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理财

登录 注册
财女读书会 58555姐妹  22051帖子
发帖
碧水白露

《水浒传》:自古忠义难两全

碧水白露
碧水白露   碧水白露 2018-08-27 10:43 阅读(5584)

自古忠义难两全。不是不忠,而是尽义;不是不义,而是尽忠。


《水浒传》,讲述的便是这样一个关于忠与义的、荡气回肠的故事。


这个故事讲述了来自社会各个层次的能人异士,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加入了梁山泊,在宋江的带领下几次接受朝廷的招安,最后破大辽、收方腊,平定了宋朝的江山。


全文用大量的笔墨描写了梁山泊一百零八位好汉上梁山的过程,这些几近占了全文的四分之三,着重介绍了每位好汉的特征、来历,同时也浓墨重彩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的义气:


如宋押司宋公明,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作孝义黑三郎;如杨雄的妻子与他人有奸情,杨雄的结义兄弟石秀虽被误会,但仍想着帮助杨雄;又如晁盖死后,宋江当上寨主,便把聚义厅改了名,唤作忠义堂;李逵被押入监房前,对着几个当刑小校道:“哥哥剐我也不怨,杀我也不恨。”等等。


而后半段,则着重写了梁山好汉接受朝廷招安,听从皇帝命令去讨伐大辽、方腊。


战争结束了,一百零八位梁山好汉却只余二十七位。剩下的,一部分不愿做官,便辞了诰命;另一部分则被几位奸臣设计害死,而四位奸臣蔡京、童贯、高俅、杨戬,却用言语掩饰,让上皇不加其罪。


有人说,梁山好汉的下场起因于宋江忠于朝廷,忠于江山社稷,想要那忠义之名。若宋江不去理会那宋徽宗,顺应民心占据一方土地,梁山好汉们也不会落得如此下场。


而我却认为,并不如此。一百零八位好汉上梁山,大都是被“逼”上梁山。何人逼?官逼民反。那些人大都身家清白,只是因为朝廷腐朽,贪官当道,不得不投奔梁山。


梁山泊英雄排座位后,邀众人同赏菊花。会中宋江道:“众兄弟听我说:今皇上至圣至明,只被奸臣闭塞,暂时昏昧。有日云开见日,知我等替天行道,不扰良民,赦罪招安,同心报国,竭力施功,有何不美?因此只愿早早招安,别无他意。”众皆称谢不已。


梁山好汉们心中自有傲气。本来成王败寇,落草既为寇,又有何人愿意被带上个不忠不义之名?只是效忠的代价着实太大。譬如说,宋江怕自己死后李逵谋反害了自己忠义之名,用一杯药酒送李逵上路;又譬如说,一百零八位好汉尽忠,却只剩下二十七位,最后伤的伤,残的残,走的走,却是一位也不剩了。


读罢《水浒传》,我心中不仅是充满了对于北宋末期的腐朽社会的感慨,更有对《水浒传》文章结构和思想的赞叹。从大致上来看,它似乎在抨击着贪官污吏、君主无能,赞颂梁山好汉,可是再细细一想,梁山好汉的下场却也耐人深究。更多的,却是要再细读一遍了。

只看楼主
全部回复(12)

回复楼主


回帖
小组话题

扫码下载

APP

iOS • Android

想理财却无从下手? 打开应用
通俗实用的理财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