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 | 结余率的这么多用处,你知道吗
关注这个话题,关注家庭财富积累
=====================
攒钱的时候我们谈过很多次结余和结余率。也为此写过不少帖子。今天想写一写结余率的另一个作用——怎么把结余率作为一个工具在不同场景下使用。
1)借债买投资房?算一算透支几年结余
还记得之前分享过一个朋友的案例,借债50万买投资房,三年过去了,依然捉襟见肘,而且还要再捉襟见肘几年。一些数据
买房前结余:年入约50万,结余20万
买房后:年入预计50万,结余10万,因为房贷增加了
那么她借债50万,如果这期间收入没有增加,就是透支了未来五年的结余来买投资房,未来五年的结余都要用来还债,那样压力确实会比较大。所以她的焦虑源头很容易就找到了。
我们聊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三年,她的投资房已经交房两年,三年里她的收入涨了一些,大约还了35万外债。然而她没有资金可以装修,有中介想租毛坯房,一个月800还是1000,她觉得太少,于是房子就这么放着了。房价确实是涨了的,所以她的投资房买的也没错,只是她觉得太辛苦。所以她之前想过,如果买一套总价低一些的,会比现在轻松的。低多少?那么可以根据结余水平去衡量。
例如——
买房前结余20万
买房后,预计支出增加7万(按总价低一些来看),预计结余13万
那么这时候她借债40万,三年左右还清,压力不会太大。
所以,结余率可以作为一些大操作的衡量因素。
2)既然要当工具,那么要算清楚结余
还有个财蜜的咨询,说了许多信息,大概也是买房之后支出增加,觉得攒不下钱,手忙脚乱的。然后我问了几个信息,收入多少,结余多少。财蜜开始说之前年收入大约16万,年支出8万,买房后增加了每月6000的房贷。我初步一算——
买房前:收入16万,支出8万,50%结余率很健康
买房后:收入16万,支出8+7.2万房贷=15.2万,结余率只有5%
我斟酌了一下问,买房后结余率基本没有,之前是怎么衡量了要买房的?
之后财蜜又开始说,买房后公积金可以提取了,每年可以提取4.5万的公积金。
然后我又帮她算——
买房后:收入16万+4.5万公积金=20.5万,支出15.2万,结余率21%
我说还可以呀,问她焦虑什么?
之后她有点恍然大悟,她焦虑攒不下钱,我说还好,如果收入持续增加,那么这个支出并不是大问题;而且现金流规划得好,这个结余积累下来也是不错的。
所以,第二个核心问题是,想把结余率当作工具,也要算清楚才行,不能搞不清楚状态就徒增烦恼。
3)提前消费,看一看自己的结余承受力
不仅如此,结余还可以用来衡量提前消费/透支消费。
刚工作时分期买的笔记本电脑,12期,每个月还款1100元,当时觉得这个数额也不多,然而在还分期的一年里,每个月都难受,都捉襟见肘。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每个月到手只有4000元,房租和生活费等要2-3000元,相当于我透支了一年的结余提前消费,导致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完全没有结余,所以过得很难受。
提前消费和提前享受也值得鼓励,但如果说要找一个度,那么就可以看是透支了多长时间的结余作为衡量标尺。
4)做结余预算,多一些考虑因素
以上种种,都基于我们对结余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预估。所以,算清楚结余很重要,不论是在过去还是在未来。
已经发生的结余算起来很容易,结余率=(收入-支出)/收入*100%
未来的结余预估则要考虑清楚未来影响家庭收入和支出的各项因素,再做预估,比如上面那位只把房贷算入支出,没有把提取公积金算入收入的。结余预估做的越准,心里也会月清楚当前的状态和自己理想状态的差距。
再说一下我认为比较合适的结余率:
单身:40-60%
家庭:30-50%
我个人一直觉得50%的结余率是一条安全线,践行下来确实这个结余率会让人很有安全感,挣一年的钱花两年,比较安心。
结余率很重要也很有用,一起玩起来。
我觉着关键问题是,节余都集中到了年终奖,平时几乎月光,所以内心安全感也不高
其实单说结余率,我家还是很不错的,不过近两年用钱的地方多,又要负担全家费用(包括父母),还是很让我焦虑。
赚的多不如剩的多,哈哈,焦虑的原因就是结余率不够,努力提高结余率
我感觉30%就容易开始焦虑了
这需要规划好现金流
有网友的案例,上一年年终奖全部挪用,月工资不够平时花销,这种就会比较焦躁
是的。我现在的焦虑就来源于此。每月也够花,但是节余很有限。月薪维持基本生活,节余也就10%左右。年终奖能攒下。一人养家太难了。
特别佩服你
好好规划一下
马上翻了下帐本,年结余60%+,很安心,但又一翻帐本,不算理财收入,工资收入基本月光,又不太安心了
理财收入太棒了
单身的结余率太低,难怪我那么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