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二三省
1,我不要穿睡袋
女儿夜里睡觉喜欢踢被子,天凉快或者开空调时我会给她穿睡袋,不担心她着凉,我也能睡一晚上的好觉。只是女儿很不爱睡袋,每次穿都很抗拒,不停的强调不要不要。
孩子有想法,妈妈有对策。我常在她睡着后给再给她穿上。女儿只要穿了睡袋,早上5、6点钟都会醒一次,闹着不要穿睡袋,给她脱了才愿意继续睡。早上醒一下,我也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直到前两天的一个早上,孩子早上醒了, 哭的稀里哗啦,边哭边闹,歇斯底里的大喊,我不要穿睡袋,不要睡袋。她哭的那么大声,我瞬间醒透了,有点慌的跟她说“不穿睡袋,我们就脱掉好不好”“不要穿睡袋,睡袋不要穿”女儿一直跟我重复着不要穿睡袋,却抗拒让我给她脱下来,就那么哭着闹着。
我试图抱着她,慢慢安抚她,问,“你是不是很生气,是不是妈妈偷偷给你穿上睡袋你不开心了?”女儿安静了一些,想了想,说,“嗯”“那妈妈后面不偷偷给你穿了好不好?”“嗯”“妈妈保证后面不会再偷偷给你穿睡袋了”
女儿用这次哭闹捍卫自己的感受,她不愿意穿睡袋睡觉,醒着的时候不愿意,睡着了更不愿意我这样偷偷强迫她。她激烈的哭,是对睡袋的抗议,更是对妈妈一直忽略她意见的愤怒。
我一直号称自己是讲究科学育儿的妈妈,孩子的精神需要与物质需要同等重视,一直坚持爱与自由,尊重理解孩子。这件事让我重新思考关于尊重的理解,如果只是我的立场以我认为的好来对待,那还远没有理解尊重的意义。
2,孩子们争执时,你会帮她么?
周末带孩子上早教课,本周课程主题是robot,教室里躺着好多小小的机器人玩偶。女儿正处于模仿与照顾的阶段,很开心的选了一个蓝色小机器人和她一起上课。攀岩,过独木桥,钻滚筒都要带着小玩偶一起。也许是看她玩的很投入很开心,突然来了两个调皮的小男孩,很粗鲁的来抢夺女儿的玩偶。女儿奋力抗争,但寡不敌众,玩偶被小男孩们抢走,带着胜利仪式般的随意丢弃在墙角。女儿没有哭闹,自己又去墙角把机器人捡起来了,她真的很喜欢那个玩偶。
看到那一幕,我体会到了深深的无助感。为什么在她被人粗鲁抢夺的时候我没有出手帮助她?我本是她最值得信赖与依靠的人啊。继而,我感受到自己体内积攒的情绪。小时候,如果我和亲戚的孩子有争执,父母出于大人面子的角度,总是让我和对方道歉,无论事实如何,错的总是我。如果和别的孩子打架,不管我是否被欺负,都是怪我调皮。
上一辈的父母,对孩子的照顾更多的是在物质层面,他们会认为小孩子是个啥也不懂的小玩意,没有饿着冻着,不哭也不闹就很好了。孩子虽小,内心也有大大的世界。作为成人,应该看到这个世界,并保护好它。
接下来,调皮小男孩又过来几次抢女儿的玩偶,这次我没有站在一旁,而是帮女儿一起紧紧的抓住玩偶,一边跟小男孩们说,不可以抢别人的玩具哦,那边还有,想要自己去拿哦。几次下来,再也没有小朋友来抢了。
我教育女儿不要欺负别人,但被人欺负时也一定不要害怕,爸爸妈妈都是坚强的后盾。当然,信任和安全感不是三言两语几句话就可以构建的,只有在日常的每件小事中不断构建和强化才能真的内化到孩子内心中。
3,她比我想的更善解人意
上周六老公加班,婆婆有事回老家,剩我和女儿两个人在家。周五晚上睡觉前,我跟小家伙说,明天妈妈和你两个人在家哦,我们一起去逛街然后在饭店里吃饭好不好,她很开心的答应了。接下来我又说,我们两个人一起出门,你不要到处乱跑好不好,不然妈妈跟不上你的哦,跟妈妈一起走好不好啊,她很爽快的答应了,我不知道这个两岁多点孩子的回应有多少参考性。
第二天到了商场她很兴奋,我给她背上防走失包,并没有抗拒。接下来逛街时,她一直跟在我身边没有四处跑太远,她有什么好奇的停下来看时,我也就静静的陪在一边。中午我们在西贝吃面条。吃完主食,点了两份酸奶。女儿第一次吃他们家的酸奶,一个劲的说真好吃,真好吃。吃完半碗,停下来了,说真好吃,妈妈吃。我说,你不吃啦?她说,不吃,饱。全程沟通顺畅,我越发意识到,虽然才两岁多点的小孩,其实已经能比较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们像对待大人一样对待孩子,他们也能表现出让人吃惊的善解人意的能力。相反,若是认为他们是啥都不懂的小屁孩,必然沟通起来也会困难重重。
越来越发现,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我们内心的观念与品质。育儿先育己,好好努力。
越来越发现,养育孩子的过程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孩子就像一面镜子,反射出我们内心的观念与品质。育儿先育己,好好努力💪特别认同
你可以买连体衣,穿睡袋不舒适。
育儿即育己
我觉得他们从很小开始就什么都懂,就拿他们当大人一样的对待就行!
我也希望以后能像你一样,现在儿子才五个月大,看完真的受益匪浅,学习了
别看孩子小,真的都能听懂的,哪怕还不会表达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