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他人学习,教育孩子需要方法
教育孩子需要方法,很多孩子都是吃软不吃硬,
家庭教育中的例子。孩子因疫情放长假在家,上网课不自觉、写作业拖拉几乎要逼疯家长。接下来父母怎么做会比较有效呢?
A:连连催促,时刻监督,反复命令孩子“上网课不要玩游戏”“快点写作业”;
B:平和地询问孩子上网课的感受,了解其学习不在状态的原因,结合自身学习或工作中类似状态的经历与孩子达成理解和共情,由此搞好亲子关系;之后再针对孩子的具体情况探讨解决方案、约定规则。前者以自我为中心,监管和催促很可能没用,因为那让孩子的感觉很不好。后者则首先关注孩子的感受,之后才是行动,孩子感觉到了被理解,在之后的行动中就不会有那么大的阻力了。
感觉如此重要,所以,如果你想打动别人,先想想你的表达可能给人带来的感觉。不要总是试图命令或说服,而要学会生动地展示,最好引人共鸣,进而产生交流下去的意愿。否则,很可能产生“就算你说的很对,我就是不听”的效果。
把一份试卷和一个手机摆在小孩子面前,大部分孩子都会想玩手机、玩游戏。
让小孩子学琴学舞蹈,没有几个小孩子是每天高高兴兴的。
孩子需要家长和学校的引导,有一个好的氛围,自律才能逐渐建立起来。
如果没有一个好的引导,人性就会冲着不耐的一方,持续滑下去。
极度不耐的结果,就是过一天算一天,无法给自己建立长期的规划,也没有执行规划的行动力,陷入恶性循环。
孩子情绪的当下不要教育,只会起反效果。
下次我们可以试试:
1、 冷静地陪伴在一旁,不说话。
2、如果孩子一直找你、让你抱,可以简洁地说,你需要先让自己冷静下来。
看到孩子大哭大叫的喘息间隙(哭声变小或者换气档口),提醒孩子使用冷静方法,深呼吸,吐掉,怪兽走开。
3、 等到孩子完全冷静了,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安抚一会。然后和孩子一起收拾弄乱的现场。
还没有人回复,赶紧来抢沙发啦~