知,那么一旦理赔,保险公司可以拒绝赔付你,自己承担“过失”。
4. 香港保险理赔时效更长
咱买个保险,不就想着到时候真病了啥的赶紧获赔这笔救命钱嘛。
按照内地保险法规定,一旦被保险人出险,就算理赔案件复杂,也要在30天内做出裁定。
而香港保险没有时间规定……而且按照以往大额理赔案件的进度,没有3个月是下不来的,就是这么“严谨”,“高效”……
5. 香港保险不受法律保护
这一点是让我觉得最为担心的。
内地保险公司都是受保监会严格监管的,保险产品也是有备案具有法律效力的。早在16年4月份,保监会正式发文《中国保监会关于内地居民赴港购买保险的风险提示》,并明确指出:“香港保单不受内地法律保护”。
那我购买的香港保险就要去适用香港法律,理赔顺利还好,要是已有纠纷,我就要过去打官司,律师诉讼费、往返交通费、住宿费等一系列费用,想想就难受。再参考需要“无限”的健康告知,我想都不敢想……
6. 不要高看香港保险的收益
对于有理财性质的保险,莫过于分红险、万能险以及投连险。前两者都属于保底收益型,本金不会有损失。
香港保险通常采用6%以上的投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而内地是采用3%以上的收益率进行分红演示。虽说近5年香港保险收益不错,但是受全球金融环境影响,不少香港保险公司已经降低收益分红预期了。
至于投连险的收益以及风险,看看开头丢了4亿的真实事件……
7. 香港保险不是你想买就能买
在香港买保险,不像在内地,可以网上直接投保,是必需亲自赴港签约,如遇个抽查体检赶上自己,还要赴港两次。
一般而言,香港保险承保省会城市以及一些非省会城市,国内二级城市的常住居民未必可以投,每家保险公司规定都不一样,比如友邦保险在内地的业务范围包括北京市、上海市、广东省(含深圳市)和江苏省,如果有需求,实现一定要了解清楚。
搞清楚香港保险,理性的思考,才能更好的考虑你适不适合港险。
而这几年,随着内地保险产品的不断完善,增加了中症/癌症二次赔付/夫妻豁免等实用性较高的创新保障,无论是价格、还是保障范围都已经足够优秀。
如果想要高保额的重疾保障,同时家庭经济状况比较富裕,建议优先配置内地重疾险,补充港险。
还是那句话,不管是香港保险还是内地保险,一定要了解自己的风险点,保障需求以及经济预算,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
愿所有保单永不出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