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读书笔记】《穆斯林的葬礼》
最近一个月,在喜马拉雅里断断续续地听完了《穆斯林的葬礼》,其实有一点是强迫症的味道,不是一口气地听完,而是断断续续,续续断断……
听完《穆》后,我去网上看了一下别人对这本书的评价,从头到尾看一下所有的评论,然后我就真不知道应该如何写读后感了。我要写韩子奇,还是梁家姐妹呢?我要写他们的爱情,还是写他们的伦理呢?几乎都无从下手。
倒不是难,而是在知乎上看到评论太多了,随手可见伦理的爱情。如果没有“知乎”,我想我的观点明确一点,但看了“知乎”上的各种评论,我的内心不平静了。
一边倒的评论,令我怀疑人生。
主题1:为什么《穆斯林的葬礼》得到的赞誉会能跟《平凡的世界》 相提并论?
回复1:《平凡的世界》看了三遍,《穆斯林的葬礼》看了一半。
回复2:这是《平凡的世界》被黑的最惨的一次!
老实说,读《穆》,不像《平凡的世界》一样读到激动人生。但大多数的小说都是如此平淡,一切国外被神传的作品,在我的眼里,也不一定有高度。我只以为这只是我的水平所限,抑或不属于我的兴趣范围。
所以在听完全书时,也没有觉得什么不妥之处。特别是书写穆斯林有关的东西时,我也觉得作者涉猎很广,至少在穆斯林的世界里,我是一无所知的。
《穆》一书,在1991年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这是中国文学的最高奖项。所以许多人总是认为它应该与《平凡的世界》相提并论。这也难怪,同时期、同奖项,自然相较比。然后一看,大多数人《平凡的世界》读了三次,《穆》却读不完。在情节结构上有所不同,最最重要的是写远处的人生往往很难引起共鸣。
一本好书,最重要的就是共鸣。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当时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如果换作今天的00后去读,他们怎么悟得出来当时的境地。一个农村年轻女孩子为什么不读书呢?甚至他们为什么不刷牙呢?所以,只有经历过来,才知道什么叫真实。
《穆》一书写得是回族为主,人物有鲜明的性格,也有婚姻的伦理,也许主角人格有些缺陷,但这是他的人生,谁的人生是完美的呢?也许霍达的文学造诣不高,但有如此一篇小说,已经难为可贵。
至于“知乎”上的评论,我是一笑而过的。90年代哪有网络呢?用如今的眼光去评论,我倒觉得不可理喻。有人对此书给了太多的期待,如此评论:想象一个抠脚大汉,满心欢喜的打开苍老师全集,下载了三个小时,结果戳进去发现是喜羊羊!
如果你想到《穆》是反映了一个时代矛盾点,以及当时回族的生活处境,再品味一下当时的民族之间与宗教之间的矛盾、思想的冲突。那么你就会理解、也会体谅这本书的精华所在了。
@夏一 @TS 哈哈总算没有在最后一天完成 也没有半夜鸡叫
点赞!
我们今天是公司小圣诞聚餐, 把整个酒吧剥下来 大家都在喝酒 我好困
很赞同最后一段话
最近公司特别忙,现在才来整理,点赞
没关系哈 你忙好自己的事情再来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