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学习经验分享
打算明年考公务员,于是报了公务员的课程来学习,希望明年能够上岸的同时,也根据老师的讲解整理了一篇文字,希望可以帮助到更多的人。
一、片段阅读:
1、区分题干结构,包含总分(分总,总分总)、并列、递进、转折、比兴(引入)、比较、因果、补充说明等结构类型。
因果分析法的意思是,将你犹豫不定的两个选项用因为…所以…连接起来(前提是这两个选项都符合题干的意思),一般来说,“所以”后面的内容是意图,是观点;假设倒推法的意思是,假设某一个选项是题干的意图和观点,围绕这个观点写一段话,然后观察是不是应该按照题干表现的那些内容和顺序来写。
2、整体把握,确认作者的观点和意图,寻找关键句,关键词。
要无条件赞同题干的观点,避免先入为主,即使你本人并不赞同或者与你的常识截然不同,着力去理解题干的观点和表达目的;在做言语阅读理解的时候,一定要把握住题干的主题,同时要注意衔接词(连词)。
3、结合选项,综合权衡,排除陷阱项。
此类问题,通常集中于题干叙述的某一方面,其他部分是为了对比和衬托作者想强调的内容。与此同时,同学们自己也能够发现,有的题目,尽管问的是强调,实际上问的却是意图,所以千万不要僵化的去区分题目的提问形式。
4、读懂题外话,学会掌握言外之意,避免肤浅、模糊、片面等错误。
所有的文字都是有目的,有态度的,都是围绕观点服务,同学们务必要秉承理性、客观、积极的价值观念。在大多数题目里,题干的前几句话的作用通常是交代背景,引入话题和观点,而并非是作者的主要目的。
做题思路可以把握以下9点:
1、大多不选原文的简单复述(注意:如果是关键句的转述,则需要选);
2、基本不选同类项;
3、一般不选缺少关键词的选项;
4、绝对不选与题干不符的选项;
5、绝对不选无中生有的选项,防止过度推断和诠释,尤其要防止推断不足导致的肤浅;
6、关注可能化的表述,关注含有应当,不应,需要,不需要等词语的选项;
7、尽量选择全面和完整的表述(对比结构与强调问题除外),关注原文中句子的变形后的叙述(这种变形一般是对题干能加凝练的叙述或者同意转换);
8、二选一的时候,可以采取因果分析和假设倒推(反向带入)的方法;
9、题干一般为三类:是什么,为什么或者怎么做;
选词填空口诀:
读懂目的,明确态度;
把握整体,关注细节;
提取主干,尝试搭配;
内在呼应,综合评判。
言语的理解与分析能力是行测考试最重要的基础能力之一,对于题目的理解,是做题的第一步,所以说,对于言语能力的锤炼将不止解决本模块的问题,也将为其他模块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那么,言语的两个重要原则,在这里先着重强调一下:整体性和连贯性。
我们必须明确一点,每一个题干都有自己的态度,自己的目的,首先要判断作者想表达的观点和目的,即先有表达的目的,再去选择表达所用的词语,你所选择的词语必须是为题干所服务的,所谓的斟酌与推敲,也正是这个意思。
词语组成语句,语句组成段落,段落组成文章,而所有的词语、语句、段落都是作者武器,必然是围绕中心思想服务的,绝不能脱离作者意图,必须为作者表达的目的去服务。恰当的词语,可以更加贴切、准确的表达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想法。
基础自然是了解词语的意思,但是请记住,词义只是一个基础,使用词语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观点才是关键。
对于词义,需要通过做题不断的积累。同时,需要扩大自己的阅读面,让阅读成为深入骨髓的生活习惯。
做题的主要方法内有内在呼应、合理搭配、词性色彩(褒贬、轻重)、把握细节等,其中又以内在呼应为最重要。我们选取的不是通顺的,而是要选取最恰当,最符合作者意图的,所以请不要用所谓的语感来做题(除非你具有相当强大的语感),语感实际上是长期阅读和训练出来的成果,而无法简单的成为做题的依据。
有时候,我们能根据常见的搭配和词意能排除两个选项,而剩余的两个,我们则需要通过细微的区别去判断。我们将用很多的例子来展示判断的方法,这个方法主要原理就是行文的连贯。
选词的时候,选择有意义,能够表达题干目的和态度,并且准确、形象的词语。
二、具体技巧
选词填空是公务员考试行测言语部分很稳定的一种题型。要正确使用词语,首先要准确理解词语的含义。这需要靠平时多看书多做题多积累、勤查词典(百度欢迎你!)、不断积累,如果你在别处见过该词语的用法(或者在做题的时候能用选项里的词语造句),对于考试大有裨益-----这是积累的力量。
要认清构成词语的各个字有什么含义,词语是什么结构,词语本身在使用上有什么特殊要求(包括词义的轻重、适用的范围、感情色彩等) ,关注题干中的连词(关注连词,在片段阅读中也极为重要,尤其是表达转折、递进、并列、必要等关系的连词,充分了解材料题干表达意思,对其中的阐述、意图、目的以及褒贬(尤其是隐含的,未明确表达却有所暗示的态度)进行深刻的理解,这是作答的前提条件。
1、整体思想解题:读懂目的,明确态度
语言是一个整体,词语的使用更离不开语言环境,要对作者的意图,对题干整体的整体有一个良好的把握(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片段阅读,甚至适用于整个行测),既要把握整体,又要关注细节。
2、内在呼应
很多时候,答案其实就在题干中隐藏, 利用前后文的联系,寻找题目里的内在呼应,是非常常见的做题方法,同时也是言语连贯性的一个体现。内在呼应的逻辑关系一般为:并列(反义,近义)、递进、转折、解释等。题干中的会反复给我们暗示,告诉我们答案是哪一个,这一个技巧最常见,最实用,最准确且最快速!
另外还要注意一点,在撰写文章的时候,大多数作者会尽量避免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除非是为了表示排比或者强调或者是专用名词。
3、从语意轻重、侧重和感情色彩的不同来辨析。
有的近义词所表示的概念虽相同,但在表现的程度上有着语意轻重,表达出的侧重点也不同,同时要注意不同词语侧重表达的意思不同。例如,“批评”与“批判”是一组近义词,前者语意轻些,后者语意则重些;“干净”与“卫生”也是近义词,但是词意有着微妙的区别。这些细微的区别,可以通过选项的交叉对比来实现对选项的抉择; “敲山震虎”与“打草惊蛇”结构相同,意思接近,但是前者通常用于肯定句,后者多用于否定句。
词语的选择要符合整体的题干感情色彩,同理,题干的感情色彩也决定了词语本身的感情色彩,这是相辅相成、和谐统一的。
我们可以通过大量的做题可以总结出一个不成文的规律:通常倾向于选择更加书面化,更加具有文学色彩的词语。
4、从搭配对象的不同来辨析。
有一点务必要注意,语言具有灵活性,所以说搭配常见的不是固定搭配,而是合适合理搭配。有的近义词基本意义相同,但是由于人们的使用习惯,有的经常与某些词语配合使用,有的则不能与某些词语配合使用,形成了比较固定的格式。例如,“发挥”与“发扬”是一组近义词,前者常和“创造性”、“积极性”、“作用”等词配合使用,而后者常和“优点”、“传统”、“成绩”等词配合使用,打破了这种格式,也是不恰当的。但是,固定搭配实际上是较少作为考点的,我们应当更加关注合理搭配。
一定要全日制本科学历才能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