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一直持币
我对房子天生有热爱的情节,也许这得益于从小的生长环境。小时候家里虽然经济不太好,但是在住方面真的没有受过委屈,家里的自建房一直住的很宽敞。
来广东后,也从没在住上委屈过,找的工作一直提供宿舍的,最多的是两个人住一间,基本都是一人一间,长这么大从来没租过房子。所以在我根深蒂固的观念中,最少要有一套住的比较满意的自己的房子才行。
如果我只有一套现在的自住房,那么我现在的资产肯定是远远低于现在的资产总值。如果只有一套自住房的话,那么过去这么多年房产升值的红利和我没有一毛钱关系;如果没有买房子,持币的话,现在手上的现金存款还剩多少都难说(原因下面细说)。
虽然我买的房子并没有暴涨过(比如半年、一年翻倍的),但是多少也有涨。自住房没什么可说的(2013年买入,到现在涨了一倍多点),涨或是跌没有什么意义。就说这边的两套在出租的房子,一套是2008年买的,目前的市值是当时全款买入价的4.5倍左右(市值/买入价);今年上半年入手的那套房子市值涨了13%左右,因为是贷款买的,杠杆加的比较大,所以实际的涨幅也是蛮好看的。
也许有人会说,很多城市的房价并不像广州这样是一直向上的。好,我们再来看看买了房子后房价下跌的情况。我娘家那套房子2011年买入的时候包括所有费用的均价是4755元,一直空置到2014年,简单装修后出租到现在,租金/总投入(所有费用)约3.7%,最低的时候房价曾跌到一平4000左右,后来又缓慢往上涨。今年春节过后开始涨的快,刚才看了下网上的价格,在7000-8000之间。在跌到4000的时候看这个投资是完全亏本的,但是这套房子是买给我父母拆迁的时候住的(我们那说拆迁说了20来年,经常搞的人心惶惶),每次一说拆迁好多人就发愁去哪里租房子住,而我父母确不用为此事担心,这个安全感是多少钱也买不回来的。不管房价怎么跌,房子的居住功能不会变。
如果没有买房子,手上的资金当然会拿来投资,按我这几年的理财水平会是种什么情况?
投资品种无非是银行理财、国债、基金定投、股票、P2P,银行理财和国债没有技巧可言,买入就可以。银行理财一年期的利率从6%到4.7%都买过,五年期的国债利率从5.41%到4.22%都买过(大部份是4.87%以上的),这个利率有没有跑胀我不是太清楚。
其他的投资品种我们的水平实在是太有限了,真算起来,平均年化还真不知道能不能比的上国债和银行理财。远的不说(2008年我们在基金上面亏损严重,是割肉离场的,具体亏了多少钱老公不肯说我也说不清了),就从2010年我开始炒股,老公开始基金定投以来。2010年到2015年6月初股灾前我是保住本金离场的,也就是说5年时间不算投入的时间和精力最起码亏了国债利息;2015年7月份重新入市,这两年运气好,一共中了5签新股,股票收益总算是不错了,但是这个并不是水平,而只是靠运气并没有可持续性。基金定投定投断断续续,比如2013年买房前好像是5%左右的收益出来的(3年时间的收益),今年买房前因为都是亏损的,只是停了几个月的定投,到现在为止基金定投时间长的也有两年了,但是收益确不到5%。这样看来我和老公选股、选基的水平太差,入市时间也不合适。但是股市里的定律是一赚二平七赔,要做10%赚钱的人真心不容易。
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是,如果我手上的现金多了,我的手就会很松,不会这么爱惜钱。虽然我只有第一、二次买房存款清0,后面的还是留了一定的现金,但是手上30万存款和300万存款时花钱的态度是不一样的。30万只会去花该花的钱,300万可花可不花的钱都会去花。对于我们家来说,买房和每个月还房贷其实也起到强制储蓄的作用。比如今年9月份P2P踩雷,如果我上半年没买房的话也许会觉得损失一万元没关系,但是买了房后每个月有还贷的压力,损失一万元就会引起高度重视,一次就足以让我们吸取教训。
理财规划的目的是让自己的资产保值、增值,我是庆幸自己买了房,现在资产可以比不买房要多。但是如果是理财能力非常强的是完全不用买房来保值的,比如炒股能力特别强的,很多股票可是比很多城市房子的涨幅要大的多,比如如果一直持有茅台、格力、美的(我分别在20元、28元、35元买过美的,前段时间是44元出的)等翻了好多倍的股票,收益比投资房子高,而且还随时可以变现。
所以持币OR购房还是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也看各人喜好和投资擅长的领域。
-
-
-
碧水白露碧水白露引用 @ luoluoatbj @ luoluoatbj 的话:嗯,重点不是持币而是持有股票这些投资,其实很多股票都涨的比房产快。
问题是也有很多一直跌的股票啊,还有涨的股票真正抓的住的又有几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