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心理咨询究竟是个啥玩意儿
本人在她理财上发表的文章,仅限阅读评论,如需转载请务必联系本人,未经本人允许私自以个人或是平台名义转发,我将维权到底!
作为一名211心理学小硕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同时混迹心理咨询一线好几年,做过不大不小几个案例;也曾担任过工作坊助教和初诊接待员,现今兼职于FL下面的公益团队,私以为对心理咨询还是有点了解。又因常常在写文的过程中,碰到一些朋友发来有关心理咨询的各种问题,甚至误解;所以,今天发个我自己总结了十点的科普贴,希望能让对心理咨询感兴趣的童鞋有个大致认识。
--2017.08.10
1.心理咨询能不收费吗?
通常情况下,不能!
原因有两点:
1.不付费的行为容易让人感觉不到付出,继而没有责任感。通常,人们会因为支付费用而产生要坚持咨询的动力;
2.心理咨询不是送温暖,咨询师也是各种深造、培训,投入了许多学习,时间,金钱等“沉没”成本,因此适当的收费是咨询师的劳务费。
不要觉得心理咨询师都是无偿的天使,他们也有生存需求,你舍得让他在你身上既花时间又花精力,接受你的情绪垃圾还分文不取?人家也是要买米下锅开饭的啊。
有人或许会问:那么公益咨询呢,就不收费啊?
老实回答你:不收费的咨询作用不大。公益咨询更像试听课,你有成长的需求和动力,那就继续;但一次公益,是肯定解决不了问题的。就像吃药都得讲疗程,哪有一蹴而就的可能。
所以,心理咨询往往是计时付费,公益咨询通常是浅尝辄止。
2.咨询室都“收治”哪些人?
对于来访者,也就是来做心理咨询的人,一定是自己有意愿求助或很有动力的。
那些被架来的来访者,即使咨询师再好再用力,他也会脱案(也就是自行终断咨询),因为没有改变的动力,就根本坚持不下去。
而对于这种人,专业咨询师绝对不会挽留,因为心理咨询接待原则是“去者不追”。
反之,对于自愿寻求咨询的人,我们也不会拒绝。不过也有特例,会根据来访者的实际情况做评估,如果匹配,进入咨询,如果不匹配,会建议来访者转介到其他咨询师处。
请注意:这里的转介是专业术语,也是心理咨询一线常见的现象,它不是拒绝,而是为来访者寻求最合适的咨询师资源。
心理咨询自愿原则——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3.为什么不解决我提的问题?
不要一上来就说,帮帮我解决一下老公的懒惰或是婆婆的强势,心理咨询师从不解决个人生活现实问题。
心理咨询是通过营造一个特殊的专业环境,让你在里面重新认识自己、探索自己,并协助你最终找到自我的力量,自行解决生活现实问题。
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只针对心理问题,一旦涉及生活现实问题,我们不解决,即使能,也不会越界,这是专业咨询师的职业操守。如若有咨询师越界,帮着你“修理”强势的婆婆或懒惰的老公,那你可得小心,这样的咨询师多半职业素养不够,边界不清。
所以,奉劝那些希望把自己在生活中遇到的难题丢给心理咨询师的人,心理咨询不是救命稻草,而是一场修行。能否“渡劫”还得靠自己。
那么,有人又会问了:既然都靠自己了,还做什么咨询?
老实告诉你:正因为生活中的你还暂无解决问题,摆平自己的能力,所以才会有情绪,才会痛苦,求助心理咨询。
而心理咨询的神奇之处就是:帮你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最后,我想郑重地说一句:心理咨询的原则是——谁痛苦,谁改变,谁改变,谁获益。
4.什么是心理咨询里最好的技术和工具?
曾经看过文献数据,没记错的话,如今心理咨询流派(还算比较出名的)大约有300个左右。
也许你会疑惑,这么多流派,哪家技术更强呢?
首先,在心理咨询里,不同排流的技术的确会有差异,但这些都不是影响咨询效果的关键。
几百个心理咨询流派,选哪个都不重要。因为心理学界公认的最好工具就是咨询师本身。
咨询师本人的整合程度越高,运用技术的本领就越强。
我的导师曾说过:一个专业而精深的咨询师坐在那里,即使一言不发,但咨询就已经开始,疗愈也已发生。
所以不用迷信什么经典精神分析或是客体关系,只要遇到适合自己并足够专业的咨询师,就“从”了吧。
5.心理咨询是个过程,那大约多少时间呢?
任何事情从都是从量变到质变,需要时间,而这段时间就是事物发生质变的过程。
同理,人的身体和心理相联系。
身体会有疾病,需要寻医问药,同样心理也会有疾病,需要寻求治疗,所以你可以类比一下,生病吃药需要一定时间,也就是常说的疗程,所以心理咨询同样需要一个周期,一定过程,而非一蹴而就,聊个天就把心理疾病治好了,可能吗?有这种广告,你最好别信。
那么,一般的心理咨询大约需要多少时间?
一般来说,心理咨询都是一周一次,短程咨询一般5-10次,中程大约15-20次,而长程的咨询都是按年计算,可能三五年或更久。
还记得心理学大师欧文亚隆在《给心理治疗师的信》里曾介绍过一个治疗了十余年的案例,可见心理咨询看疗效,而非单纯的时间周期。
6.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的异同
上一条说起了心理治疗,那么这一条就简单说说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异同。
相同点:
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都是心理学实操里衍生出来的领域。都有通过专业技术帮助来访者获取心理能量,自助自强。
不同点:
心理治疗师都是取得医师证的人,所以有处方权,可以开药,而心理咨询是“纯聊天”,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不具备开药的资格。
此不同点是两者的根本区别。
7.心理咨询怎么是“玩”的?
心理咨询不是我们加了QQ、微信,拿到咨询师的私人电话(当然,咨询师应该对自己的私人电话进行保密),然后有啥事都能陪你唠嗑解闷,顺便放飞心情。
其实正规的心理咨询都是有专业设置的,不是过家家。
我们将解释设置的过程称作:结构化,也就是告诉初次咨询的来访者,心理咨询里的责权利。
咨询师有需要遵守的义务与权利,同样来访者也有需要遵守的义务与权利,而非觉得自己付了费,就该像上帝一般享受春风化雨般的柔情。
另外咨询师会根据你的诉求引导你、陪伴你、启发你,但不会为你出主意、拿决定,任何时候都遵循四个字:案主自决。你要学会为自己负责,而不是到这里来做伸手党,“拿东西”。
所以不要问咨询师,我该怎么办,你给我出出主意?(这是来访者常用的陷阱,请咨询师们小心)
8.好奇:咨询室里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般只有专业而没有柔情的咨询师。
面对来访者汹涌的情绪,咨询师更像是水里的磐石,沉稳坚定,不会被来访者的情绪影响,但会同理来访者的心境。
那些希望到咨询室里寻求温暖的宝宝还是算了吧,有些流派的咨询师十分理性甚至冷峻,没有温暖,又不是工会送福利,还米面油提回家叻。
一般,初次心理咨询,我们叫做“摄入性会谈”。
在首次咨询里,咨询师先讲清心理咨询的设置,也就是我前面所说的“结构化”,然后再尽量多的收集来访者提供的信息,最多适时地做一点点澄清,这些都是试图帮助来访者进入角色,有利于后期的咨询。
9.可不可以谈论“性”?
在中国乃至东亚的传统文化里,性是大家讳莫如深的话题。谁开口谈性,就会给人轻浮或意淫的感觉,所以中国人活得很压抑。
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很多年轻父母,其实也不清楚如何把握分寸与孩子谈性,教会他们保护自己。
所以,有些人会好奇,我有性方面的困扰或话题,可我害怕在咨询师面前谈性。
对于专业的咨询师,讨论性,是个很正常也很专业的事情。
一般心理咨询师都是经过专业训练,对于性话题的接纳程度比你想象中要高。
只是,我们谈论性,不是为了八卦,而是在于表达对来访者的接纳,即,你谈什么我都愿意听,而且不会拒绝你或是不允许你说某些话题,进而批判你——让你感受那种日常生活中不曾有过的接纳。
10.我有病,才去做心理咨询?
一些人,虽然感觉到了自己需要做咨询,但是很怕周围的人知道,而受到怀疑排挤。
他们常常弱弱地问:“医生,我是不是有病啊?”
嗯,我肯定的回答你,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是正常心理状态下的轻度到严重心理问题,而不涉及变态心理。看懂了吗?
也就是说,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对象是一群心理正常的人,只是这个正常心理是针对变态心理做的区分。
换句话说,正常心理包括:健康心理状态和不健康心理状态,而不健康心理状态又分成:轻度、中度、重度心理问题。
所以,言而总之,不是有病才看心理咨询。
此外,很多年轻人有职业规划和婚恋家庭方面的问题,同样可以求助心理咨询,并得到了很好的处理。
我自己,也在做心理咨询,因为一名专业的咨询师一定会经历“自我成长”和“专业督导”两方面的训练,所以我也有病?!哈哈哈。
就像人感冒生病一样,医生开再好的药,你要是把药扔了或者故意着凉,那也是没有用的吧~
那要从现在往一个心理咨询师发展可能吗?。
一一哪个学校毕业的?
对呀,首先你并不信任心理咨询师,而且你带着防御机制去做咨询,自然不会有效。心理咨询师双方的配合,就像我说的:去者不追。你虽然人没“去”,但内心的抵触已经让你的心“去”了。
都有可能啊
普通的211
有用
一一,想咨询下你,我现在是在教育行业,第一是出于对心理学很感兴趣,第二也是想提高自己,很想去考心理学的在职研究生。学完以后,所学的东西首先觉得能在自己的行业上有所实践。在其次也想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挖掘自己更多的能力出来。可能只字片语也不能给到你更多的信息,但是还是希望能听听专业人士的建议
嗯嗯,你想考又有兴趣很好呀,是有什么问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