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食纪》唤醒了我的记忆
我记性一直不是很好,有的事情明明是几个小时前发生的,我却不记得了。小时候老师让读书,一本本经典名著,第一天看10页,第二天要返回去重新捋一遍。英语课要背单词,到现在我仍然连初中词汇都背不全,其实我都不知道我英语四级是怎么过来的,不过也因为背不下来单词,六级一直过不去。长时间不读书,语言能力也已经退化到了只能进行基本的日常沟通。想要说点哲理,名言名句,典故什么的,卡在那里半天,只能模糊的想起来个影子,然后百度查一大串话,就为了查出来好跟朋友说,可是我第二天还是不记得了。我就这么一直将就着过了二十几年,我性子懒散,不爱改变,因为我不相信自己能坚持的下来。
偶然的一次机会,我听说了一个app,在上面看到很多人发布文章,有散文,短诗,还有他们自己的故事。底下评论的每个人也都很认真,看到他们列出了自己曾经的计划,还有改变,他们从一周可以读一本书,逐渐的3天可以读一本。我好羡慕,想试试。我也列出了我人生中第N个计划,里面包含了读书,健身,护肤。也是这个计划让我接触到了《小食纪》,因为我天生就是个吃货,选择书籍的时候,看到书名就被他吸引了。没想到的是,它唤醒了我很多的记忆,让我想起了很多以前的事。
这本书由10道菜组成,每道菜都有来自作者的故事,文笔细腻,感情真实。第一道菜是一二三四五排骨,名字很有意思,是作者跟电视上学的。这个故事写的是作者和他母亲的,作者的母亲是一个要强,倔强而且强势的人,在阑尾炎手术麻醉剂出问题时,挺了过来;在胆结石手术后拒绝使用镇痛泵(因为她觉得对身体不好);在作者每次兴奋的捧着一颗心等着表扬的时候,作者的母亲只会说,你表演的节目都没人看吧?你这个手工这边应该宽点,那边窄点……这道菜是为数不多的一次肯定。而我不同,父亲去世的早,母亲眼里我就是最好的,长得是最漂亮的,即使我脸上有很多雀斑,身高只有155,我妈常跟我说,这是怕你骄傲,你要是再高点,再没有斑,还让别人怎么活了,我被我妈逗笑了,也就忘记自己这些缺点了。我从小喜欢看做菜的节目,因为姥姥姥爷中午只会吃面条,我想吃别的,就得自己学着做。我能记住哪个台几点有美食节目,然后准确的在时间点进行切换。随着之后课业增多,这个技能也退化了。我不记得我第一道菜是什么了,但是我记得我妈妈第一次跟我说她喜欢我做的一道菜,并且第二次点名要吃。那道菜是西红柿炖牛肉,妈妈说我做的牛肉很嫩,很好吃。其实我的做法更像汤菜,而且是根据菜谱自己改的,除了那年做过几次,再也没做过,现在都不记得怎么做了,只记得牛肉貌似切片了,西红柿切得很碎,做出来比炖菜汤多,但又比汤菜汤少,今天尝试着复制那道菜,但是我做不出那个感觉来了。或许那个时候的我对于厨艺有创作的天赋吧。
作者有一道菜是火锅,写的是他和室友的回忆。我和我室友胆子没有他们那么大,敢在寝室煮火锅,其实我们的电力也不支持我们使用那么大功率的东西。我们大二那年,整个寝室都想攒钱买东西,吃食堂一顿最少要7元,而我们自己买挂面煮的话,一顿饭成本也就一块多。寝室的小三(因为她住三号床)买了一个小锅,每天我们白水煮面,偶尔路过菜市场,买几颗油麦菜,寝室的人分着吃。加点酱油和老干妈,听起来挺凄惨的,但是当时真的觉得味道超级好。最奢侈的一次应该就是我们寝室的小一得了奖学金,买了一盒五花肉片,拿回来我们煮面。对了,我们还做过煮土豆,室友家是贵州的,据说他们家乡就是这么吃土豆的,他们管土豆叫洋芋,白水煮完,用勺子压成小块,蘸着醋和辣椒吃。虽然我一个北方妹子不敢像他们那么能吃辣,但是闻着蘸完的土豆,酸溜溜的刺激着味蕾,红红的辣椒片让我觉得我的舌头在不停的分泌着唾液。然后我就忍着辣劲,一口一口……现在毕业一年多了,我和室友们从天天见,每天能够聊心事,一起购物逛街嗨翻天,变成了现在各奔东西,回到了自己的家乡,顶多偶尔能在群里聊聊天,但是现在没有了相同的生活圈,聊一会也就各忙各的,散了。看了作者的火锅,让我想起了这段艰苦但是美好的时光,心里一时竟不知是难过还是开心了。这个面我没有复制,因为我知道他们不在,那种味道也不在了。
希望大家原谅我很多词语表达不出来,有点浅显,白话有点多。我正在努力的找到曾经那个行云流水,笔墨酣畅的自己。我也希望自己能够坚持下去,成功的完成这次给自己定的计划,好好读书,好好写笔记。
-
筱瑾piu筱瑾piu引用 @ 溜溜球 @ 溜溜球 的话:写的很好啊,做菜和生活不可分呀。家的样子谢谢
-
趴在桌上静静的流泪趴在桌上静静的流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