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孩子下次生病前》:学习基本的医疗知识,是父母的一堂必修课
和朋友圈里的宝妈聊天,大家最怕孩子生病了,看着孩子难受的模样,真希望生病的是自己。其实孩子生病时,宝爸宝妈着急难过并不能帮到孩子,悉心照顾孩子,知道如何应对更重要。这就要求宝爸宝妈具备基础的医疗知识,知道如何照顾生病的孩子、如何用药,如果你还不具备这些知识,推荐你看看《在孩子下次生病前》。
本书的作者裴洪岗,是前深圳市儿童医院小儿外科医生,现为怡禾医疗儿童外科医生。裴医生运营着公众号dpei,定期向新手爸妈科普基本的育儿医疗知识,他的文章非常受欢迎,在留言里大家戏称他为裴奶奶。
在这本书中,裴医生介绍了儿童常见病的护理方法、科普了基本的医疗知识,还分析了儿童病症的常见误区。
孩子发热了该怎么应对
发热是孩子经常出现的病症,我知道很多父母看到孩子发热难受,就想给她吃退烧药,或者到医院要求医生开抗生素。还有的宝爸宝妈害怕发热把脑子烧坏,不止一次的带孩子灌肠。父母面对孩子发热,采取的措施各种各样,到底什么才是对的呢,我们看看裴医生怎么说。
书中提到儿童发热大部分是由普通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即使是儿科医生,面对孩子发热一样会焦虑。焦虑归焦虑,我们得知道发热并不是一种“病”,而是应对身体状况的一种生理机制,甚至有利于对抗感染。发热是症状而不是疾病,有些能造成器官损害的疾病同时会有发热的症状,但发热本身不会烧坏脑子、心脏或者其他器官。
当孩子发热是,更重要的是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警惕一些严重疾病的症状和表现,发现不对劲要及时就医。
什么时候去医院:当感觉精神状况不太好时要及时就医。2岁以下的孩子持续发热超过24小时,2岁及2岁以上的孩子持续发热超过3天,也应该去医院。无论任何年龄,体温反复超过40℃,或者出现其他家长自己心里没底的情况,也要去医院。
要不要物理降温:物理降温的方式很多,比如退热贴、温水擦浴、冰袋冰敷等,选择的依据是提高孩子的舒适度,降低孩子因为发烧带来的不适。如果你采用的方法遭到孩子的反抗,要及时停止,无论哪种方式都以孩子的反应为准。
关于退热药:孩子发热是可以吃退热药的,孩子发热很难受的时候,我们应该给孩子吃退热药。对于普通家长,在孩子发热的时候按照医学指南推荐的温度(个人推荐39.0℃)用药就可以了。
安全有效的儿童退烧药有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布洛芬只能用于6个月以上的孩子,而且不要给频繁呕吐、脱水的孩子用,以免产生肾损害;对乙酰氨基酚可用于3个月以上的孩子,呕吐的孩子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栓剂,但过量使用也有肝损害的风险,所以不推荐在38.5℃以下给没有其他基础疾病的孩子用药。裴医生建议只选用一种,因为联合和交替使用风险更大。
退热药的主要目的是缓解孩子的不适,而不是让体温恢复正常。退热药起效一般需要半个小时到1个小时,起效后体温一般可以下降1~1.5℃,但不一定降到正常,退热药持续时间为4~8小时,药效过了体温还是可能再度上升。吃退热药的目的不是让体温正常,而是减轻发热带来的不适。
发热要不要用抗生素:抗生素用或不用,如何用,应该由医生作出决策,家长不要自行给孩子用抗生素。
基本医疗知识的科普
在《在孩子下次生病前》这本书中,裴医生提到了很多医疗科普知识,帮助父母了解基础的医疗常识。
1、不要迷信抗生素,也不要排斥抗生素,面对孩子的病情,相信医生更为靠谱。
2、咳嗽不一定是坏事,咳嗽对人体有保护作用,止咳可能会让孩子失去这个保护,所以如果孩子能咳出痰的话,不但不应止咳,还要鼓励孩子咳嗽,以免痰液堵在呼吸道里。如果不是医生建议,不要给4岁以下的孩子吃止咳药。
3、注意保护孩子的口腔健康,一旦长了牙,就要每天给孩子刷牙。不要把过自己嘴的食物再给孩子吃,因为法人嘴里的变形链球菌会通过这种方式传给孩子,增进孩子龋齿的风险。
4、孩子新陈代谢快,不要给孩子穿太多,顶多比大人多一件就可以,过渡穿衣不利于孩子活动,还可能导致捂热综合征。
5、远离学步车。借助学步车,孩子可能去厨房、卫生间这些对孩子来说危险的地方。学步车速度过快,翻倒容易造成外伤。孩子在学步车里身体靠坐垫支撑,行走的时候主要依靠足尖滑动,“站立”和“行走”的模式都不同于真正的走路,这样的运动并不会对孩子学走路产生什么正面作用。
6、不要因为偶发的疫苗问题而拒绝给孩子接种疫苗,这样只会增加更多流行病暴发的风险。
儿童病症的常见误区
1、有些会造成器官损害的疾病有发热的症状,发热本身并不会烧坏脑子、心脏或其他器官,不用看到发热就紧张,要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2、发热了输注抗生素或补液不会比吃退热药退热更快。儿童需要退热时首选口服退热药。
3、免疫力并不是越强越好。免疫力强并不代表免疫功能好,对孩子的免疫问题,父母的目标是维持免疫功能平衡,而不是盲目追求强大的免疫力。
4、这些儿科药物没用还可能有害:
(1)退热药:安乃近、阿司匹林、来比林(退热针)、尼美舒利
(2)抗病毒药:利巴韦林、金刚烷胺
(3)感冒药、止咳药
(4)部分海淘进口药:你了解药品成分、使用说明、使用剂量吗?
(5)中成药:上市前没有经过严格的临床药物试验
(6)“消字号”产品
5、过早、频繁的竖抱不会影响孩子脊柱发育。平抱、竖抱只不过是脊柱承受重力的方向不一样,竖抱还是治疗婴儿胃-食管反流的一种方式。竖抱时一手抱住孩子臀部,一个手拖住头颈部保护颈胸椎,不是完全靠自己的脊柱支撑重量,按常识来说应该没有问题。
我是尾巴
说实话,我第一遍读这本《在孩子下次生病前》时,明显感到自己医疗知识的缺乏,所以认真做了笔记。第二遍再读时,发现书中提到的一些细节可以作为观察孩子的参考。看了这本书,我知道了要注意提升自己的医疗知识,注意观察孩子的症状,起码不会在孩子生病时只顾担心焦虑了。
对儿童家长来说,了解基本的医疗知识非常有必要,你了解的越多,对孩子越有利。推荐宝爸宝妈们看看这本书,尤其是新手爸妈们。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