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2024年财女阅读/读书笔记打卡

来自财女读书会・5819篇帖子・45339人参与

发帖
紫恋子

原来我还可以这样活-《拆掉思维里的墙》

紫恋子
紫恋子   紫恋子 2018-05-20 18:34 阅读(5932)


什么是思维里的墙?


我们自己的感官体验、我们从社会获得的所有信息和我们受的教育,还有我们自己思考的结果和我们过去的经历,都构成了我们自己的心智模式。


准备结婚的时候,在这个工作的城市,买一套房。因为你知道,要一提裸婚,都没有人愿意嫁给你。即使老婆愿意,她的家人呢?别人会怎么看?孩子以后怎么办?


把爱自己当成了爱别人。你的父母有没有对你说过:“我这样为了你,你却让我这么伤心。”这些话听上去是爱的表达,其实是一种要求与责备。翻译过来就是:“我对你这么好,所以你必须听我的话!”“我这样为了你,你不能让我伤心。”怎么样,是不是打着爱的旗号索取的人?


我们总是混淆两个概念,一个是价值,一个是价格。一件事情有价值,也有价格。价值来自于内在系统,价格来自于社会系统。在很多时候,价格和价值不总是对等的。贵的饭店不一定好吃,有钱的男人不一定适合你,名牌的衣服不一定好看,关键是不是适合你的内心,你要清晰地知道,你要什么价值。而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让“价格”帮我们作了“价值”的判断。价值的世界是多维的,但是价格的世界却只有一维——这样的世界没有了可能性——当世界出现唯一一条坐标轴,则意味着世间所有的人和物瞬间各就各位,每一个东西都有其明确的坐标。


职业规划师们也不会,他们知道,这不是一个职业规划的问题,而是一个心理问题——即使他们帮这个人找到最优化的道路,这个人也会继续和自己玩yes,but的游戏:“是的,但是……”这种人被自己的安全感囚禁,关在看不见的牢笼中间,我把这些人称为“yesbuter”,大部分的yesbuter都是安全感奴隶。安全感是给出来的,不是拿回来的,请你一定要记住。




如何拆掉思维里的墙?


我们过去的体验、经历、受到的教育和社会环境,决定了我们的心智模式。而我们的心智又在改变我们未来的命运,好像我们一辈子都被安排好了一样,这听起来真让人沮丧。

事实不是这样,虽然我们不能改变我们的过去,我们却能改变对于我们过去的看法,这才是心智模式的伟大之处。


哲学家罗素(Russell)说:“Three passions,simple but overwhelmingly strong,have governed my life:the longing for love,the search for knowledge,and unbearable pity for the suffering of mankind.”(三种激情,简单但非常强烈,支配着我的一生,那就是对爱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对人类苦难无可承受的悲悯。)

正是先让自己感到爱与智慧,你才会深深感到那种痛入骨髓的悲悯,你才能在这种悲悯之后,在你愤怒过、讥讽生命以后,很希望能做点什么。


首先就是尽情的投入。兴趣就是你以最高级(est)的形式投入到当下(ing)的事情之中(inter)去。也就是说,兴趣就是让你自己完全身在事物其中。当你真正完全投入到当下的事情中去时,不管这个事情多么简单卑微,你都能感受到无穷的乐趣。任何一个瑜伽教练都会告诉你,即使认真地投入你的呼吸——这个每天你做过无数次的事情——都能感受到无数的乐趣。


佛家的禅宗也有关于投入的故事:

吃饭的时候吃饭,喝水的时候喝水,那就是禅。可惜大部分人不是这样,我们在吃饭的时候想着工作,在喝水的时候又想着吃饭,在工作的时候想着出错,在恋爱的时候担心分手,在拥抱的时候还在看表……


所以乐趣来源于全情投入,而不是投入后的结果,正是因为这样,乐趣可以是无条件的。

因为快乐就是快乐,投入的快乐是无条件的。

现在我们对投入有了下面的理解:

1. 尝试是有可能成功,有可能失败的。

2. 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成果。

3. 不成功的尝试能收获到智慧。

4. 不管成不成功,投入都能带来快乐。



其次你的生命有无数种可能,要敢于向自己的生命发问。别用生命点燃别人眼中的光环。


曾子墨,凤凰卫视的著名新闻主持人,在进入新闻主持人之前,她有着一份看上去完美无缺的简历:1991年保送进人大,一年后去常青藤联校主修经济,毕业加入了摩根斯坦利纽约总部,从事跨国收购工作,1998年回香港任经理。这个从小在保送优等生、世界名校、最好的投行的光环中的女孩子,却在飞机上面突然决定放弃这一切。下面是她的故事:


“一天,我却突然开始问自己:这样的生活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我真的要这样过一辈子吗?那个夏天,我突然觉得自己累了,是那种身心都很疲惫的累。激情不再了,新鲜感也不再了,我不知道这份工作还能带给我什么。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难道我真的要这样做自己吗?

放弃,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有时它比坚持更需要勇气。尤其是放弃这样一份众人眼中的“金领”工作和优越体面的生活方式,我也会犹豫,也会迟疑。三年的分析员生涯都熬过来了,希望就在眼前,半途而废是不是有些可惜?这毕竟是无数人想方设法希望从事的工作,是不是还值得我留恋?何况,即便是辞职,我是不是也应该先找一份工作,不然,我将来怎么生活呢?

在厌倦、矛盾和不时的挣扎中,我的思虑就像钟摆一般,左右徘徊。

直到那天坐在飞往新加坡的飞机上,我一边喝着香槟,一边读了棉棉的《糖》。棉棉从来不是一个“乖孩子”。中学辍学后,她在南方流浪、颠沛流离的日子里染上了毒瘾。回到上海后,在亲人的感召下,她远离毒品,开始是不是让她快乐、满足,我不得而知,但是,她的文字却告诉我,原来在这个世界上并不是只有一种活法。

从小,我就被灌输着最主流的观念:在家要做好孩子,在学校要做好学生,开始上班了,也一定做一份最好的工作。但是,我却从未真正动脑筋去想一想,什么才算是“好”?是人们都认为好的才是“好”,还是追随自己的心声,让自己开心快乐的才是“好”?

那一刹那,我想我是在冥冥之中受到了上天的点拨。我突然大彻大悟,投资银行不过是众人眼中的一道光环,我为什么一定要牺牲自己的快乐,去点亮别人眼中的光环呢?我终于明白了为什么那么多的美国同学都会在大学毕业后去非洲、亚洲,去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地方做志愿者,为什么金钱、地位和稳定的生活从来都被他们不屑一顾。

毕竟,生活是属于自己的。

而后,一种从未有过的简单、轻松和愉悦笼罩了我。我就这样毅然决然地做出了一个在别人看来多少有些不可思议的决定。”


如果饥荒,买不到吃的,你拿着黄金又有什么用呢?

如果心荒,换不回快乐,你顶着光环又有什么用呢?

那么为了什么,要用自己的生命,来点燃别人眼中的光环?

杨澜说过,你可以不成功,但是你不能不成长。但是什么是成长?

加缪说过:“人是这样奇怪的一种动物,一方面希望自己进入群体,一方面又需要自己与众不同。”人一方面有社会性,需要社会评定,一方面又希望有自己的个性。所以亚里士多德也说:“人格就是社会与天性的结合。”


佛教的一个核心观念是“慈悲”,只有先“慈爱”,才能去“悲”,而所有的爱,从爱你自己开始,然后爱才会从内心满溢出来,流向那些没有爱的地方,变成对世界痛入骨髓的“悲”。很多宗教的教义都讲同一个道理,比如基督教的“福杯满溢”——所有这些智慧,都告诉你:先好好地爱自己,掌控自己的生活,然后慢慢地爱更多的人。

来自她理财 Android 客户端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25)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