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养老金制度想到的
最近香港的同事secondment到我们办公室比较多,于是茶歇饭后大家经常会聚在一起聊天。有次聊到了养老金的问题。
香港同事表示非常羡慕内地。羡慕内地大家都很有钱或者说大家都很舍得花钱(原因是觉得我们楼下的消费比香港还贵)。羡慕内地的养老金制度。等等。当然,不排除人家会聊天,说些互相开心的话啦。
今天来写写我所听说的香港的养老制度这块,和想象中挺不一样。可能会有点片面,毕竟是香港同事口述,我没有实际查资料一一考证过,但我觉得还是应该算是客观。
目前我们内地的基本养老制度,主要是政府统一管理的,大家按月缴纳社保,其中包含了养老保险这部分,至退休年龄(目前50,55,60岁),办理退休手续后,按月领取养老金。而养老金会随着退休城市上年社平工资逐年增加。算是比较合理的制度,听过不少长辈退休金足以保证基本生活需求,好一点的和孩子工资一样,甚至更高的例子。
香港则不大一样。目前比较常见的是强积金制度。非政府统一管理。而是个人和公司强制缴纳强积金,这部分钱会被投入股市由专门的机构统一管理,至65岁退休年龄一次性发还给个人。香港同事说这里面就会有两个不确定事项:1. 如果退休时候股市行情不好,可能多年储蓄付诸一炬。这也是为什么当年金融海啸香港那么多人跳楼的原因。2. 一次性领取,那么在今后的逐年通货膨胀中这些钱也会逐步被贬值。需要个人有很好的投资理财能力才可以应对。
而除了香港,日本和韩国其实也有着类似关于养老问题的担忧。之前去这两个国家,发现开着出租车的几乎都是头发花白的老爷爷们,60-70岁肯定有了。之前也看了一本书叫“老后破产”,讲述很多日本中产老年后逐步破产的故事。推荐给大家看一下,我自己看下来感觉是个警醒也是个鞭策。
1. 持续赚钱,永远不要停
港人有句话“手停口停”,哪怕很多身价很高的老牌艺人也一直信奉这句话。以前一直不大明白,现在也开始理解了,大概还是觉得缺乏安全感。
以后也准备把这句话记在心里。可以是工作投资理财各种方式,保持持续赚钱的状态,让家庭永远有现金流入。
2.攒钱的重要性
日本的“老后破产”里一个典型的例子。年轻时候觉得年年涨薪是必然的事情,于是把手上的钱去消费,少有结余。而日本碰上金融海啸,之后是一路经济下行,到了晚年很多人投资失败,身无结余,入不敷出,只能申请破产。而更可怕的是,即使自己老年破产了,仍需要赡养年迈的父母,以及被因经济影响失业在家的子女孙辈啃老。
虽然是别人的故事,但是看完还是觉得引以为戒吧。趁着赚的动的时候,量入为出,好好攒钱,自己手上的银子才是老后安身立命的根本。
无论是香港还是新加坡的一些同事最近来内地secondment都会和我们感慨内地的消费水平高。一方面是因为我们楼下的物价让他们感慨有的甚至比香港新加坡还贵,一方面他们很感慨商场里马路上大家买买买的热情。而事实这两个地区国家的收入水平是高于内地的,所以给我的想法是我们习以为常的消费方式是不是真的过度了?是时候跳出身边的环境去梳理一下自己的消费结构了。
3. 从现在起逐步提高自己投资理财的能力
现在大家都越来越长寿,活到80,90,100已经越来越常见。我们的法定退休年龄在50,60,未来可能推迟到65,70。之后的几十年如何保证结余不被通货膨胀稀释是我们需要尽早考虑的。从现在起逐步培养提高自己的投资理财能力,不用太激进,但至少要能为自己的资产保值。
4.保险配置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过香港的商业保险特别发达,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他们对于退休后生活的不确定。所以有能力的人会尽早购买商业保险,作为强制储蓄,在老后逐年返还。当然,这部分目前内地感觉还不够完善。但不妨碍大家可以给自己配置好医疗险,重疾险,意外险,寿险等,给自己多一份保障。
*
以上是最近和香港同事聊天后的一些想法。
记录下来,自省,也分享给大家。

是哒,早做积累,早有准备
谢谢
是哒 早做准备
这两年是挺多的。不过也的确是个见仁见智的选择
嗯嗯 是的。。我也是想表达内地和其他国家地区相比没那么差
手残不小心删掉了 嘿嘿嘿
哈哈,也不用那么多担心啦。相信我党~
据我了解他们交的强积金也是个人和公司各缴纳5%,由机构投入金融市场进行投资。其实蛮类似于我们的社保的,只不过我们是政府统一管理,退休按月领取。他们是机构管理,退休一次性发放。而很多人会自己再选择购买保险啊,进行其他储蓄理财,保证退休后的生活。
谢谢
交通和住房消费确实是很高很高,香港整体状况本里就不太适宜居住或者养老大家都多为了赚钱,想到以后养老什么的都比较悲观,所以很多香港人有能力一点的都移民或者有多个国籍的,所以我也离开香港了。至于住房交通消费,看你和哪里对比,例如和伦敦对比伦敦更夸张交通基本是全球最高税也高,但薪水是能拿到很高的,内地很多城市一线城市虽然交通饮食消费可以没那么高,但住房还是非常夸张,拿上海北京最市中心和房价和香港伦敦中心的房价,在成本上看是很类似的。与其说香港结余率这个问题不如更多是购买力的问题吧,结余率不高也要看消费习惯 我们香港的消费习惯是很不好我觉得整体买买买喜欢消费也很普遍所以私人贷款市场比内地早成熟很多很多年,购买力更多是我们到手月薪能购买的例如以前一台iphone几千港币可能在香港我们月薪很容易1/5 1/6就买到但内地很多就算一线城市普通打工族比较难能用1/6买到或者也不舍得买 大概就是这个区别更大
是。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不能只靠国家,咱们自己也早做准备~
也好奇一下,你们那边是怎么样呢。
是~所以的确是全球哪里都差不多,哈哈。关键还是自己吧,多赚多积累好好理财为老后做准备
好好投资理财也是一样赚钱啦。
他们买的基金每年会不会分红?中国绝大部分基金都不怎么分红,只能靠价差来赚钱哎
老公公司有很多香港人和日本人,都丁克,不生孩子,生存压力太大。
香港同事也是和我们说因为生活压力大,所以单身和丁克越来越多。而且综合考虑其他原因,他们也更倾向于不要小孩…
一口气看了三本NHK的《女性贫困》《老后破产》《无缘社会》心有戚戚焉,现在全面布局养老规划,还有就是,好好锻炼,持续学习,多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