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彭泗清教授讲解“疫情冲击下的社会情绪与消费者信心”
第一部分:新冠状病毒疫情爆发引发的近忧与远虑
近忧:病毒感染
远虑:正常生活受到冲击
应对近忧与远虑的对策之间,似乎存在矛盾:
要降低病毒感染的风险,我们就需要少出门,少去消费场所。而全社会的消费减少,难免影响经济发展,最终影响老百姓的收入,就业和正常生活。
第二部分:回到基本面-疫情之前的消费心理和行为特点
1.疫情爆发之前的中国消费者信心:保持高位运行(见PPT)
(要理解消费者信心与消费者情绪,需要先理解消费者行为的逻辑)
个体决策者的视角:自我导向
消费的驱动力:解决个人的问题(生存-发展)
个人问题的来源:自我概念+生活方式(个性表达,自我维护)
社会行动者的视角:关系导向(社会连接导向)
消费的驱动力:解决个人在社会互动生活中(遭遇到)的问题。
个人-社会关系问题的来源:社会比较,印象管理,关系应对......
2. 新消费时代:消费者的生活世界,发生了哪些变化?
静流状态的自我导向时代:林中漫步
文字时代-小连接+慢连接(人格,价值观,自我概念,生活方式偏好)
层流状态的他人导向时代:超市购物
电视时代-大连接+快连接(大众传媒,社会分层,参照群体,主流价值观)
湍流状态的高频社交导向时代:激流中漂流
微信时代-超连接+实时连接(社交媒体,自媒体,朋友圈,网红,大众点评)
全面连接:移动互联网时代(借助移动互联网,数字化,智能化,新技术)
3. 当代中国消费者行为的新特点
超链接 低整合-碎片化 多变换
消费者的心理与行为自主程度降低,稳定性降低;更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尤其是社会互动的影响。
第三部分:疫情爆发时期的社会情绪
突发疫情引发强烈的社会情绪:担忧,恐惧恐慌,悲伤,愤怒,无助感
超级连接下的社会互助火上加油:情绪感染,突发状态下的“紧急规范”
个人情绪靠什么稳定?从基本机动的角度看:控制感+关联感+尊荣感
社会情绪靠什么稳定? 信息+信任+信心+良性互动
第四部分:疫情爆发对消费的影响
1.对消费市场的冲击:消费抑制
对于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消费行业当前受影响最为直接和严重。餐饮,零售,旅交在今年上半年都将面临业务萎缩,固定成本占比高带来的现金流压力,而且季节性消费时机也难以在疫情结束后弥补;
线上业务占比高的消费品行业,尤其是生活必需品,则容易在消费环境正常化之后得以快速恢复。
零售技术和本地生活全渠道融合的重要性在本次突发危机中进一步凸显
2.对消费者信心的影响:现状满意+预期信心均受到冲击
对现状可能有比较大的不满意:消费减少,供应受限,局部物价上涨
不确定性带来部分人的悲观预期,有意无意高估负面影响
第五部分:疫情冲击下,如何稳定消费者信心?
1.消费者信心的影响因素:
常规时期:个人比较理性,冷静的思考,主要基于事实和数据来判断
危机时期:个人情绪波动,社会情绪感染,理性的作用可能下降,情绪的作用增强
2. 稳定消费者信心的常规措施:稳收入+稳就业+稳预期
3. 危机时期稳定消费者信心的特殊措施:
稳供给+稳物价+稳情绪(信息透明,强化信任,管理互动)+稳特殊困难群体
第六部分:疫情冲击下,关注特殊困难群体的情绪和信心
关爱六类“新弱势群体”:同理心+友善+扶助
(社会弱势群体:在社会生活中比较脆弱,难以像正常人那样去化解社会问题造成的压力,或者在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方面处于弱势,易受伤害的人构成的群体。)
“新冠患者”群体: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及其家属群体。他们不仅要承受疾病带来的身体折磨和心理恐慌,还要面对可能的社会排斥和歧视。
“疫区人”群体:大疫区是湖北尤其是武汉,小疫区则是发现病毒感染病例的小区或单位,无形中被贴上“危机人群”的标签。
“权益受限者”群体:为了防控,一些地方采取区域管制措施,但在执行中被简单化为封城封路封小区,使得一些家在外地,春节后回工作地的人,遭遇了因为无本地户口不能进城,因为不是户主不能进入租住小区的困难。
“无口罩者”群体:现在正值疫情高峰期,没有口罩,几乎无法出门,不仅自己提心吊胆,而且会招来他人异样的目光,不少地方的公共交通已经拒接不戴口罩者搭乘。
有企业倒闭风险的企业主群体:疫情造成一些企业经营惨淡,餐饮,旅游,酒店,娱乐等服务业企业大面积停业,一些中小企业可能最终因资金链断裂而倒闭,其经营者忧心忡忡。
有失业风险的劳动者群体:中小企业倒闭必然带来普通打工者的失业,收入来源中断后,生活困难在所难免,贫困人口可能会增加。
稳定经营者信心,才能稳就业,稳预期,才能真正稳定消费者信心。
第二课:刘俏教授讲解“新冠病毒疫情对中小微企业和资本市场影响”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