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清华:在职MPA上岸经验分享~(附详细复习计划)
上周五终于收到了期待已久的清华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今年的小目标之一——考研总算是圆满完成啦~~
上图——2020年新版的录取通知书封面和内页,真的好漂亮,低调奢华的清华紫~
话说考清华算是大部分人小时候的梦想吧,反正是我的,现在也算曲线救国、变相实现啦
在之前的帖子里就透漏过考研上岸的信息,也有集美让我分享一下经验。
周末整理了一下这两年二战MPA的经历,好好跟大家说道说道。(准备→初试→复试)
准备:是否考?如何选?
为啥考研?
萌生考研的想法是在2017年公务员上岸后。
完成一个(事业上)的目标后,为了不懈怠,想给自己再找一个目标。
恰好刚入职待得处室,有一位更加积极自律的美女小姐姐——J姐,虽然已婚已育,但仍一刻不曾放松。
J姐比我早一年考进来,2017年人家又同时准备了司法考试和研究生考试(并且一次全部通过)。她可以算是我事业上的灯塔,既给我指明了方向,也一直鼓励我不要放弃。
其实这几年公务员考研已经没有太多好处了,既不给报销学费,也不确定毕业就能涨工资。
但无论是J姐还是我妈、老高都鼓励我继续深造。
虽然没有物质上、看得见的好处,但能长知识、拓眼界;
另外公务员队伍以后对学历和文化知识的要求肯定越来越高,提前武装自己有备无患。
选什么专业/学校?
为了能让研究生阶段所学的专业多少对工作有所帮助,我放弃了本来就不太感兴趣的本科专业计算机,打算报考MPA。
选择这个专业除了上面的原因,还有一点是考试科目少,只有两大科——管理类综合(包括数学、逻辑、写作)和英语,前者有点类似公考,后者我擅长,所以备考压力相对较小。
因为工作原因,我肯定要选非全日制,那就面临上集中班还是周末班的选择。
而无论哪种上课方式,都得选个离家近的学校or城市。
地处悲催的京津冀一体化的冀,庄里本地没啥好学校,好在离北京天津不远,就把这两个城市也考虑在内。
这里推荐一个挑选学校的网址:https://mpa.mbachina.com/(MPA院校库)
选择适合自己的条件,将感兴趣的学校“加入对比”(一次最多四所),然后点右侧的浮窗“开始对比”。
下面是我当年选学校是考虑过的几所大学,列到一起做了对比。
主要比较了一下各所学校学费和分数线:学费便宜的才两三万,最贵的清华将近10万;分数线最高的当然是清华北大,不过差距不太明显。
其实最开始我是不敢肖想清华北大这种学校的,但在J姐2018年顺利考上清华的研究生,并且经常给我描绘清华园的校园生活多么美好、教授们的水平多么高,各种讲座活动、优秀的同班同学后,我也“不自量力”的产生了自己也有机会一搏的错觉。
想着:大家普遍觉得MPA没啥含金量,既然如此不如选个最顶尖的学校来上,多少也能学点儿东西,不枉花钱花精力一场;谁小时候还没有上清华北大的野望,既然本科实现不了,研究生实现也算曲线救国了;万一考上了,将来也算给孩子做个榜样,能让她Or他骄傲的说自己的妈妈是清华大学毕业的(想想还有点儿小激动呢)。
于是就这么确定了要报考的学校——清华大学。
这里最郁闷的是清华大学的学费问题。
J姐2017年报考的时候学费还是5.9万,虽然不算便宜但还在我的接受范围内;等我2018年第一次报名的时候,突然涨到9.9万,几乎翻倍,简直是我不能承受之重!!
当时几乎就放弃报清华了,还是J姐、我妈和老高全方位给我做工作:
J姐用清华园优质的教学水平和学习氛围诱惑我;
我妈以年轻的时候别太在意钱,能用钱换来自己的能力更重要劝诫我;
老高更直接,说要不我给你出学费吧,你只要能考上就去学,钱的事儿别担心。
在这三位的开导下,我总算放下了抠门的属性,继续坚定地报考清华。
初试:报名流程、复习计划
报名流程
考研最重要的网站是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https://yz.chsi.com.cn/),各种报考信息、初试复试报名都在上面。
其次还有各省、各市的教育考试院网站,比如河北省教育考试院(http://www.hebeea.edu.cn/),上面会发布本地的报名信息和报考点信息。
初试的报名流程分为:预报名→正式报名→现场确认→打印准考证→参加初试五个步骤。
具体流程图可以参考这个网页:https://yz.chsi.com.cn/kyzx/kp/201909/20190912/1822958417.html
每年的报名、考试日期都不太一样,大概是8月出公告,9月下旬预报名,两周后(10月中上旬)正式报名,12月下旬考试。
报名阶段最值得注意的是报考点的选择。
以庄里为例,市内四大区的报考点是有名额限制的(因为区里作为考场的学校、位置有限),先到先得。
我两次报考,第一次没经验,第二次记性不好忘了,都没在预报名阶段抢先选择报考点,等正式报名的时候发现市内报考点已经没得选了,要想参加考试只能去偏远的郊县,简直不能忍。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要么认栽,要么可以像我一样碰碰运气,勤给想选的报考点打电话反映名额满了报不上名,他们一般会有预留的名额,视报名人数判断是否追加。
幸运的是两次我都在最后两天刷到了额外放出的名额,选到了离家近的报考点。
报考点的选择不仅关乎进行现场确认时是否要跑远路(不过2019年是网上确认,不用再像2018年那样排长队),也决定了考试当天分配到哪个学校考点。
选离家近的报考点,就能分到离家近的考场。早起能晚点醒,中午还能回家睡个觉,岂不美哉
复习计划
虽然MPA只考两大门:管理类综合+英语二,总分300;但要想考上好学校,尤其是清华大学,还是要认真复习准备。
2018年第一次准备的时候,参考了公考的经验,同样在X笔报了两门线上课程——管理类联考系统班(99元)和英语提分班(199元)。
因为第一年报考,对考试难度没有把握,因此备考时间比较长。
8月出公告,9月就买了管理类联考系统班。
这个课程其实是2018.5.22~2018.12.19持续7个月的,我买课的时候已经开课很久了。
但我就喜欢看录播,因为可以倍速观看节省时间。
为了能够在考前有计划、不遗漏的听完所有课程、复习完所有知识点,我理所当然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
从2018年9月10号开始,到12月21日考前最后一天为止。
9月的节奏一般是工作日晚上7:00-10:00看一节视频课、复习总结前一天知识点;周末上下午各一节视频课、总结知识点。
等到10月中旬第一遍基础理论课听完后,工作日晚上继续看视频课,周末上午开始刷真题和模拟题、整理错题。
10月10日买了英语二的秋季提分课。这个课程实际是从9月16日到12月7日,课时相对较少。
11月开始将英语课加入复习计划。基本保持一天管综一天英语的节奏。
11月的周末X笔APP上开始有免费周末模考,这时候近2013-2018年的真题已经刷过一遍,所以周末上午改为参加机上模考。
进入12月后,周末刷题变成了英语真题(2016-2018,没那么多时间了)。
这时候视频课进度已经赶上直播了,而且内容不再是单一的理论课,而是综合知识点、传授解题法的课程,我就直接跟着上直播课。
考前的最后两天又把最近一年的管综、英语二真题刷了一遍。
以上就是第一次备考的整体计划。
另外英语复习除了听课做题,还有一项是用百词斩每天抽空背单词增加词汇量。
百词斩里面有考研核心词汇包,根据你准备的天数每天分配要背的单词数。
一般一天也就几十个,准备得越早每天的任务越少,坚持即可。
虽然有了自认为比较充分的复习,但最后的结果并不如人意。
英语还算是正常发挥,满分100考了79分。
但是管综满分200,平时模考好的时候能拿150+,没想到出成绩只有124。
我还不服气,准备了一堆材料,托了在北京的表弟代我去复查成绩。
当然人家只给核查每一小项的成绩加和是否正确,好歹是知道数学拖了后腿。
毕竟题量比较大,模考的时候也有做不完的情况,当时自己掐点并不严格。
等正式考试,就着急忙慌了;数学的正确率也大大降低。
不管怎么说,还是备考的时候数学刷题不够多,做不到看到某一个题型就立马想到最优解法,进而快速、准确解答的水平。
于是2019年二战备考的时候就有的放矢,除了知识点、题型的复习和真题模拟外,还增加了数学题的特训。
用的是当初报的视频课里数学老师汪学能推荐的自己的书——《数学应试技巧攻略》。
这一本2018年就买了,当时没顾上做;二战的时候就利用起来。
因为有了前一年的复习打底,做了详细、系统的笔记,所以19年只预留了不到两个月的复习时间。
从2019年11月11号开始,到12月20日考前最后一天为止。
复习内容不再是跟着视频听课,而是直接复习去年做的笔记+去年的错题+当年的新题。
11月的节奏是工作日晚上一章一章复习,按照数学→逻辑→英语的大致顺序;周末上午用APP组卷模拟练习,下午、晚上按顺序正常复习,或者张弛有度地安排娱乐。
12月初知识点全部复习完后,开始用2013年-2019年的真题做模拟,分析整理错题。
考前最后一周又把去年的解题技巧课翻出来复习了一遍,再过了一遍整理的错题。
当然,除此之外还有在上班间隙抽空练书上的数学题、刷APP上的单词。
二战的成绩就比较理想了。
英语没太大变化,符合我一开始“保持不变”的期望,得了78分。
管理类综合,尤其是数学不负所望提升比较大,最后得了156分,多了32分(基本都是数学多出来的)。
总分234,120个进入考后复试的学生中,并列第9位。
晒一下我的笔记吧~
复试:资格审查、复试内容
转年3月初出了考后复试名单和复试工作方案,就开始着手准备复试了。
以清华为例,分为资格审查和正式复试两大步。
资格审查
资格审查准备的内容一般为:
(1)准考证;
(2)有效身份证件原件及一份复印件(正反面);
(3)毕业证书(应届生带学生证)原件及一份复印件;
(4)考生自述(包括政治表现、外语水平、业务和科研能力、研究计划);
(5)大学期间成绩单原件或档案中成绩单复印件(加盖档案单位红章)。
其中需要用心准备的就是考生自述,大概1500-2000字(3-4页纸)左右。
而这其中需要着重写的是第三部分——业务和科研能力,其他部分大概写写就行。
在“业务和科研能力”这部分,应届生当然就写自己大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写的论文、参加的活动之类的。
而像我们这种考非全日制的往届生,着重写自己的工作经历。
尽量突出闪光点,再平淡的工作经历也要想出一两个亮点,突出自己的某种能力。
务必务实,所有写上去的都是自己真真正正经历过,能明明白白说出个一二三的真实经历。
在正式的复试中,因为你不会有太多理论储备,面试老师也不会问太多专业问题,大部分还是围绕你的工作经历进行提问。
除了以上规定要提交的资料,还可以准备一份突出工作经历和自身亮点的表格形式简历。
以上资料都是在面试时发给各个考官当场查看的,有一份简单明了的简历更方便考官发现你的闪光点。
复试内容
初试因为是全国联考,所以考试内容都是固定的。
而复试是每个学校自己组织的,所以谁跟谁都不一样。
常见的内容是政治、专业课(公共管理)、英语(清华往年都没有英语,今年远程复试情况特殊突然增加了英语的阅读和翻译)
我在准备复试时,主要是听了听X笔的马哲速成班(其实没啥用)和当年热点时政总结。
然后去网上搜了当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通读几遍尽量记大标题)、近一段时间习总的重要会议讲话、本市的政府工作报告,大概了解一下近两年工作重点和大方向,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引用就引用。
另外,二战的时候还找了清华去年MPA的面试真题(考生自己总结的)和近两年的热点概念(5G、供给侧结构改革、大湾区、自贸区、京津冀一体化之类的)。
拿到题目后先整理一下自己的答案并熟读,想着如果抽到类似的题目就可以直接拿来用。
至于复试的大致流程,以清华举例:
1.集中进行15分钟的政治笔试(这部分不算成绩,合格即可)。
有简答、选择和一道分析题。
客观题一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四个意识是什么、四个伟大是什么之类的;主观题尽量结合理论、工作实际写满就行。
2.每人20分钟的综合素质面试。
复试工作方案里会告知每个人的具体面试时间,至少提前30分钟到达考场。
综合面试包括3 分钟的自我介绍(中文,可以简化资格审查时提交的考生自述),回答面试试题,并回答评委提问。
考前5分钟抽取一道公共管理案例题,开始阅题、打草稿。
到点儿进入考场,先进行自我介绍,然后回答抽到的题目。
如果专业问题不会可以略微少答点,但论述要有逻辑性、层次感。
接着五六个考官就开始围绕你刚才的回答或者你的简历向你提问。
基本每个考官问一个问题,如果你回答的他们感兴趣会追问。等快到时间书记官会提醒。
嗯,其实跟公考面试有点儿像。
今年由于疫情原因采取远程面试,复试流程也稍有不同。
进入直播间后先自我介绍→回答抽到的题目→考官提问→一篇英语短文的阅读&翻译→一道政治分析题当场作答(Orz)。
有了上次的经验,这次我把考生自述中所有可能回答不上来内容都隐去,着重讲自己能说道一二的工作经历,省得给自己埋坑。
果然整个过程比较顺利
其他零零碎碎
每个学校的复试除了考试内容不一样,笔试面试的占比也不一样。
拿清华和北大举例,清华最后的总成绩是笔试占30%,面试占70%;而北大是笔试70%、面试30%。
如果你的面试比较弱,为了保险可以报北大。
对于清华,通过笔试只是获得了入场门票,最终录取与否基本上和面试成绩正相关。
一战的时候录取分数线是193,我的总成绩是203。虽然只高了十分,但在164个进入考后复试的学生中排名102,勉强也算前2/3。
清华的复试录取比例是1:1.2,不算低,但即便如此也落选了,就是因为面试太差。
亏我当时面试完还沾沾自喜觉得自己表现不错(抽到的题目是互联网+医疗、5G相关)。
后来复盘,猜测问题出在后面的提问环节。
我在自己的简历写了负责过污水垃圾处理工作,有个老师就此提问庄里的污水处理厂现状。
但由于我已经脱离该工作一年多,详细情况记不清了,回答的就很虚。
估计是这里让考官对我的印象比较差吧,当然这都是我的猜测……
总之,虽然努力了两年、虽然学费还是个问题,但总算是圆了自己的清华梦。
所以说人总要有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
不知不觉又啰啰嗦嗦一大堆,希望对有兴趣考研的集美们有点儿帮助吧~
欢迎提问哦~
18年9月到12月,也就复习三个多月
19年10月到12月,也才两个多月
真的厉害!也给了我信心
我一直在纠结要不要考非全……
厉害!
太牛了,我也上岸了
在职研究生和MBA有什么区别,了解么?
毕业十年了,当时我读JM的时候,费用单位全报,后来报考的人多了,单位修改了政策,什么都要争早呀
我是2018年考的,东南大学MPA。双证
优秀的女人,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