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心得(4):股市是零和博弈?
当然不是!
总是能在网上看到如标题的这类言论。
恕我直言,这类言论,肯定都是没在炒股中赚到钱的。
——————
打个比方,假设你是个小卖部老板,要去进货倒卖赚小钱钱。
A:如果你花了10块钱,从源头厂家买了块破石头,厂家说“这能开出来绝世翡翠!”然后你开了一点点,看到了一点绿头,你就继续用这块没全开的破石头,想开价20元卖给消费者,你猜消费者买不买?
——只要不是赌徒都不买吧!买了的,可能觉得20元买了,万一真能开出翡翠就发达了!
——作为小卖部老板的你,能不能赚钱?呵呵……就看谁能赌赢了……
B:这次换成牛奶,假设厂家成本价25元,你花了30元进了一箱牛奶,想开价45元放在店里卖,有没有人买?
——需要喝的人自然会买啊!喝牛奶可以强身健体啊!
——作为小卖部老板的你,能不能赚钱?多少是能赚点的……
然后,假设有一天,你在小卖部卖B卖得好好的,突然被恶意商战的人造谣“喝牛奶会致癌”,很多人都信了。于是你为了清货,决定亏本卖出,标价25甚至标价20。消费者买不买?
——嗯,信了造谣的当然不会买,不信造谣的还会买。(而后者,就是价值投资者干的事情)
——————
再回过来看股市,
你进股市,只盯着那些垃圾股(参考上面例子中的A),想低买高卖博差价,对你来说那当然是零和博弈了,甚至是负和博弈,再说难听点,甚至还在博傻。因为你交易的东西,没有任何价值!
也正是这群人,进了一批垃圾货,赚不到钱,就总爱说“股市是零和博弈”。
对于A而言,主要交易参与方:厂家(公司)、介绍人(保荐机构)、房东(券商)、你(小卖部老板)、消费者(期望的买家)。你猜猜谁在赚钱?
————
而如果你进股市,就只盯着那些B来买,假设40-50是合理市场价区间,有人想趁打折到40元买,有人觉得懒得等特价了/直接50元买了。
由于前述我举的A和B两个例子,都是只基于该商品的自身价值而言的。以纯消费举的例子,没考虑到成长性。
股票是有价证券,是能体现公司运营效益的一个凭证。除了需要评估其自身价值以外,它还有附加值——公司收益,即ROE。
所以你能看到各行业的龙头,茅台、格力等等,股价能持续上涨。只要增长预期还在,就能持续产生ROE,为股东贡献价值。
那么,对于B而言,相关参与方,你觉得谁在赚钱?有个良心厂家,是不是发现大家都能赚钱?对于最后那棒买B的消费者,他们也是有收获的,喝牛奶可以强身健体(他们拿得就是ROE的钱)。这才是健康的金融市场,也是国家一直想引导的。
正因为大家都在赚钱,而且又是明牌,没有很大的想象空间,所以摊到每个人头上就不那么多了。也因此很多小卖部老板会觉得做B的买卖“赚得太慢”“赚得太少”,太过波澜不惊,只有偶尔遇到极端市场才会有超额收益。所以很多人在B里待不住,要去倒卖A。
————
所以,如果你是小卖部老板,你是去进货A还是进货B?
看来我有一仓库垃圾股
每个人都想进货B,也希望进货的时候价格低能卖个差价,我以为我进货价格够低了,结果一入仓库发现我进货价是最高的,然后就再也卖不出去了。
核心的问题有两个,一、我进货的B到底是不是牛奶;二,我进货的价格到底合不合理。
能否展开说说解答一下疑惑。
是的,这就是大部分人亏钱的原因——“自诩聪明”。。同样,这也是能赚钱的股民的核心竞争力。。
我写文章的时候,就想到了这一点。但这个问题真的太复杂了,几篇文章不可能说得清楚。所以我压根没提及。
——————
归根结底,这个问题,与其让我展开说,倒不如化繁为简——当不能判断自己进货的是不是价值B,就跟着聪明人买,买那些众所周知的好股票。
相信聪明的你应该能懂我意思了。
总之,就一句话:在股市里,要把自己当傻子。
姐妹可以看看我之前在这个话题里发过的《炒股心得》
这就是大a的迷(亏)人(钱)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