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元认知的小宇宙
前段时间,微信读书送了一本《认知觉醒》,心想反正免费的,评分也不错,那就领取一下吧。读了前几章就被作者的思路和逻辑深深吸引,一有空就会翻出来看,看完对本书的结语就是:嗯,直接列入我2024年已读书单的TOP1。
作者周岭在书中提到,他以前也跟很多普通人一样,每天虽然焦虑,但又无所事事,不知道自己究竟想要干什么,喜欢干什么,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后来他自己开始坚持写公众号,向过去的自己告别,坚持读书、输出、冥想和运动,慢慢取得了一些成绩。他的变化告诉我们,每个人其实都能变得更好,他自己就是很好的例子,但我们的元宇宙被每天的琐事和无尽的手机信息所干扰。他书中的理论,从脑科学与心理学的角度,让我明白大脑工作机制的底层逻辑,如果自己不下定决心去改变,那我们还是停留在原始脑的阶段,只有慢慢把自己进化成理性脑,才能与人性中的不良情绪和习惯彻底告别,让自己做回大脑的主人。
不知道大家平时看书是出于什么目的,我自己大概就是属于可以吹嘘的那种。当别人提起来某本书,我能及时奉上自己浅薄的理解,就感觉像掰回一局,总算没有白读。或者放在房间的书架上当做摆设,朋友一来看到满架的书籍,让她觉得我总归有点读书人的气质。总之,就像罗素说的,我应该是吹嘘与享受各占7/3的那种。
《认知觉醒》可以说完全改变了我对读书的看法。有些人喜欢把“努力努力再努力”作为自己的座右铭,所以这些人即使知道很多大道理或者读过很多书,也过不好这一生。为什么?因为没有把书中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或体系。说白了,就是你吃了东西,但是完全没有消化吸收,变成养分供养自己身体与大脑。
那如何把读来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行为?周岭认为“反馈反馈再反馈”才是帮助自己提升的最有效方法。首先是要把新知识在脑海中与旧知识发生链接,连接成网,才能把新知识“焊死”,不至于说读完就忘光光,发生链接的方式就是用自己的话,把对新知识的理解表述出来,比如写读后感或阅读笔记;然后才是按新知识去实践、反馈、总结,只有通过实践和反馈才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需要改进,从而不断提升自己。
说到读书笔记,以前总觉得网友做的那种xmind思维导图,特别高大上,也幻想着哪天能做出那种脑图。但周岭说他从来不做,他觉得一本书中,只要有一个知识点能让他印象非常深刻,那他读这本书就是值得的,书中的其他观点不必全部知晓。我想,对我而言,这本书让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就是“反馈反馈再反馈”,这才是改变自己行为模式和思维方式的底层逻辑。
最后跟大家分享几条我划的笔记,没法全部显示,大家也可以去微信读书看看原书,保证你会看到停不下来,分分钟都在想:哇,这不就是在写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