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你,配得上奢侈品吗?
今天一大早看新闻,发现这样一篇报道:《美媒称中国人转向小众奢侈品:LV包巴宝莉格子失宠》。
其中,有这么几句话,挺有感触的:
十年前,大多数中国人只知道葡萄酒分为红白两种,对奢侈品的需求才刚刚开始。那时的怀疑论者认为,购物者无论富有与否都未必会抛弃上海襄阳市场和北京秀水街随处可见的假冒商品。还有的人表示,中国人将只会认大牌。
过去,对中国消费者来说,奢侈品是财富和地位的象征,现在,他们购买奢侈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喜好。
如今,连卡佛的典型消费者是年龄在25岁至35岁之间、对成衣感兴趣的女性。
以上有同感,但也有疑惑。难道现在,买奢侈品的目的不再是凸显自己的财富和地位吗?
还是今天,搜索【奢侈品】这个关键词,看到了这样一篇报道:
因为买不起几万元的奢侈品包包,就买印着大牌商标的包装纸袋,假装自己买过很多名牌。唐小姐说自己参加工作才两年,收入不高,存不下什么钱,买不起奢侈品,但是为了满足虚荣心,所以专门在网上买了一些大牌纸袋,提着好看还有面子。
“职场新人” VS “奢侈品”
我猜,之所以迷恋奢侈品的人群越来越年轻,跟“以貌取人”的社会文化有关吧。如今在职场上,不少人是通过看你背什么样的包,开什么样的车,穿什么样的衣服来对你的第一印象进行评价的。或许是穷惯了,所以才会把衣食住行跟身份地位挂钩。
可是规划君认为,“职场新人”和“奢侈品”这两个词,本来就是截然相反的两种气质。真正的奢侈品本身充满着一种文化感和厚重感,没有一定的生活阅历和气质,真的很难驾驭;而刚步入职场,甚至还没有走出校园的小鲜肉们,脸上依然能看出傻白甜的气息,显然和“奢侈品”格格不入,非要省吃俭用买几件放身上,也会不伦不类。
规划君觉得代购们叫卖的MK /Coach压根儿就算不上奢侈品,L、C、P、D、H、G、F等品牌才有权为奢侈品代言。
当然,欢迎反驳我的观点。
到底该不该省吃俭用买奢侈品呢?
敲出这个问题我就后悔了,我好像给自己挖了一个坑儿……怎么说呢,没什么该不该的,买得起也用得起那就买,买不起也别靠折磨自己的方式硬着头皮买。有些场合确实需要一件正经的衣服和一个包包,那该投资就投资,也别舍不得。女人嘛,有些时候对自己下手就得狠一点儿。可是如果仅仅为了虚荣心,就算买得起,闲钱也最好别花在这里。
就像前面提到的,世俗中的“以貌取人”,让资历尚浅的年轻人有时不得不花费重金买奢侈品来包装自己,尤其是销售、公关行业,没有一件得力的战包或战袍,工作成果上可能就会打折扣。此时,为了工作上的更多回报,花钱买奢侈品好像可以被人理解。但是如果一个包包、一件衣服只是为了满足虚荣心,以求获得更多关注,那我觉得倒不如把大几千大几万的钱,花在看书学习上,或者攒起来,留着以后旅行看看世界。
当然,欢迎反驳我的观点。
买奢侈品前最好先买这些……
很多人都不是整天出席宴会、参加各种趴体的人,所以背的包以及穿的衣服有多昂贵其实并不重要,弄不好还让人怀疑这是假的。只要干净得体,看着顺眼,同样给自己加分。规划君有一个朋友,努力工作,省吃俭用买了自己喜欢的一款LV,但是却不知道捯饬自己,整天全素颜示人,给人感觉也是怪怪的。
有句广告语说,好马配好鞍。既然有钱买奢侈品,不如先花些钱在脸上,买些好一点儿的护肤品和化妆品,让自己看起来精神一些。黄脸婆,是配不上LV的。
除了往脸上抹的,据说装在脑子里能改变才智的文字,跟奢侈品更配哦~多看书、多出去走走,见过的画面和读过的文字,才是最珍贵的奢侈品。
可能会有人反驳,我吃窝头咸菜买个包,跟你有关吗?我白天背着一两万的包去挤地铁,挨着你什么了?嗯,确实跟我没关系,自己想要的东西努力得到是值得鼓励的。可是,当奢侈品出现在这些场景中,你觉得自己真的用得起它们吗?
当然,欢迎反驳我的观点。
微信扫描二维码,跟着规划君,做个有钱人!
↓↓↓
我觉得自己压根不和奢侈品沾边。衣服鞋子包包首饰,没有一样奢侈的。结果昨天我带狗去打针,发现原来我有俩引人赞叹的奢侈品,还是活的。
生活在小县城,好像没有这样的想法,感觉质量合适面料舒适适合自己就好了
东西用着舒服哪管是不是奢侈品。
自己挣钱不影响生活品质的情况下 可以买自己喜欢的奢侈品啊,一方面是可以激励自己更加努力的工作,另一方面和朋友出去聚会或者见客户会更有面子,不知道这样的想法在别人眼里是否肤浅,可是就是自己看到自己喜欢的名贵包包买回来背着就很开心啊😄
讲真,我坐地铁都是穿旧衣服,穿运动鞋,背100块钱的布包,因为北京地铁太挤了,有一次到车库才发现限号,立马回家换一身衣服和包,才去坐地铁。所以,买奢侈品前一定先买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