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攒钱圆梦 235007姐妹  136047帖子
发帖
二小姐不乖

为什么有时买贵的东西带来的满足感,便宜货再实用也做不到

二小姐不乖
二小姐不乖   二小姐不乖 2016-11-08 17:27 阅读(14877)

我知道,从理财的角度,我们应该追求性价比,追求实用。

应该理性消费,不能追求一些虚荣的东西。

事实上我也确实是比较理性的消费者,但是我也很想坦白,有时候买贵的东西带来的满足感,便宜货再实用也做不到。


看到很多财蜜从质量、性价比、实用等角度分析了对大牌的看法。

我想从商家的角度,来看看商家是怎么研究和利用消费者心理的。

主要想说两件事:

①贵是有市场需求的,是能满足某些心理需求的,而这些心理需求是普遍的客观存在。

②知道为什么贵,为什么买的单,避免不必要的贵的消费。


如下:

1,

一个事实:某些商品价格越高,越受到消费者的青睐。

这个现象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凡勃仑提出来的,所以被称为凡勃仑效应。


商品价格定得越高越能畅销。它反映了人们进行挥霍性消费的心理愿望。

所以,某些商品的定位,就是为满足人们“炫耀”的需求而存在的:

一部分是为了满足有身份、有钱人“炫富”、“体现身份”、“标榜与众不同”的需求。富人的炫耀不全是炫富,也有可能是标榜或表达一种生活态度,比如追求有机生活、纯棉生活、极简生活等。

一部分是为了满足穷人、没有身份的人“装逼”的需求——体现自己摆脱了自己内心想要摆脱的那个人群的定位。所以也有人会说:越炫耀什么,证明内心越缺少什么。


我这里所描述的“炫耀”,没有任何褒贬的意思,只是想说,客观存在这样的一种需求,一些贵的产品,也确实是为了满足这样的心理而存在的。


所以有一些消费,是为“满足自己炫耀的心理需求”而买的单。

我理解啊,这种炫耀性的消费,一定程度上,应该是能缓解社交压力,或者给自己更多的自信,以更积极面对生活的。


2,

商家常用的一个套路:从你最愿意付出的那个心理账户掏钱。

大家有没有过这样的体验:

①意外得来的钱,会花得更爽快,会为自己买平时不会考虑买的东西。

比如买彩票中了1000元,有可能会请朋友大吃一顿,也可能给自己买一个稍微奢侈点的礼物。


②为家人/朋友/爱人/客户买东西的时候,会更多考虑这项投入是否值得,对方是否会惊喜/买账,而常常忽略商品本身的性价比。

比如:

从未给自己买超过500元的化妆品,但有可能给客户买2000元的化妆品。

从未给自己买过奢侈品,但给妈妈买了一条大牌丝巾。

从未给自己买过大牌包,但给老公买了一条大牌的皮带/钱包。


③偶尔被商家“对自己好一点”“对家人好一点”等广告打动,从而买之前不打算买的东西。

比如一段时间内,工作或学习压力十分大,会给自己买块手表、买个包“犒劳”一下自己。

想到平时对父母的关爱不够,所以听信推销,为父母买一些贵的保健品、礼物等。


同样是钱,怎么赚来的,花得值不值,理论来说,应该一视同仁。

但事实上,人们在心里面设了很多不同的心理账户:必要支出账户、人情往来的账户、维护爱情的账户、亲情的账户、爱自己的账户、爱孩子的账户……

一块200块巧克力,如果没有任何广告和宣传,你可能会从默认的“必要支出账户”考虑,会认为是不值得买的。

但如果商家打着“表达爱意”“爱情的象征”等广告,你可能就会从“维护爱情的账户”去考虑是否值得为爱情付出200元,这样就有可能会觉得值得而买单。


这就是商家常用的套路之:从你最愿意付出的心理账户掏钱。


所以也有时候,我们买一些贵的东西,是从我们认为值得的那个心理账户里掏钱,而忽略了商品本身的性价比,甚至有时候会专门挑贵的买。


3,

商品是怎么定价的?你的钱到底是在为什么买单?

①定价跟成本有关的情况:

同样一种商品,在不同的渠道,定价可能会相差很多。

比如新华书店的书原价销售,卓越当当和京东会打折销售。

比如实体专卖店的衣服鞋子,原价销售,很少打折,在网店上可能会有较低的折扣。

并非实体店价格卖得高就一定赚得比网店多,有可能还是亏本的。

这是因为成本是不同的,而定价跟成本是有很大关系的。

也就是——同样的商品(或同等质量的商品),不同的渠道,不同的商家生产和销售,贵和便宜不一定是质量之别,也有可能是成本之别。

所以贵的,不一定就比便宜的质量好。


在有这个概念之前,有时候在面临选择的时候,我可能会比较倾向于买一个相对贵一点的,比如有一次,在超市买米酒,我看到同一个地方的两个牌子的米酒,包装什么的都差不多,但一个比另一个贵几毛钱,我当时想为啥会贵一点呢?脑补了一场两家米酒厂质量PK的大剧,然后自以为是地认为贵的这家一定是因为质量更可靠,才有勇气卖得更贵的。后来一想啊,有可能贵的那家成本高一些而已。


②定价跟成本无关的情况:

一件商品,如果是创新的,稀缺的,独特的,别人很难复制的,即便是成本很低,商家也极有可能采用高价的策略。所以很多定价很贵的东西,并不是因为成本高,或者质量更好,只是因为有很高的不可替代性,或品牌溢价。

据说有一些定价上千的化妆品,成本价在几十元。定价上万的大牌包,成本也才几百元。


出于不同的考虑——满足基本的需求,还是为了满足自己“比较高级一点”的需求,满足实用的需求,还是满足心理上的需求,是为自己,还是为了他人,是日用品,还是稀缺品……等等

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最终的消费行为。


追求贵的,并非完全是非理性的行为,但也并非贵的质量就更好。

知道商家的套路,避免完全被商家牵着鼻子走就好了。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22)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