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何求:读《此生未完成》有感
“没料到,我所失的,竟已是我的所有”。读完这本书,一直惆然若失,心中犹如大石堵心口一般。这本书不是励志书本,也不是一本防癌指南,只是单纯一个母亲的弥留日记。
书分了两部分,前半部分是于娟患病后的所思所想,后半部分是于娟未患病前博客的内容。相较于前面的患病后生活感悟的深刻,后半部分就是一个典型小资女生关于家庭、生活以及周边朋友的故事,显得那么轻松平常。正是后半部分平常人的生活才会更显得前面患癌生活的残酷,如果没有癌症,于娟可能在各种平台继续更新她的日常生活,或许会时不时和老公拌个嘴,或许会抱怨生活的琐碎,但在她患病的时候,连独自擦屁股都成奢望了。不禁让人感概,人的幸福往往都是对比来的。
本科就读于上交,然后出国留学,继续读研读博,最后留复旦当老师了,单看描述,就知道当中要付出何等艰辛努力,却未料到遇上癌症。读过的书除了成为别人艳羡的资本,仿佛也没什么其他的作用,生活真是会开玩笑。她和很多目不识丁的人一样会为了求生相信江湖骗子,并在病友去世后才幡然醒悟。她最严重的时候,生活根本不能自理。我曾经想过如果在我生活不能自理的时候,我宁愿选择安乐死,可是或许这是因为我不曾经历,所以才会如此肤浅。癌症缠身的于娟,支撑她挣扎下去的是她的孩子、丈夫和父母。但是她更放不下的是一岁多的孩子而不是父母,虽然她明明知道即使她走了,孩子还会有爸爸、外公外婆、爷爷奶奶,可是她父母只有她这一个孩子,但是内心深处还是会偏向于孩子,作为十月怀胎的母亲,我对她这段话感同身受,我能理解她希望见证孩子成长的愿望。在生命最后,她淡化恐惧和痛苦,用幽默的笔锋向儿子展示母亲的坚强乐观,尽力为土豆留下她的爱。
看书的时候,我的思绪蔓延开来。记录下我最深刻的感受:
1.生病面前,人人平等。于娟家庭算是中产家庭,我相信大部分人是比不上她的,但是到医院看起病来和那些街坊里弄的老百姓也没什么区别,急诊室里躺一天,依旧会没人管没人问。与大部分人不同的是,她拥有丰富的人脉资源,从多个好友同时联系到医院顶尖教授安排入院住院就可见一斑。这侧面反映出普通人求医问药之难,如此真实残酷。
2.贪念使人愚笨。原以为只是发生父母长辈身上的那些信中医、信养生,靠吸天地灵气来代替药物治疗的一套说辞,竟然也会在博士家庭里重演。外行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很容易被骗。她对生的贪念和对治癌知识的一知半解导致了她被骗的悲剧,读到这里,我真的非常痛恨那些泯灭人性的骗子。
3.只有一天天地过,才是一年年,才是一辈子。起初我认为我和她有几分相似,都是农村出来,也算高材生,曾经为学业和工作拼出了胃病。但是相较于于娟那种2w神人,我是属于靠勤奋堆时间出来的人,连理科男3个月零基础过法考都让我羡慕了很长一段时间,在看到于娟2week可以过司考、雅思、托福等,只能说不是一个级别的。在我拼出胃病,需要静养的时候,我知道我不适合高强度的工作,于是换到二线城市一份较为安稳的工作。我想于娟为了副教授玩命想发文章搞课题是真的拼了命的。因为我也曾有过这种体验,为了完成目标没日没夜的奋斗,所以kpi就是为了刺激我这类人发明的,就像挂在驴子前面的胡萝卜一样有用。也曾经想着在短短的几年里面应该达到什么目标,为此可以说放弃自己的业余生活、放弃与亲人相聚的欢愉时刻,现在细细想想这些是否真的值得?就拿我听得最多的一句话“奋斗高中3年,幸福一生”、“奋斗大学4年,找个好工作,幸福一生”、“工作前几年辛苦一下,年轻人这样才有未来”。我发现都是放弃当下的很多东西换取未来的收益,也未曾考虑过回报率如何。无头绪的追逐与奔忙,假以时日再回首,手里的成败其实并没有多少意义。
4.得到之前,不要轻言珍惜,失去之前,不要轻言低贱。只有卧病在床在懂得健康的宝贵。正如贪官只有入狱才会忏悔,被抓前想的是有钱不捞大傻瓜。我常常警醒自己,不要因为短期收益高就沾沾自喜,千万别认为自己是未来巴菲特,要明白钱来的快去的也快。
《此生未完成》让我审视人生的意义,虽然目前没有感觉有什么变化,但内心深处受到触动,翻回以前的日记,有了不一样的感悟,同一样事情也有了不同的看法,这也许就是时过境迁。
我也看过这本书,200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